APP下载

64排螺旋CT扫描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2021-02-03鲁达杨金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35期
关键词:胃肠道螺旋胃癌

鲁达 杨金生

[摘要] 目的 探討64排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经手术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64排CT及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等进行收集汇总,综合分析胃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并与MRI图像进行对比,评估64排CT对胃间质瘤的检出率及准确诊断的符合率。 结果 64排螺旋CT在诊断胃间质瘤的敏感度为94.11%,特异度为75.00%,准确率92.10%,阳性预测值96.96%,阴性预测值60.00%。MRI在诊断胃间质瘤的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94.73%,阳性预测值97.14%,阴性预测值66.67%。CT与MRI在胃间质瘤的病变诊断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胃间质瘤的病灶特征,且无创性,对胃间质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胃间质瘤诊断的主要筛查手段。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胃间质瘤;鉴别诊断;MRI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35-0126-04

Investigation on the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LU Da   YANG Jinshe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Shen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Shenyang   11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Methods A total of 38 patients with gastric stromal tumor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64-slice CT and MRI plain scan an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CT feature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MRI images to evaluate the detection rate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accurate diagnosis.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was 94.11%, the specificity was 75.00%,the accuracy was 92.10%,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6.96%,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60.00%. The sensitivity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was 97.14%, the specificity was 66.67%, the accuracy was 94.73%,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7.14%,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66.67%. CT and MRI were highly consistent i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witho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64-slice spiral CT can clearly show the focus feature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and it is non-invasive. It has relatively high clinical value for the detection rat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Key words] 64-slice spiral CT; Gastric stromal tum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RI

胃间质瘤是原发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胃部居多,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的特异性,单纯依靠临床的症状等进行诊断比较困难,且胃间质瘤具有潜在的恶变可能,一旦出现恶变,出现转移的概率非常高,因此早期对胃间质瘤的检出和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生活节奏的增快,压力的增大,胃间质瘤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往多通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和内镜结合活检等方式进行诊断,可直观显示胃黏膜表面变化情况,但很难清晰显示腔外的情况及淋巴结的转移,且在术前TNM分期中应用价值较低,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检出胃间质瘤的常规手段之一[1-2],其中包括超声、CT、MRI、胃肠钡餐,而CT平扫加增强能清晰显示胃小区等细微的结构,并能直观的观察肿瘤血供,而且操作简单,禁忌证少,可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对早期诊断评价肿块的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有重要的价值,可有效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3-4],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分级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患者,探讨64排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诊断的38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1~79岁,平均(60.5±13.3)岁,38例患者中30例以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贫血为主要症状,4例患者为左上腹肿块就诊,3例患者为体检发现,1例患者为急性胆囊炎就诊检查发现。纳入标准[5]:①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能配合医生完成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②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者;②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异常者;③合并代谢类疾病及沟通障碍者。本研究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管。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组织得到确诊,选取型号为SOMATOM Definition AS 64,西门子公司提供的64排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机,患者需禁食水12 h,扫描前半小时口服800~1000 mL温开水充盈胃腔,扫描前在一次性饮水250~500 mL,对患者做平静呼吸下屏气训练,保证扫描时屏气程度符合要求。扫描时患者采用仰卧位,头先进,双上肢上举抱头,扫描范围设定为膈肌顶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40 mAs,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 mm,512矩阵,采用窗宽300~500,窗位40~60。先对患者进行平扫,然后进行三期增强扫描,采用经肘静脉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75~100 mL(浙江台州海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98),注射速率为2.5~3.0 mL/s,注射后25~30 s进行动脉期扫描,于注射后60~75 s进行静脉期扫描,注射后180 s进行延迟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将原始数据进行0.625 mm层厚及间隔进行重建,再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組(CPR)技术,重建出病灶的形态、位置、密度、边界,测量其大小,于肿瘤中心层面实质区选取强化明显处测量CT值,然后与同层面平扫的CT值作比较,同时观察各个时期的强化特点,观察有无坏死、囊变、出血、囊变和淋巴结肿大等[6],最后由三名经验丰富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生共同阅片。对于无争议的图像为最后结果,对于存在争议的结果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胃间质瘤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平扫和增强的病灶图像特征,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临床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Kappa检验对64排CT诊断胃间质瘤进行一致性评价,并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排CT对胃间质瘤患者的敏感性及价值性的分析

整理38例患者的资料后得出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真阳性32例,假阴性2例,真阴性3例,假阳性1例,敏感度为94.11%(32/34),特异度为75.00%(3/4),准确率92.10%(35/38),阳性预测值96.96%(32/33),阴性预测值60.00%(3/5)。MRI诊断真阳性34例,假阴性1例,真阴性2例,假阳性1例,敏感度为97.14%(34/35),特异度为66.67%(2/3),准确率94.73%(36/38),阳性预测值97.14%(34/35),阴性预测值66.67%(2/3),两种检查方式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一致性较好。见表1。

2.2 胃间质瘤的CT图像表现

CT显示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病变分布情况为胃窦部6例,胃小弯处8例,胃大弯处5例,胃体7例,胃底贲门处12例,31例病灶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腹膜后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图1),13例表现为不规则形状,并可见浅分叶,密度不均,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其中2例患者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7例,交界性肿瘤6例,CT增强图像特点为病灶均匀渐进式强化25例,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点状强化4例,肿瘤的实质部分强化最明显,静脉期的强化程度明显大于动脉期,并且肿瘤周围可出现簇状小血管影,延迟期强化程度持续增强,平扫密度均匀的病灶强化程度一般呈均匀渐进式,病灶出现坏死则出现周边强化,中间无强化(图2~3)。4例患者边缘显示不清,侵犯肝脏左叶3例,侵犯胰腺1例,影像表现为病灶与肝脏,胰腺无清晰分界,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患者肿块较大对胰腺产生压迫及移位。

3讨论

胃部的肿瘤病理类型多样,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不平衡的影响,胃部肿瘤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饮食和生活,因此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提高预后均有重大的意义。胃肠道间质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一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非定向恶性分化潜能,间质瘤最常发生在胃部,发病率为60%~70%。临床中老年人多见[7]。胃间质瘤的病理类型较多,包括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和梭形细胞与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好发于胃体部,发病率一般与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临床症状无明显的特异性,仅伴有恶心、呕吐、上腹痛、贫血、肿块与上胃肠道出血等。间质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一般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所以对间质瘤良恶性的鉴别一直是临床的难点,早期精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8-9]。

以前设备的质量差、扫描层厚大、对胃间质瘤的检出率低,检测出的病灶细节显示也不够清楚,无法通过细微的差别对其性质进行判断,随着检查技术和设备的不斷更新,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层螺旋CT日益成熟,其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措施,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可靠性强,受到了临床的普遍好评。多层螺旋CT不仅扫描速度快、重建的层厚更薄,检查过程中无需应用镇静或麻醉药物,更适用于年老及体弱的患者,而且能在获得良好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减少了呼吸及心跳带来的伪影,图像更清晰,加上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并能在胃小区的水平上认识胃部的解剖结构[10-11]。不仅能精准的定位诊断,还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轮廓、体积、位置形态等基本特征,还能对肿瘤内血管分布及胃壁周边组织关系进行立体、多角度的观察。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T平扫加增强检出,诊断胃间质瘤进行对照分析,CT平扫加增强对胃间质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4.11%,特异度为75.00%,准确率为92.10%,表明平扫加增强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胃间质瘤在平扫中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与胃壁宽基底相连接,少数可呈不规则形状,并可见浅分叶,密度不均,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如病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形态光整,无明显的浸润及粘连,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多为良性[12]。胃间质瘤好发于胃体和胃底,良性居多,生长缓慢,累及的胃壁层次分界清楚。恶性间质瘤以形成腔内外肿块为主,间质瘤多于胃壁相交于锐角。分析胃间质瘤增强扫描强化的方式为渐进式强化,肿瘤的实质部分强化最明显,静脉期的强化程度明显大于动脉期,并且肿瘤周围可出现簇状小血管影,延迟期强化程度持续增强,平扫密度均匀的病灶,强化程度一般呈均匀渐进式,病灶出现坏死则出现周边强化,中间无强化肿瘤,肿瘤体积小于5 cm并且呈均匀重度或明显强化,多提示良性。当肿瘤在静脉期出现不均匀强化时,并且肿瘤体积较大,内密度不均,边缘不清,病灶常合并坏死、液化、出血囊者及细小钙化,提示该肿瘤恶性风险程度显著增高,CT的三维重建可以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更好的诊断[13-14]。

MRI平扫加增强对胃间质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94.73%。这充分的表明MRI与CT对间质瘤诊断效果的一致性,与CT比较来看,MRI可将肿物的囊变、坏死以及出血显示更加清晰,并且在判断有无转移优于CT,而CT可将肿物的细微钙化更准确的显示。另外,成像速度明显优于MRI,在检查过程中基本不会受到肠蠕动的影响,两者在胃间质瘤的诊断上各具优势[15-16]。

在临床中胃间质瘤需与胃癌进行鉴别诊断,虽然胃间质瘤及胃癌多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延迟强化,但胃间质瘤动脉期CT值及强化值明显低于胃癌,静脉期CT值明显高于胃癌。胃癌起自胃腺体上皮或黏膜上皮,病灶黏膜外表不光整,常伴有溃疡,多出现症状时癌组织侵犯黏膜下层及基层称为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软组织肿块多向腔内呈膨胀性生长,并形成分叶状或不规则性肿块,肿块外表粗糙,并伴有不同大小的龛影,恶性程度较高,临床上治疗方式根据其病变浸润的深度或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胃间质瘤临床确诊后一般多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二者在形态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胃间质瘤和进展期胃癌强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两者病理学的基础及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从病理的角度分析,胃间质瘤主要发生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增生,结构较为紧密,血管相对较少,胃癌主要发生在黏膜层,促使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增生,胃间质瘤极少发生胃淋巴结的增大或转移,而胃癌的胃周淋巴结增大和转移更常见。可以根据上述特点进行鉴别诊断[17-18]。

以前临床上检查胃间质瘤大多使用纤维胃镜检查、钡餐、胃超声检查,虽然可以对胃间质瘤进行诊断和确诊,但对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显示的不够清晰,对TNM分期的参考价值较低。CT现在已经广泛用于临床胃间质瘤的检查,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TNM分期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20]。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螺旋CT采用容积扫描,时间短、图像分辨率高、辐射剂量小、范围广泛,结合强大的三维后处理技术及多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胃间质瘤作出全方位的观察,对病变的早期定性和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阳,唐立.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0):120-123.

[2] 陈鹏,崔红领,胡海英,等.64排螺旋CT在鉴别胃间质瘤和胃癌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3):264-265.

[3] 陶咏.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0):122-124.

[4] 秦秀.胃间质瘤64排螺旋CT图像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4):120-122.

[5] 侯放,杨金生.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6(3):129-131.

[6] 牛娟娟,万林凰,王永红.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与胃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1):1517-1519.

[7] 尤涛,涂蓉,尤晓光,等.64层CT对胃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7):127-128.

[8] 韩炜,李欣文.MRI与螺旋CT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88-90.

[9] 李东,陈则君,陈子健.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81-3483.

[10] 黄贤华,郑汉朋,邱乾德.胃间质MSCT表现与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1):63-67.

[11] 楊红,杨莹,李东成,等.64排螺旋CT扫描在肠道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 26(2):241-246.

[12] 李玉舟,金红瑞,李春荣,等.3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128层螺旋CT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1):102-105.

[13] 史林,陈静静,陈霞霞,等.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及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 27(4):696-701.

[14] 白卓杰,王秀锦,王小进,等.256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6):833-836.

[15] 邢攸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及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20,28(10):141-143.

[16] 王警建,王龙龙,高延忠,等.CT与MRI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应用对比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203-204.

[17] 郑晨,齐雪梅,梁长虎,等.CT增强扫描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和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6):1104-1108.

[18] 高美莹,葛辉玉,苗立英.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Bormann2型胃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2):227-231.

[19] 石磊,徐峰.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与病理化验对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7(2):109-111.

[20] 俞明明,俞易慧,张碧峰.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价值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8(9):633-636.

(收稿日期:2021-01-04)

猜你喜欢

胃肠道螺旋胃癌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奇妙的螺旋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