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8年重庆市脑出血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2021-01-28丁贤彬毛德强陈莉玲唐文革

重庆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城标化重庆市

丁贤彬,焦 艳,毛德强,陈莉玲,许 杰,唐文革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所,重庆 400042)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1]。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未特指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而脑出血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在脑卒中发病构成中出血性脑卒中占23.8%[2]。2016 年我国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 126.34/10 万[3]。全国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3]。重庆市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高于发达地区[4-5]。目前尚无重庆市脑出血发病及死亡趋势的研究报道。本文利用2012-2018年重庆市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分析重庆市脑出血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脑出血防治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2018年重庆市脑出血发病、死亡个案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病例报告由38个区县和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所有的医疗机构填写报告卡后进行网上直报。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进行疾病分类,脑出血编码为I61~I62。以发病28 d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 d以后若再次急性发作,应按照新发病例填报卡片。人口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将重庆市主城9区(渝中区、南岸区、巴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北碚区)界定为主城,其余的29个区县和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界定为郊县。

1.2 质量控制

医疗机构上报的脑出血病例由各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审核,以身份证为唯一识别码剔除重复病例,保证登记卡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并对疾病编码进行校对。各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医疗机构上报的情况进行督导,以减少漏报的发生。同时,与死因监测网络报告中死因为脑出血的病例进行比对,及时对漏报的病例进行调查补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核查数据,每年进行督查,通报监测报告的质量,对全市报告数据进行质量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对全市脑出血发病及死亡个案数据进行清洗整理,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构成比是指脑出血在所有脑卒中的占比。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不同地区间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表示,APC=(eβ-1)×100%,β为回归系数,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获取β值,APC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出血发病变化趋势

2012年脑出血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0.87/10万、59.04/10万,2018年脑出血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8.15/10万、60.44/10万。脑出血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以年均4.39%与3.67%的比例上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2017年脑出血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均达到高峰。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23.39%~32.12%。男性脑出血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与女性脑出血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郊县居民脑出血发病率高于主城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城居民脑出血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APC分别为-0.10%与-0.60%,而郊县居民脑出血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以年均1.90%与4.92%上升,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郊县居民脑出血占脑卒中的30%,见表1。

2.2 不同年龄人群脑出血发病率变化趋势

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45岁前脑出血发病率低于50/10万,45岁后发病率快速上升,80岁及以上达到高峰。各年龄组脑出血发病率均呈上升的趋势,但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2012-2018年重庆市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变化趋势

时间(年)主城发病率(/10万)标化发病率(/10万)构成比(%)郊县发病率(/10万)标化发病率(/10万)构成比(%)χ2P201266.5060.8820.2573.7658.0830.995.510.019201368.6259.6118.1380.8263.1031.019.900.002201471.9662.8220.1677.1459.0730.044.400.036201572.1663.1723.3887.6368.8231.9912.66<0.001201674.1060.8624.62107.7381.9434.9526.17<0.001201772.8664.4622.34119.4894.3231.2534.92<0.001201862.7855.1620.2883.8662.4629.0218.60<0.001APC(%)-0.10-0.602.221.904.92-0.10t0.070.601.150.121.560.09P0.9480.5770.3010.1770.1800.932

表2 2012-2018年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脑出血发病率变化趋势(/10万)

2.3 脑出血死亡率变化趋势

脑出血死亡率由2012年的58.78/10万上升至2018年的69.84/10万,年均增长率为3.77%,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P=0.007);脑出血标化死亡率2012年与2018年分别为47.31/10万与48.28/10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663)。脑出血死亡占所有脑卒死亡的比例由2012年的60.53%下降至2018年的55.3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10)。脑出血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与女性脑出血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与女性脑出血构成比分别以年均0.80%与1.49%的比例下降,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郊县居民脑出血死亡率高于主城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城居民脑出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6.85%与7.41%下降,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郊县居民脑出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1.90%与2.33%上升,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20)。郊县居民脑出血的构成比在60%左右,而主城居民脑出血的构成比低于55%,见表3。

2.4 不同年龄人群脑出血死亡率

小于30岁组脑出血死亡率低,60岁后发病率高于100/10万,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15~29岁、30~44岁、45~59岁组脑出血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45~59岁组脑出血下降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40),见表4。

表3 2012-2018年重庆市出血性脑卒中死亡变化趋势

时间(年)主城死亡率(/10万)标化死亡率(/10万)构成比(%)郊县死亡率(/10万)标化死亡率(/10万)构成比(%)χ2P201244.1239.3453.3263.2949.9662.6218.65<0.001201348.9842.2751.1963.6550.2361.6414.23<0.001201451.1343.9951.4474.5656.6859.0021.23<0.001201546.3040.1053.7776.2958.4258.4127.17<0.001201638.8630.9351.9978.4058.3358.6637.20<0.001201733.8929.4851.5676.6358.9358.8641.28<0.001201831.7427.4950.1176.6055.0356.3043.57<0.001APC(%)-6.85-7.41-0.601.902.33-1.49t3.413.841.343.352.164.76P0.0190.0120.2390.0200.0830.005

表4 2012-2018年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脑出血死亡率变化趋势

3 讨 论

重庆市脑出血发病率低于2016年全国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126.34/10万)[3],高于2017年郑州市(69.20/10万)[6]、2015年浙江省海宁市(77.49/10万)[7]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脑出血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与全国及其他地区的发病特征一致[3,6-7]。既往的研究显示:高血压、肥胖、吸烟、酗酒、高胆固醇血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8-9],而男性暴露于这些危险因素的比例大大高于女性[10]。脑出血发病率郊县居民高于主城居民。郊县居民吸烟率、有害饮酒率、食用盐与食用油摄入量均高于主城居民[11],郊县居民高血压发病率高于主城居民[12]。既往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13],而重庆市郊县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均低于主城居民[14],郊县地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低于主城居民[15],这些因素均是导致郊县居民脑出血发病率高于主城的主要原因。重庆市脑出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与全国的流行趋势一致[3],与天津市[16]、郑州市[6]、浙江省海宁市[7]等地区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不同。重庆市脑出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至2017年达到高峰,2018年后明显下降,仍需继续关注。重庆市脑出血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可能与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等多种因素有关[12,17-18]。

重庆市脑出血标化死亡率低于2016年全国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56.9/10万)[3],死亡率高于2017年郑州市(37.31/10万)[6]、2015年浙江省海宁市(50.38/10万)[7]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脑出血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与全国及其他地区的流行特征一致[3,6-7]。脑出血死亡率郊县居民高于主城居民,与发病特征一致。主城脑出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的趋势,可能与主城近年来强化脑卒中的筛查与救治及加强了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相关[15,19]。郊县居民脑出血死亡率以年均1.90%的速度上升,而标化死亡率虽呈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重庆市脑出血死亡率上升主要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在60岁后明显上升,而郊县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居民的健康意识较差,高血压治疗率与控制率均低于主城[15],这些均是导致郊县居民脑出血死亡率上升的因素。

综上所述,重庆市脑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重庆市脑出血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均呈上升的趋势。与全国及其他地区的流行趋势相反,男性与郊县居民是脑出血发病和死亡的重点人群,预防控制脑出血重点是控制血压[20]。重庆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仍继续呈上升的趋势,因此,预防控制脑出血应重点做好脑出血危险因素的控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减盐行动,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规范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建立完善卒中中心建设,加强郊县地区脑卒中诊治能力建设[3],从而降低郊县居民脑出血的死亡率。

猜你喜欢

主城标化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企业创建安标化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黄岩长潭水电厂
重庆:今年全力推进 110个道路项目建设
“十三五”时期重庆主城拟打通170条“断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