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主体依赖

2021-02-01张文君孟宪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思广大群众教育工作者

张文君,孟宪平

(1.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的坚实基础、凝聚有效应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集聚广大群众在价值观践行中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其中的引领作用,充分重视宣传机构在理论推广中的普及责任,充分激发知识分子在学识传递中的创新能力。

一、依靠广大群众的主体责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

价值观内化于人们的精神世界,融汇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体现价值选择效度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不是部分人的特立独行,也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个人孤愤,而是全体人民认知、接受、践行价值标准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明确指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体人民一起努力。“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1]4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践行主体,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中发挥着主体力量的作用,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力量,这是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思想传承与精神显映,是人民史观和群众史观的具体体现。

依靠广大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要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体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广大群众共同的价值诉求,是广大群众同心同德、勠力奋斗的精神基石和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和思想结晶,广大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推动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的支持,它又在人民群众“学思说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发展。二是要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广大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展现出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价值观的践行实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需要广大群众在社会实践中以高度的自律意识来约束自身行为,理性判断、审慎思考,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群众的事业,其培育和践行是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展开的,群众的观点、群众的意见、群众的办法,都来自实践、来自生活,是最生动、最值得信赖的内容。要结合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以致思,学以致用,认知真精神,体悟真道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和廓清方向的重要作用。要通过满足精神需求和教育引导相统一的方式,激发广大群众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中的参与感和责任心,使人民群众成为中坚力量。

二、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规范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社会实践行为。“要面向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是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人物等重点人群。”[1]118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需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这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问题的现实需要。

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从三个方面用力。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党员干部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经常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通过正确的方法论来指导实践。理论学习不停止、精神“补钙”不松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严守道德防线,增强政治鉴别力,在思想意识上与不良思想行为撇清关系。在工作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视自身的权力,克服名利意识和拿来心理,坚决杜绝面子高过法律、人情冲淡制度、关系决定态度的不良意识。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以正确的价值观为行动指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用修养淡泊名利,用恬静调适心理,以圣人贤人的怀瑾握瑜涵养性情,以贪官污吏的惨痛教训长鸣警钟,在思想上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先进引领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中的行为引领作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2]204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戒浮戒躁、不惧劳苦、全心全意、实打实干。面对小事,要一丝不苟;面对大事,要镇定自若;面对难事,要激流勇进;面对苦事,要任劳任怨。做实事就是要讲求实际功效,惠国惠民。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虚为实,贴近日常,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行为引领之效。三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中的政策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不仅需要思想引领和行为引领,更需要强有力的刚性手段来保障价值观的践行与弘扬。“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意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2]111党员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工作的中流砥柱,党员干部是否饱含热情将直接影响工作进展,在政策引领工作中,要完善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管理组织、监督机制、考评机制,让人民群众行有所依、行有所规。

三、加强宣传机构的普及传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

宣传机构是党和国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部门。宣传机构在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中,要坚持党性。“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党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2]24这是宣传机构引领思想、推动文化整体性和创造性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和号召力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第二空间。网络虚拟社会在为人们提供便捷快速享受的同时,其中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粗俗的语言、冲动的行为、歪曲的价值观成为网络虚拟社会的孽生资源,奇特异景的内容取向成为网络虚拟社会的畸形追求,这对宣传机构如何在网络虚拟空间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宣传机构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传播工作,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加强思想引导,坚持以理服人,正确引导网络主体的行为,通过先进思想文化的灌输和渗透起到正面教育网民的作用。加大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内容中的占比,用正面舆论导向挤压错误舆论的生存空间。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作用,提升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抢夺网络文化空间建设主权。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借助网络社会信息集散地的优势,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广之传之,宣之扬之;对于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消极伪劣的内容,要摒之弃之,废之丢之;对于落后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陈旧腐朽的内容,要调之替之,变之革之。二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内容及时更新。“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价值取向多元的思潮冲击着主流价值体系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形式也应根据网络时代的特点而进行调整,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和网络主体的需要。宣传机构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达,在对国际国内两个环境综合把握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理论说教、知识架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活动接轨,选取有代表性、有特殊性、有影响力的热点问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表达方式相呼应,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四、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术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的学术创新责任,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方向性和政治性。高校是多个学科、多种思维方法、多条研究理路并存,进行思想交流、思想碰撞、思想聚集的文化场所。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推进学科发展和建设中有西化倾向,唯“西”是瞻,在思考问题和授课过程中往往习惯用、擅长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剖析中国问题,这对当前高校的教书育人导向和意识形态导向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方向性和政治性,要将党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科研中的重要课题相结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现实性、根源性问题的学术研究项目的频度与幅度。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环节,其实效性关乎价值观引导、树立、践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指明灯,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授课方式上仍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教学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运用,忽视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导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运用不起来;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或单一刻板、或过于娱乐两个极端;一些教师教学课件更新速度缓慢,授课时展示的课件案例陈旧,早已失去新鲜感和吸引力,导致课堂上学生活跃度不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要坚持贯穿结合融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师生教学和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师生行为规范中,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2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践行方式与教学方式相融合,不断创新授课方式与表达内容,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由排斥抵抗变为活学活用,切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者、传播者、弘扬者。

猜你喜欢

学思广大群众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运用“让学思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治疗产后受风的秘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