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总工”蒯祥史实正误三题

2021-01-31施晓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部木工香山

施晓平

(苏州市吴中区文联,江苏 苏州 215128)

出生于今苏州市吴中区香山地区的明代建筑大师蒯祥(1398—1481)曾参加紫禁城(今北京故宫)的建设,被皇帝呼为“鲁班”,晋封正三品工部左侍郎,享受从一品俸禄,颇具传奇色彩。

有关蒯祥与北京故宫、与苏州香山帮的情况,各种书籍、报刊、网络多有刊载,内容大同小异,大多表述为:蒯祥出身木匠世家,木工技艺高超,是香山帮工匠的鼻祖,是天安门、北京故宫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之类。这些表述存在不少明显错误,还有部分情况则语焉不详。

今据鲜为人知的蒯祥祖父蒯明思(按:部分文章称“蒯思明”,误)墓表,明代文学家王穉登《王百穀集八种•金昌集》等文献,结合蒯氏后裔口碑、考古资料,对蒯祥父亲的名字、家世、蒯祥在香山帮工匠中的地位等三种说法进行更正、补缺。

一、蒯祥父亲的名字

蒯明思墓表现安放于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梅舍社区渔帆村“蒯祥园”碑亭内。碑石朝北面刻有《明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蒯公合葬墓表》(以下简称“墓表”,详见文后附录一),未找到落款年份,撰稿人员的姓名也因碑文风化而无法看清,但从碑文中提到的明代年号和“国朝”两字看,显然为明代碑刻。碑石朝南面刻的朝廷追赠蒯明思为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其妻顾氏为淑人的诰命,落款时间为“天顺二年五月二十五日”①天顺二年,即1458年。(详见文后附录二)。

据蒯祥后裔蒯岐生②蒯岐生,1932年出生,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梅舍社区渔帆村人。称,此碑原先立在蒯祥墓南侧,证明蒯明思也埋在那个坟包里。太平天国时期,因太平军和地方团练在蒯祥墓园交战,战死的太平军被就地堆土掩埋,此碑遂大半埋没于地下,直到20世纪90年代蒯祥墓园维修时才清理出来,移放到墓地北侧,并建碑亭保护。

目前,碑石诰命部分字迹基本清晰;墓表约80%的文字可以看清,漫漶的文字主要集中于碑石右侧和上部、下部。由于这块碑石位置较为偏僻,因此关注者、知情者不多。2017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工作人员趁蒯祥园整修之机,制作了碑石的拓片,以便辨认文字。

根据墓表,蒯明思的祖先中有一个叫蒯道恩的人,即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也,刘宋时期(420—479)被封为都乡侯。[1]后来又出了个蒯鳌,南唐时期(937—975)为殿中丞,“家……□①碑上看不清的字用“□”代替,一字一“□”,以下同。”,为当地著姓。蒯氏迁居苏州吴县香山(今属苏州市吴中区)是明朝洪武(1368—1398)初年的事。这个时间点离蒯祥出生也就二三十年,所以始迁祖很可能就是蒯明思本人,至多再上一代。

蒯家从此成了吴县(今苏州)人。对于蒯氏的原籍,见过《蒯氏家谱》②有两套家谱,均毁于“文革”。的蒯祥后裔蒯岐生、蒯元林③蒯元林(1940—2019)生前为苏州市第十六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科协首席科普专家。其父蒯荣生从渔帆村以西的蒋墩迁居苏州城。都回忆是湖北襄阳。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家王穉登的《王百穀集八种•金昌集》也提到,王穉登的母亲是蒯祥的五世孙女,王曾看过《蒯氏家谱》,得知蒯氏“家襄阳,今吴中之蒯,犹襄阳枝叶也”④王穉登:《王百穀集八种•金昌集》卷四《先母蒯夫人行状》,国家图书馆藏,第9页。。可见口碑和王穉登的记述是一致的,墓表中所述的家于“……□”,指的应该就是襄阳。

墓表称蒯明思“生有美质,服仁蹈义,事亲敬长,克尽孝友之……”,从道德层面对蒯明思给予了充分肯定。蒯明思“优游于畎亩间”,从事的职业当为农耕。他和妻子去世的时间均在洪武年间—碑文云“洪武下世”,葬在“(苏州)城西吴凡”。“吴凡”何处?按蒯明思墓所在地今天的行政区划看,属于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梅舍社区渔帆村。1917年出版的徐翥先《香山小志•坟墓》中也提到“明蒯侍郎墓在渔帆”[2]。古代没有标准地名词典,地名往往写同音字,如吴中区“李墅”后被写作“蠡墅”[3],“周山”被写作“舟山”[4]。“吴凡”与“渔帆”在传统吴语中读音相同,也是不同时期、不同记录者对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写法而已。

蒯祥父亲的名字,墓表中三次提到叫“福能”:“福能有奇艺”“福能在举首”“考(按,指父亲)福能亦赠以己官”;而绝大多数书籍、文章所提的都是“福”,如民国《吴县志》称“蒯祥、蒯福父子”⑤曹允源、李根源纂:(民国)《吴县志》卷四十“冢墓一”中“蒯侍郎墓”条,民国二十二年(1933)苏州文新公司承印,第15页。;还有少数写作“富”,如刘啸编著的《老北京记忆》中称“蒯祥生于木匠世家,他的父亲蒯富……”[5]。

提到蒯祥父亲叫“蒯福能”的书籍,主要为明代中期黄瑜《双槐岁钞》的点校本。黄瑜是景泰七年(1456)举人,他担任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知县时蒯祥还在世,《双槐岁钞》的成书时间离蒯祥去世不久,而且该书文风严谨,注重考证,因此可信度较高。该书卷第八中的《木工食一品俸》称:“蒯祥者,苏州人。永乐中,父福能主大营缮,为木工首,以老告退,祥代之……”其中在“蒯祥”“苏州”“永乐”“福能”左侧都加了一条竖线[6]155-156,表明认定它们是人名、地名、年号。此书点校者魏连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古籍管理和明史研究,发表出版的古籍整理成果及明史研究论著近千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他的点校值得采信。

分析下来,绝大多数书籍、文章之所以将蒯祥父亲姓名误作“蒯福”,一方面是资料少,另一方面,可能是误读了《双槐岁钞》等的记载,认为“能”字是“能够”的意思(古籍无标点符号),结果“父福能,主大营缮①“大营缮”一词找不到相关注释,按《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837页)“营缮”一词的意思是“营造;修理”,由此推论,“大营缮”应为做大型建筑工程之意。”被理解成了“父福,能主大营缮”。其实,细辨之下,“能”往往带有“刚刚能够”的意思,而蒯福能并非仅仅“能够”主持大型构建工程而已,而是“善于”主持,应该用“善主大营缮”之类的话表述才更符合情理。

总之,根据墓表和《双槐岁钞》,可以断定蒯祥父亲叫“蒯福能”而非“蒯福”。

二、蒯祥的出身

至于蒯祥祖上是从哪一代开始从事木工的,不少资料都称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技艺精湛、闻名遐迩的木匠”②持此类说法的书籍、文章极多,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读本》(胡颖、汤宗礼、邓文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112—113页)等。。

但从墓表中说蒯明思“优游于畎亩间”,以及直接说蒯福能“有奇艺”等的记载可以判断,蒯家应该是从蒯福能这一代才开始做木工的。

从蒯祥的出生年份和蒯家迁居香山的时间推测,蒯明思也应该不会做木匠。

蒯祥的出生年份暂未见明确记载,可从其卒年来推算,《双槐岁钞》中的《木工食一品俸》一文记录如下:“成化辛丑三月卒,年八十四”[6]155-156;《明宪宗实录》卷二百十三也记录,成化十七年三月,“工部左侍郎蒯祥卒……至是卒于位,年八十四”[7]。成化辛丑、成化十七年为1481年,古人计岁用虚岁,扣掉83年,生年应为1398年。当然,如果蒯祥是农历年尾出生的话,按公历计算就到了1399年。但目前暂未发现蒯祥的具体生日记载,因此一般就认为其出生年份为1398年了。至于有些文章将其生年算作1397年,是忽略了虚岁这一因素。

按古代平均每代间隔25~30岁计算,蒯明思约出生于1338年至1348年间,到明代洪武初年蒯家迁居香山时,蒯明思年纪可能已经二三十岁了。而学手艺适宜从少年时学起,正如《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丙申卷)》书中所说的:“在中国雕镌行业艺匠的传统技艺基础培训中,最讲究的是‘童子功’。在旧时雕镌世家的子弟中,传统基础技法都是从蒙童时期就开始栽培训练的。”[8]《唐山戏曲资料汇编》书中所言:“凡是搞操纵的都是从小练起,掌握一定的技巧,叫做‘童子功’。年龄大了,手指关节不灵活,练起来手不应心,不容易练好。”③唐山市戏曲志编辑部:《唐山戏曲资料汇编》第三集,1988年,内部资料,第211页。所以从年龄上推测,蒯明思不太可能去学木工,要学的话,做出来的木工活也未必能如人意。

但墓表称蒯福能“有奇艺”。永乐乙酉(1405)朝廷大营建,凡擅长营建技艺的人都被“征至京师”,“福能在举首”。洪武十一年(1378)称南京为“京师”,到永乐十九年(1421)改北京为京师,此后一度反复,正统六年(1441)正式称北京为“京师”④参见《辞海试行本•第9分册 地理》第276页“北京”条、第277页“京师”条。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修订、出版,1961年出版。。由于永乐乙酉起的大营建是针对北京故宫而言的,墓表又写于将北京正式称为“京师”之后十多年,所以此处的“京师”显然指北京。

墓表称蒯福能“夙夜经营,茂著贤劳”,盛赞他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为北京故宫建设立下的功劳。

一般来说,技艺称“世家”需要满三代才行,即古语所谓“三代承风,方称世家”。这样来看,蒯祥还不能称“生于木工世家”,而只能称出身“木工家庭”而已。

由于蒯福能“有奇艺”,又肯“夙夜经营”,因此逐渐从众多工匠中脱颖而出。到蒯祥这一代,蒯家开始攀上顶峰。

根据墓表,蒯福能年纪上去后,“乃命其子祥(继?)①此处缺字,疑为“继”。焉”。丁酉岁(1417),蒯祥来到北京,参与营建宫殿以及有司官衙,墓表原文为:“丁酉岁,祥扈跸来北京,营建宫殿以及有司庶府,悉预其事……”他“深于巧思,比公输子”,于是由工部营缮所丞一路升迁至工部主事、太仆寺卿、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成为一个正三品的高级官员,并且享受从一品俸禄[6]155-156,创下了历代木工待遇的最高纪录。

根据墓表,蒯明思有曾孙8人,分别是蒯顺、蒯真、蒯刚、蒯能、蒯德、蒯俊、蒯英、蒯琳,其中蒯真是武官;蒯刚(1425—?,史书中又被写作“蒯钢”“蒯纲”)任营缮所丞,后来他也官至工部右侍郎②《明孝宗实录》卷一〇〇“(弘治八年[1495]五月)乙酉条”,《明实录 附校勘记》第五五册,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第1833页。。

从墓表看,蒯刚不是蒯祥的儿子就是他的侄子。自蒯福能到蒯祥再到蒯刚,蒯氏连续三代从事营造工作,所以,只有到蒯刚时,蒯氏家族才可以被称为“木工世家”。

蒯氏落户苏州后,先是定居在香山渔帆村,后逐渐散居周边村镇如蒋墩等地,并有迁徙到苏州城区和吴江黎里、山东潍县(今潍坊)③参见清徐达源辑:嘉庆《黎里志》卷之八“人物二”中“蒯元龙”条,嘉庆十年(1805)禊湖书院刻本,第10页;上海图书馆藏吴江黎里《蒯氏世系表》;山东《潍县蒯氏族谱》记录等。等地区的,子孙中除部分转向从事文化、艺术、法律工作及农耕外,还有不少子孙继续从事木作。据蒯岐生介绍,清末即有蒯晓泉到苏城开设水木工场,当代也有部分蒯氏从事建筑营造的,比如他(蒯岐生)的儿子蒯维华(已故)就曾做过木匠,孙子蒯申平也会木工。蒯元林则透露,他的父亲蒯荣生(1910—1996),民国时期迁居苏城庙堂巷,以修复网师园砖雕门楼和拙政园远香堂而闻名。

总之,蒯祥应该是出身木工家庭而非世家;蒯祥之后,蒯氏成为香山地区木工世家,直至当代。

三、蒯祥“香山帮工匠鼻祖”之辨

蒯祥“永乐十五年建北京宫殿,正统中重作三殿及文武诸司,天顺末作裕陵,皆其营度”④牛若麟修、王焕如纂:《崇祯吴县志》(三)卷五十三“人物二十•工技”,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江苏历代方志全书•苏州府部》第二十九册,凤凰出版社2016年出版,第483页。,成为北京故宫的“总工程师”、天安门的“设计师”,“香山帮”也因蒯祥而声名鹊起。

至于香山帮工匠的起源,许多资料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读本》等,都认为蒯祥是“鼻祖”[9]。按“鼻祖”是始祖、泛指创始人的意思[10],应该是蒯祥创建了香山帮。

事实是,这样的说法并不成立。

首先,蒯祥虽然技艺高超,但他父亲蒯福能就是香山人,而且擅长木工技艺。如果香山帮工匠的鼻祖确实是蒯氏,那也应该是蒯福能而非蒯祥。

其次,“香山帮”一词虽然提出时间较晚,目前可考的最早记录是清道光三十年(1850)苏州梓义公所的《水木匠业兴修公所办理善举碑》[11]1,但就实际情况看,在这个名称出现之前,这个帮派事实上早已存在。因为历代兴建宫殿、寺庙、宝塔、桥梁、住宅等建筑都离不开工匠,而在交通不够发达的古代,聘用工匠一般秉承就近原则,苏州大量的建筑需求必然催生庞大的建筑队伍,其中必然包括香山帮。正如苏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周国荣指出的那样,春秋战国时期“夫差接王位后,在(苏州)城西山间大兴土木,造姑苏台与馆娃宫,吴国把大批干人建筑工匠集中于木渎西香山片—这就是执中华传统建筑技艺牛耳、驰誉寰球的‘苏州香山帮’之历史渊源”[12]。“吴中文库”丛书之一《香山构驾》的作者孟琳在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进行田野调查后也指出:香山帮滥觞肇迹于先秦至两晋,气象初成于六朝至两宋,绚丽辉煌于元明至盛清……[11]4-45

最后,从香山帮建筑的形式和考古发现看,香山帮的历史也绝不是从明初开始的。比如,香山帮擅长建造的干阑式建筑,吴江梅堰龙南遗址的考古表明,最迟在42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晚期,苏州先民已能建造这种建筑了[13]。

根据这样的分析,香山帮工匠的历史已有数千年。而上文已经提及,蒯祥是1417年才投身故宫等工程的营建的,至今只有六百余年时间,只是因为蒯祥的缘故香山帮才引来世人瞩目而已。

但在有记录的香山帮工匠中,蒯祥“能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每宫中有所修缮,中使导以入,祥略用尺准度,若不经意,及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指使群工,有违其教者辄不称旨”①曹允源、李根源纂:(民国)《吴县志》卷七十五上“列传”之“艺术一”,民国二十二年(1933)苏州文新公司承印,第17页。,蒯明思墓表中也称蒯祥“深于巧思,比公输子”,技艺最为高超;职务级别则和他的下一代蒯刚并列最高,享受的俸禄等级又是最高,“可谓千古之荣矣”;参建北京故宫等工程时发挥的作用又很大,被皇帝称为“鲁班”。因此,蒯祥对香山帮名声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此观之,作为北京故宫“总工程师”、木工技艺高超的蒯祥,历史地位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香山帮工匠的泰斗②泰斗: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参见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第1266页)。或“代言人”。

附录一① 附录一、二由笔者根据蒯明思墓表碑文和拓片整理、点校。碑文内容已经苏州文史专家李嘉球及苏州碑刻博物馆方面核对。整理、点校符号说明:“/”表示转行;“□”表示缺字;“……”表示不知道缺了几个字。

明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蒯公合葬墓表

□□士行人同行人翰林院庶吉士仁和……

……仕郎光禄寺署□前乡贡进士……

……进士吏科给事中前翰林院庶吉士河□②缺字疑为“东”。……

公讳明思,字某,姓蒯氏,其先有讳道恩者,刘宋时封都乡侯,讳鳌者仕南唐为殿中丞,家……□/著姓,实自/国朝洪武初始迁也。祖某、父某,俱有隐德。母某氏。公生有美质,服仁蹈义,事亲敬长,克尽孝友之……□□③缺字疑为“力事”。/□□④缺字疑为“和乐”。□之谣歌耕□⑤缺字疑为“艺”。之诗,其乐嚣嚣然而忘其老之将至,用是乡党⑥这个字写法为左尚右耳,同“党”。中无少长贱贵,靡不以有□□□⑦后两个缺字疑为“君子”。□□配顾氏之/名家女,幼而聪慧,凡诸女事不待教而自能,善事舅姑如事父母,供岁祀,待宾客,敬老恤贫……/心而□⑧缺字疑为“得”。优游于畎亩间,以终其年者,皆其助也。□胤⑨疑有误。故前一字也用“□”代替。福能有奇艺,永乐乙酉,/朝廷大营建,特命有司凡长于艺者征至京师,福能在举首,夙夜经营,茂著贤劳,时□工者咸……/□揄之□□而倦勒□□事也,乃命其子祥□⑩缺字疑为“继”。焉。丁酉岁,祥扈/跸来北京,营建宫殿以及有司庶府,悉预其事,深于巧思,比公输子,佥以为庭训所致。由工部营缮所丞……/□太仆寺卿,升工部右侍郎。天顺戊寅⑪天顺戊寅即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赐制诰,推恩以其官赠公,顾为淑人,考福能亦赠以己官,妣陆累赠淑人。祥配甄氏,继顾氏、□⑫缺字疑为“陈”。氏……/□□□□,孙女一,适陆某,曾孙男八,曰顺,曰真,曰刚,曰能,曰德,曰俊,曰英,曰琳。真以武功进秩……/朱氏封宜人。刚任营缮所丞,娶曲氏。曾孙女二,长适金吾右卫指挥使孙敬,次适户部郎中……/曰懋,曰志,曰□,曰吉,曰聪,曰□⑬缺字疑为“敬”。,曰玉,曰□⑭缺字疑为“仝”。,曰恕。祥痛惟祖考、妣洪武下世,合葬邑之城西吴凡……/□□□有德□以庇⑮“庇”下有土字底。佑我后人,故得至于今日,幸蒙/褒赠,□⑯缺字疑为“进”。阶三□⑰缺字疑为“品”。,可谓千古之荣矣。顾其德善,非文无以信,今而传后,乃状其实,征予□⑱缺字疑为“表”。其墓石,庶……/□□□□及其子孙,则天必报之以福,虽不及其生前,而必显其身后,此理之一□⑲缺字疑为“也”。,而不可……/而有□□,公之贤如此,侍郎公有子千户侯,所丞之贤又如此,其未显者尤多,与后之……/于公□□不□,则子何□之不□之辞不……乎。故序次其说,用勒贞石,以示后人□□□。

附录二

奉天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人臣能修其职业,而朝廷推恩必荣其先世者,此国家之令/典,所以励忠孝也。尔蒯明思乃工部右侍郎祥之祖,潜德弗耀,委/祉后昆,致有令孙为国之用,推原所自,宜涣纶音,今特赠尔为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灵爽如存,服此休命。

制曰:朝廷简阅才能,任以国事,褒崇之典,必及其先,盖推其□□之/源也。尔顾氏乃工部右侍郎蒯祥之祖母,淑德允蹈,垂裕厥①此字为“厥”应无误,因为这个字的写法和后面“推厥原本”的“厥”写法一样,也跟“书法字典”网(http://www.shufazidian.com/)中的“厥”比对过了,可以确认为“厥”。“厥”有“那个的”意思,放在文中说得通。家,有/孙显融,累官部佐,推厥原本,宜锡隆恩,特赠尔为淑人,服此□□,/昭于永世。

天顺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猜你喜欢

工部木工香山
北京香山
游香山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五彩湾工部龙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黄木工
黄木工
纪宇:木工让我寻找到自己
香山二老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