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研究

2021-02-03昌丽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疗法

昌丽艳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的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呃逆消失时间为(2.32±0.61)d,与对照组(4.42±1.2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的8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与对照组的18.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针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35-0020-04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stroke

CHANG Liyan

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Shao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Hunan Province, Shaoyang   42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strok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Result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hicc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2.32±0.61) d,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42±1.23) 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7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ontrol group (84.2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8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18.4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stroke.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stroke;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 Acutherapy therapy

腦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危险性高,致死率攀升,病发时易引发诸多的并发症,顽固性呃逆作为脑卒中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临床上脑卒中发病数量达到230万/年,致残率较高,患者丧失基本的劳动能力;相关文献报道提出,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治疗,可提升患者身体机能,降低致残率[1]。由于脑卒中顽固性呃逆,带给患者极大的痛苦,基于此,本院为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研究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法较单一的西医治疗法,优势更显著,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自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66.89±5.58)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7.44±5.67)岁。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顽固性呃逆诊断者;(2)取得研究对象本人同意。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患者;(2)伴有消化道出血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西医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路径如下:(1)取患者仰卧位姿势,对双侧足三里消毒后,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注入盐酸甲氧氯普胺10 mg,完成注射操作后,使用干棉球按压1 min;保持2次/d,直至呃逆停止。(2)为患者提供常规康复服务等,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路径如下:(1)针灸法:①取患者双侧内关、天突穴等穴位进行施针,针刺1寸,使用插捻的方式进行施针,保持留针时间为20 min左右,需行针4次;(2)配制瓜蒂汤药:取桂皮7 g、丁香4 g、南沙参10 g、柿蒂8 g、干草5 g等多味中药进行煎煮,患者进行早晚服用,1次/1剂,3 d为一个疗程,需要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呃逆消失时间、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及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呃逆症状消失,持续观察后,无呃逆症状出现;有效:患者顽固性呃逆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呃逆症状无明显改善[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呃逆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呃逆消失时间为(2.32±0.61)d,对照组为(4.42±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的8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与对照组的18.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病因机制分析

呃逆也叫膈肌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呼吸和睡眠,降低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就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病因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其与病变部位、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性低钙、低镁血症有关。有研究认为,顽固性呃逆可基于“风”视角对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就中风病机特点看,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当顽固性呃逆症状出现时,被视为阴虚动风。部分研究认为,因中风引发的顽固性呃逆,与胃气上逆有关,治疗方法主要以和胃降逆为主。相关文献报道显示[3-5],老年脑卒中顽固性呃逆,因过度操劳,损耗精力,出现精血衰弱的现象,当气体上逆时,会造成肺部、胃部中的气体上逆,进而产生呃逆现象。脑卒中顽固性呃逆與普通呃逆比较,病因源于肾脏,最终导致胃部气体上逆,治疗难度相比普通呃逆症状更大。

3.2 临床治疗

现阶段,临床上可见脑血管意外、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均会引发呃逆,临床上呃逆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 h,会严重影响患者进食情况,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加其身心负担[6-8]。有相关文献报道,呃逆与脑卒中后胃肠应激反应有关。临床工作和临床医学研究[9-10]发现,急性脑卒中致残率更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就呃逆发病因素看,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的刺激有关,不由自主地引起反复性的膈肌痉挛现象。有研究显示,4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呃逆患者52例,占总发病率的11.1%;就急性脑卒中后引发的顽固性呃逆症状看,持续的时间较长,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易复发,随着病程进展,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影响进食,增加治疗和康复干预难度;当前,临床上多采用中医和西医治疗的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等[11-13]。

基于此,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疾病,主要是解除病因,呃逆作为一种反射活动,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膈肌易产生强烈的节律性痉挛,进而引发呃逆现象的出现。就功能性呃逆现象看,进食过快、进食过饱、寒冷刺激等均会引起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剧顽固性呃逆症状的出现。有研究显示,化疗、抗生素的使用、镇痛药物等药物刺激,均会引发顽固性呃逆症状的出现,在临床研究方向,发现诸多的疾病均会引起呃逆症状的出现,导致抑制功能丧失,常见于急性脑卒中、脑积水、酒精中毒等,胃部出现食管反流现象,抑制患者正常进食活动,大大降低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进而造成食管反流现象的出现,因此,临床上将胃食管反流疾病纳入到呃逆疾病诱发因素中[14]。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现象的出现,临床上,多表现为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干出血、小脑出血等病变,尤其急性脑卒中患者顽固性呃逆症状的出现,诱发因素诸多,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吞咽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上,针对呃逆症状的治疗,依托循证理念,注重对病史的回顾,基于循证实践,寻找具体的病因,收集患者临床治疗,查找具体的病因,为患者安排常规性的检查,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重点检查患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并根据检查结果,解除引发呃逆的相关病因,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当前,在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病机研究中,对物理治疗法进行探究,将临床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方法展开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主要采取冰水口咽刺激和热敷上腹部等方式进行刺激;指导患者在饮用温水时,弯腰90°,促使内脏压迫,进而缓解膈肌痉挛现象,起到治疗呃逆的作用;同时,使用醋等刺激患者打喷嚏,直至呃逆症状消失,确保最终起到呃逆治疗的作用。针对病因不明确的顽固性呃逆患者,一般以物理治疗法为主,针对不适用物理疗法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支持。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3.2.1 西医治疗  临床上将脑血管意外、胸腹腔肿瘤、胃炎等有关症状疾病,视为引发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的主要诱发因素,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易引起失眠、精神萎靡、吞咽功能障碍等现象,大大降低患者的抵抗力,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预后效果不佳。本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是盐酸甲氧氯普胺西药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疾病,在临床中均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15]。本研究主要探讨盐酸甲氧氯普胺的治疗效果,就盐酸甲氧氯普胺药物机制作用看,适用于化疗、手术、尿毒症等疾病的治疗中,用于脑外伤后遗症及药物引起的呕吐症状等,在药物机制作用下,可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将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应用于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疾病,直接作用于多巴胺,提升了CTZ阈值,对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发挥了催吐作用,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实际产生的药效不明显。本研究对照组实施盐酸甲氧氯普胺药物治疗后,呃逆消失时间为(4.42±1.23)d,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4.74%,上述数据提示,西药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就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皮疹2例,头晕3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1%,结果显示,西医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的情况下,易引发诸多的并发症。

3.2.2 中医治疗  为解决西医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方式。根据相关学者对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治疗研究进展可见,主要采取针灸法、瓜蒂汤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较西医治疗法疗效更显著。中医理论认为,脑卒中患者阴阳失调、气机紊乱,因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发呃逆症状;通过穴位针灸,可起到止吐、疏通经脉、散内泻热的作用,针灸主要选取天突穴、双侧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在瓜蒂汤治疗支持下,进一步疏通脉络,瓜蒂具有祛湿退黄、燥湿清热及催吐降逆的作用,就瓜蒂汤药理作用看,瓜蒂催吐作用显著,能够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改善呃逆症状具有积极的影响。汤药中的丁香、柿蒂具有缓解呃逆症状的作用,舒缓暖胃,其中甘草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对缓解呃逆症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中医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过程中,加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中,强调对患者饮食进行管理,结合患者病症特征,制订饮食营养计划,对其摄盐量进行控制,避免摄入的总热量过高;摄取高纤维素和维生素,补充蛋白,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营养均衡。刘烈[16]报道显示,在中医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期间,采取中医特色护理手段,可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有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在饮食干预指导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护理满意度高。基于此,在大量文献报道中均证实中医特色护理的有效性,可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在临床治疗中,将西医治疗法与中医治疗法相比较发现,中医结合西医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保证患者机体气血的通畅性,能够改善患者呃逆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给予患者中西医治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呃逆消失时间为(2.32±0.61)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52.63%、有效率为42.11%、无效率为5.26%,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说明中医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临床疗效确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看,皮疹(2.63%)、头痛(2.63%)、腹泻(2.63%)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数据提示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能够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改善患者呃逆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预后效果,提高患者基本生活能力。因此,通过本院的研究,对比中西医治疗效果,为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疾病提供科学的指导,可作为临床研究的参考。

综上所述,中医、西医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证实,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优于单一的西药治疗方式,可为中医对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机制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蒋鹏军,邓伟.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49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5):13-15.

[2] 李玉倩,王重新.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9,8(1):22-25.

[3] 谭瑛.穴位按压并揿针治疗脑卒中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对比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4(4):234-235.

[4] 周宝军.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4(2):167-168.

[5] 李东冬,赵伟,刘经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9,17(11):1102,1104.

[6] 陶宇霞.穴位针刺联合敷贴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9,14(10):13-15.

[7] 陳志高,伍少敏,方志坚.平衡针法联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9,21(10):64-66.

[8] 宋秀霞.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9,34(2):122-123.

[9] 李学敏,李力行,蒋玲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伴发顽固性呃逆1例诊治分析[J].上海医药,2021,42(9):11-13.

[10] 韩玉静,刘江,李宛蓉.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1,16(4):612-617.

[11] 陆文秀,徐世芬.徐世芬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辑要[J].现代中医药,2021,41(1):60-62.

[12] 董建萍,王丹丹,蔡磊.头针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5):747-750.

[13] 赵敏,刘玥,黄振光.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17):2153-2158.

[14] 王敏.针刺循经筋阿是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应用效果分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

[15] 张红磊,李占彪,张莉.针灸联合耳穴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J].山西中药,2020,36(2):65-69.

[16] 刘烈.针刺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4):98-99.

(收稿日期:2021-06-2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疗法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