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研究综述:探索语言研究新路径

2021-01-31吴小芳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理据及物动词语料

吴小芳,王 敏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引言

Trask(1993)把不及物动词定义为“an intransitive verb is one that‘intrinsically or in a particular instance,occurs without a direct object’”。这是对不及物动词的广义定义,也是众多语法参考书和教材采用的传统定义,即把英语不及物动词视为不直接带宾语的动词,如sneeze、smile、walk、rain 等[1-3]。然而,在实际语言使用中,这些英语不及物动词都有直接带宾语的现象,如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 the table;She smiled him refusal、He walked the guest to the gate;It rains cats and dogs 等。本文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用英语表述为the Deviation of English Intransitive Verb,缩写为DOEIV。

据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 COCA)语料检索结果显示,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DOEIV)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丰富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和增强英语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也给大多数普通英语使用者、英语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出现了英语不及物动词误用现象(朱秀杰,2017),不利于语言的生态和谐。为此,此语言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4-6]。本文主要在系统梳理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研究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相关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英语不及物动词的传统定义和系统梳理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具体类型,开展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的源头研究;也有学者从多个角度描写DOEIV 现象和探索其产生理据。以下将从这三方面系统论述DOEIV 的国外研究现状。

1.DOEIV 的源头和分类研究

在英语不及物动词重新定义方面,主要代表学者是Dilin Liu(2008),其认为在使用中不带宾语的英语动词未必都是英语不及物动词,有可能是受到某种语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宾语省略,又或者是在具体语境中由及物动词转换而来的不及物使用,为此把英语不及物动词重新命名为纯不及物动词,并从体现句法语义接口的题元理论角度把英语不及物动词重新描述为“These verbs are inherently intransitive.They occur with a single argument in the subject position that typically plays the theta role of agent.They never occur with an argument in the object position(这些动词本质上是不及物的,只带一个论元,该论元在句法上只出现在主语位置,从不出现在宾语位置,且在语义上一般充当的是施事论元角色。)”。这一定义从源头上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进行了限定,可排除假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情况[7-8]。

关于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分类,相关学者主要从语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展开。早期代表学者当属Perlmutter(1987),提出了著名的“非宾格假说(Unaccusative Hypothesis)”,把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基于此,Burzio(1986)、Belletti(1988)和Chomsky(1995)从生成语法角度阐释了两类不及物动词的异同,而Pinker (1989)、Levin(1993)和Levin &Rappaport Hovav(1995)则从词汇语义学角度指出不及物动词分类的决定因素是语义,体现方式是语法结构。为此,在Montrul(1995,2005,2011)、Sorace(1993a,2000a)和Sorace &Shomura(2001)把不及物动词分为可转化非宾格动词、不可转化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之后,Sorace &Shomura(2001)又根据语义把后两者进一步细分为方向性不可转化非宾格动词、存在不可转化非宾格动词、方式非作格动词、自主非作格动词等。英语不及物动词这一基于语法语义的精细化分类为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的语料收集、变异模式提炼提供了重要依据。

2.DOEIV 的描写性研究

在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的描写方面,相关学者主要从描写语言学、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且集中描写的是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同源变异现象[9-12]。描写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当属Sweet(1891),其主要描写了英语不及物动词同源变异的结构,即“不及物动词+重述该不及物动词语义的名词”。生成语法方面的代表学者有Jones(1988)、Massam(1990)、Pereltsvaig(2001)、Nakajima(2006)等,主要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同源变异结构中宾语的性质进行描写,即附加语性质、论元性质和附加语论元性质。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其创始人Halliday(1985)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同源变异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即可使说话者进一步明确说明所涉及过程的数量、类型和性质;Kuno &Takami(2004)则论述了英语不及物动词同源变异结构的功能准入条件,即该结构中的宾语(整个名词短语)所表征的具体状态或事件必须是该结构中不及物动词所表征的动作所激活的整体状态或事件的次状态或次事件。

3.DOEIV 的理据研究

在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的理据探索方面,相关学者主要从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两个角度展开,且集中在致使变异和同源变异上[13-14]。Levin &Rappaport Hovav(1995)主要基于生成语法的题元理论阐释了英语不及物动词致使变异是英语非作格动词的非宾格化的结果。在认知语言学方面,以 Langacker 为代表的相关学者主要解释了英语不及物动词同源变异现象,其中,Langacker(1991)主要基于识解理论的总体-顺序扫描维度指出该现象是总体扫描和凸体转移共同作用的结 果;Goldberg(1995)、Fauconnier(1997)、Fauconnier &Turner(2002)、Boas(2003)、Ball(2007)、Harm(2008)等则从认知构式语法、概念整合理论、类比联想、构式融合、再范畴化机制等角度,系统分析了英语不及物动词sneeze的致使变异产生的理据,指出sneeze 的致使变异是该动词与其所在的致使移动构式之间融合或整合的结果。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相关学者主要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DOEIV)展开描写性研究、语料库手段研究、产生理据研究和生态效果研究。

1.DOEIV 的描写性研究

早期的DOEIV 描写性研究主要在探讨英语不及物动词与及物动词相互转换的过程中系统归纳英语不及物动词及物变异模式,分析各模式的句法语义特征[15-19],如沈征亮(1979)、古绪满(1981)、邹科(1984)、殷钟崃(1984)、孙玲(1988)等。也有学者对DOEIV 的某一具体模式(如同源模式)从句法、语义、功能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描写,截止2020年12月有13 篇相关论文发表,如韩景泉(2021)等。然而,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DOEIV 模式描写研究,都是基于从英语语法书或英语词典中所收集的DOEIV 语料而展开,而非基于语料库提供的语料。相对而言,后者在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要胜于前者,比如语料库中所出现的英语不及物动词sneeze 的多种及物变异实例就未被当前主要英语词典收录(陈和敏,2011)。所以,关于DOEIV 模式的描写研究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

2.DOEIV 的语料库手段研究

鉴于DOEIV 描写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相关学者开始采用语料库手段来分析该语言现象,仅4篇,即陈伟(2010)、陈和敏(2011)、王仁强&陈和敏(2014)和汪祎&罗思明(2016)。其中,陈伟(2010)基于《科比德英语搭配语料库》(1.1版本)提供的语料系统分析了英语不及物动词同源变异的结构特征;中间两位学者则基于BNC、COCA、TIME、ukWaC 和COHA 五种大型语料库对英语不及物动词sneeze 变异语料进行穷尽性搜索,并从词汇、句法以及词汇句法界面维度对sneeze 变异进行了详细考察,以论证sneeze 及物变异的规约化和固化[20-25];后两位学者主要基于COCA 和BNC 两个语料库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同源变异结构中的形容词修饰语的语义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显然,五位学者主要基于语料库手段纵向系统描写DOEIV 的两种情况,但从横向角度来看仍不够系统完整,且未涉及该现象的产生理据问题。

3.DOEIV 的理据研究

关于DOEIV 的产生理据,相关学者主要从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模因论等三个角度展开。从生成语法角度解释该现象的代表学者是韩景泉和徐晓琼(2016),其主要结合Radford(2009)的“合并条件”认为英语不及物动词致使变异是非作格动词的及物化句法运算结果。在认知语言学方面,相关学者(叶碧慧,2011;肖素英&李振中,2013;匡芳涛&曹笃鑫,2013;曹笃鑫,2014 等)主要以转喻认知机制、识解理论和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英语不及物动词的致使变异和同源变异的产生理据。在模因论方面,代表学者当属陈新仁(2017),其认为英语不及物动词致使变异是新的表达需求的外部动因和旧词新用的语言内部类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简言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仅停留在理论思辨层面,且未进一步系统论述在相应理据作用下产生的DOEIV 所引起的生态效果。

4.DOEIV 的生态效果研究

早期的DOEIV 研究只是对其生态效果有所提及,并未做系统探讨,且仅聚焦于积极效果上,即对语言、读者、词典编撰家、英语学习者等生态要素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使语言结构紧凑、简洁,让读者觉得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厚,引起词典语法编撰家的重视并对该语言现象进行规范性描述,可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英语不及物动词的使用(邹科,1984)。近年来,也有学者注意到了英语不及物动词及物误用这一负面情况,如朱秀杰&王同顺(2016,2017),主要分析了中国学生对英语不及物动词过度及物使用现象。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考察了DOEIV 对语言、相关主体等两个生态要素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但未考察该现象对客体生态要素如大自然的影响,并且已有的有关生态效果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假设上,未得到相应的验证。

三、当前DOEIV 研究:问题与展望

通过上述研究现状可知,目前,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变异源头、变异现象描写、变异理据、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DOEIV)进行了深浅不一的研究,总体而言,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源头研究不够深入全面

此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英语不及物动词的界定不够精准上。有关英语不及物动词的最新定义认为不及物动词所带的论元在语义上一般充当的是施事论元角色,但是也有英语不及物动词所带的论元充当的是受事或客事论元角色,比如die、happen、appear 等[26-30]。因此,为了确保DOEIV语料的准确性,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定义还需进一步精准化。

具体操作思路可为:(1)选择一本权威英语词典,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辞典》;(2)收集辞典中所有英语不及物动词以及其语义解释和例句;(3)分析语义结构和例句中论元特点;(4)归纳总结出一个能够涵盖所收集到的所有英语不及物动词特点的定义。

(二)DOEIV 描写不够充分

目前,国内外DOEIV 的纵向描写研究,虽然也有借用语料库手段,但主要集中在致使变异和同源变异两个模式上,未涉及其他变异模式,而横向描写研究相对而言虽然涵盖了多种模式,但其所基于的语料主要来自相关语法书或词典,与语料库提供的语料相比,不够真实完整[31]。因此,DOEIV 模式研究仍需进一步充实完善。

针对此问题,具体解决思路是:可利用能够提供最新真实语料的语料库,如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或英国国家语料库(BNC),收集所有不及物动词的真实使用案例,然后对这些案例从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出具体的英语不及物动词语法模式和语义模式。

(三)理据解释力有限

此问题主要指用于解释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的理论依据的解释力有限,甚至略显牵强。当前,有关DOEIV 的产生理据研究也主要是针对同源变异和致使变异两种变异模式的,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变异模式,因此解释力有限;有的理据,如“活动代由之产生的事件”转喻认知机制,只是提及,但未结合实例进行详细分析,因此稍显牵强。

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是:从语义角度入手,分析各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语义模式特点,整合语言研究的相关理论,如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概念转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等,对各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解释。

(四)生态因素考察不全面

现实、认知、语言三者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根据王寅(2018)的认知生态语言学可知,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反过来,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现实。目前的DOEIV 的生态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认知两个生态要素上,还未考察对现实这一生态要素的影响,且相关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假设上,未得到相应的验证。

为此,以后的研究可进一步考察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之后给现实环境带来的具体影响。这一构想主要基于语言、认知和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语言能够影响人的认知进而使认知主体对现实环境实施某一行为,致使现实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

(五)研究内容和路径比较单一

当前,国内外研究只是关注DOEIV 的源头、模式、理据、效果等四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未把四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研究路径方面,要么是基于语法书、词典、语料库等提供的语料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总结式研究,要么是基于某一理论视角对该现象进行自上而下的思辨式解释研究,未把两种研究路径相结合。

据此,以后的相关研究在内容上可从源头、模式、理据、效果等四个方面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展开系统的追本溯源和来龙去脉性研究,在研究路径上可综合使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思路。具体指通过分析某一英语词典中所有不及物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归纳其定义,然后根据此定义从能提供真实语言实例的语料库中收集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的案例,分析案例并归纳具体变异模式,解释变异产生的认知理据,探讨变异可能产生的生态效果。我们通过语义关系角度与语义角度进行分析:

(1)从语义关系角度来看,IntrV+NP 结构中谓语动词与其宾语的关系和状语类的特征相同,都是动作与受事的关系。而 IntrV+NP+Prep Adv 结构中谓语动词与其宾语的关系和 补语类的特征相同,或是动作与受事的关系或是动作与施事的关系。

(2)从语义角度分析,IntrV+NP 结构与状语类相同,具有动态性与过程性特征,都是动作与受事的关系;而 IntrV + NP+Prep Adv 结构与补语类相同,具有动态性和致使性特征。

据此,四种结构融合成了两种类型:状语类和补语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研究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变异源头、变异现象描写、变异理据、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DOEIV)进行了深浅不一的研究,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源头研究不够深入全面、DOEIV 描写不够充分、理据解释力有限、生态因素考察不全面以及研究内容和路径比较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指出了英语不及物动词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即整合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研究思路,对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现象从源头、模式、理据、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追本溯源和来龙去脉性分析。笔者认为,这可能成为未来语言研究的一条新路径。

猜你喜欢

理据及物动词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劝学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可比语料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把”字句的句法语义标注及应用研究为例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异种语料融合方法: 基于统计的中文词法分析应用
Swagger:气场压人
英语词汇理椐与词汇量的相关性研究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