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综述及展望

2021-01-25车嘉丽黄文权

会计之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成本粘性企业风险经济后果

车嘉丽 黄文权

【摘 要】 现有成本粘性研究中,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较系统,而经济后果研究则较零散。粘性现象作为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信息依据之一,研究其经济后果意义重大。文章梳理成本粘性经济后果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成本粘性对盈余预测和盈余反应不对称性、绩效和企业价值、企业风险、研发创新投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研究内容上关注管理者是否基于成本粘性现象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改变进行决策调整,外部利益相关群体面对企业的粘性现象是否会对此做出反应以及成本反粘性经济后果等方面;研究对象上拓宽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等;研究方法上将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 成本粘性; 经济后果; 盈余信息; 企业价值; 企业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01-0086-05

一、引言

成本粘性是成本與业务量不对称变化的现象,即业务量上升时成本上升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成本下降的幅度。Anderson et al.[1]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发现销售收入上升1单位时费用上升的比例大于销售收入下降1单位时费用下降的比例,他们将这种现象定义为“费用粘性”。Subramaniam et al.[2]在ABJ(2003)的研究基础上把销售成本并入销售、管理费用当中,将其定义为总成本,利用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总成本亦呈现出粘性特征,“成本粘性”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而在国内,孙铮等[3]对上市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费用粘性的现象同样存在。

成本粘性现象被证实存在后,众多学者开始深入探索这一领域,在此基础上,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从成本粘性的存在性研究逐步拓展到成本粘性的成因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后果研究。成因研究方面,成本粘性的成因大体可归纳为代理问题、调整成本的存在以及管理者的乐观预期;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管理者特征及决策行为、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等角度展开,上述两方面的研究目前均较为系统全面。而经济后果研究方面,由于起初计量的困难,研究难度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更多是学者的规范分析。直到Weiss[4]创造性地构建了新的计量模型,开创新的度量方法,成本粘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关于成本粘性经济后果的探讨也从早期学者认为的成本粘性是一种源于成本管理失控的坏现象发展为目前对成本粘性是坏现象还是好现象并无定论的情况。成本粘性现象导致的经济后果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因而,其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重要的研究意义,是未来成本粘性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由于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成果相对零散,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总结。本文通过梳理成本粘性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其经济后果,并就该领域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评述,还探讨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和方向。

二、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

回顾成本粘性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可以将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大致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即成本粘性的存在对盈余预测和盈余不对称性、绩效和企业价值、企业风险、研发创新投入的影响。

(一)成本粘性与盈余预测和盈余反应不对称性

1.成本粘性与盈余预测

盈余预测是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粘性理论提出之前,传统的盈余预测以本量利模型为基础。在成本粘性现象被证实之后,学者对以本量利模型为基础的传统盈余预测模型提出质疑。Banker et al.[5]构建了考虑变动成本和成本粘性的新盈余预测模型(CVCS模型),通过利用新的盈余预测模型对下一年的盈余进行预测,结果发现,CVCS模型对盈余的预测相比传统以本量利为基础的模型更加准确。Weiss(2010)就成本粘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分析师鉴于企业内部成本数据不易获取的特点往往倾向于采用不将粘性因素考虑在内的传统模型进行盈利预测。但由于成本粘性具有放大盈余分布波动性的特点,因而会导致分析师对盈利预测的准确程度下降。此后,更多学者对传统以本量利模型为基础的盈余预测模型提出质疑。Kim et al.[6]研究发现,成本粘性水平高的企业中财务分析师预期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盈利预测误差越大的现象更加明显。而在我国,苏文兵等[7]在借鉴Banker et al.建立的CVCS 模型的基础上预测国内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结论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同,即考虑了粘性影响的盈利预测模型准确度更高。唐芳芳[8]探讨了我国上市企业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准确性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同样是成本粘性会导致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准确性降低,此外还发现分析师对这些企业进行预测的意愿也降低。吕晶晶[9]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成本粘性和反粘性、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与资本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企业的成本粘性或反粘性水平的提升会造成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误差变大。刘红[10]利用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这三者关系的深入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蒋德权等[11]通过以盈余反应系数为视角探讨费用粘性与盈余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将费用粘性变量加入到盈余反应系数模型中实证检验费用粘性如何影响盈余反应系数。检验结论是企业费用粘性会降低盈余反应系数,他们认为这可能是费用粘性使会计盈余的波动性变大并最终促使盈余反应系数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预期乐观时会导致盈余的波动性加大,费用粘性加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下降。此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和高水平的公司治理能减弱费用粘性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

2.成本粘性与盈余反应不对称性

随着成本粘性现象被证实,成本粘性的存在让学者对Basu[12]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结论(即会计盈余和负的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要强于其和正的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在计算会计盈余时成本作为收入的抵减项,粘性现象会使成本在不同销售量变化方向上对收入的抵减程度不同,因而呈现盈余在销售量变化的不同方向上不对称的现象。理论上,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盈余是和股票回报呈正相关关系的,由于传导作用,企业成本粘性引发的盈余的不对称会促使股票回报亦呈现不对称现象。刘嫦等[13]将费用粘性和会计稳健性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研究费用粘性是否影响会计盈余反应的不对称性并就会计盈余不对称性的根源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显示,费用粘性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对会计盈余反应的不对称性产生影响而且盈余反应不对称性的主要根源正是企业的费用粘性。步丹璐等[14]就企业的成本粘性现象是否影响到盈余稳健性的衡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先是在控制销售收入的增减情况下对传统衡量盈余稳健性的模型进行检验,发现由于成本粘性的存在,销售的增减情况会对盈余反应不对称的衡量结果产生影响。随后将成本粘性因素考虑到传统衡量盈余稳健性的模型中,得出控制成本粘性因素能够提高盈余稳健性衡量准确度的结论。最后运用考虑了成本粘性因素后的修正模型探讨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政策变更后盈余稳健性水平变低。吴应宇等[15]也做了类似研究。通过以样本是否具有成本粘性为依据进行分组,用分组后的样本数据分别研究盈余反应的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成本粘性组相比非成本粘性组(其中包括无成本粘性的样本和具有反成本粘性的样本)盈余反应不对称程度更高。

(二)成本粘性与绩效和企业价值

1.成本粘性与绩效

绩效追求是进行成本管理的一大动因,因而成本粘性对绩效影响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孙铮等(2004)关于企业费用粘性的研究中猜测,由于调整成本的客观存在,费用粘性水平过低可能会造成长期绩效偏低,过高则会使企业对业务量变化的反应迟缓,这同样会造成长期绩效的降低,因而保持适度的费用粘性有益于绩效的提高。朱乃平等[16]对此也有类似观点,粘性程度过低尽管可能使短期绩效好转,但这种好转只是短暂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不利;粘性程度过高则企业面对业务变化的迟缓反应会从起初对短期绩效不利逐渐发展为对长期绩效不利。卢锐等[17]在对货币政策波动和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关系探討中得出,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黏性的下降能够促使企业业绩提高。而葛尧等[18]则从战略决策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留存适当剩余资源有利于绩效的提高,因而提出成本粘性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假设。在利用国内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两个角度实证分析粘性现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后发现,成本粘性对绩效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反粘性对绩效的促进效果则不显著。何玉等[19]对成本粘性和企业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同样发现成本粘性的存在对业绩的提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深入研究后发现股权结构能够影响二者间的关系,股权越集中,成本粘性对业绩的提升效果越显著。

2.成本粘性与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是企业获利能力的一种反映,与绩效有密切联系。随着成本粘性对绩效影响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学者们也开始探讨成本粘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王珏等[20]分析研究成本粘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成本粘性的存在对企业价值的降低效果显著。成长性越高的企业,成本粘性对企业价值的降低效果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得出,在非国有企业中,成长性对成本粘性与企业价值的调节作用相比国有企业更显著。杜剑等[21]对成本粘性与并购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本粘性现象在我国并购企业中普遍存在,成本粘性高的并购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更强。成本粘性起到为并购企业管理层争取决策时间的作用,减少管理层决策失误,从而使并购企业风险降低,因而有利于并购企业价值的提升。而成本反粘性越高,并购企业价值越减损,反粘性的存在让并购企业很难在业务量增加时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进而导致并购企业价值发生减损。张丹丹等[22]在产业集群、成本粘性和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中同样验证了成本粘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此外,还分析出在产业集群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产业集群通过影响成本粘性影响企业价值。侯晓红[23] 在探讨费用粘性对企业价值关系中发现,费用粘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呈倒U型,过高或过低的费用粘性水平会减损企业价值。

(三)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

成本粘性是收入和成本不对称变动的反映,不对称变动幅度越大,业绩波动越大,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企业风险作为管理者密切关注的经济后果之一,其与成本粘性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谢获宝等[24]以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为视角,对投资效率、企业风险和成本粘性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验证了企业在宏观经济风险作用下其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正相关,并且这种关系在投资过度的情形下更显著。在此基础上,谢获宝等[25]从企业风险的角度研究成本粘性、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放大作用能够促使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减弱,民营企业对比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减弱更显著。此外在民营企业中,高管的任期长、企业的透明度低,负相关关系更明显。王钰等[26]在验证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考虑了股权集中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股权越集中,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水平的促进效果越明显。企业股权集中,则大股东更可能基于自利动机利用控制权影响资源优化配置,成本粘性增大,进而导致企业风险水平上升。刘立文等[27]也对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的关系展开探讨,除了验证粘性现象对企业风险的正向促进作用外,从成本反粘性的角度也验证了反粘性对企业风险同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刘媛媛等[28]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人工成本粘性变化情况的研究则体现了成本粘性对企业要素投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成本法》实施后人工成本粘性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劳动要素投入风险增大,进而企业更倾向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劳动。侯晓红等[29]从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角度研究了粘性现象与企业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费用粘性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企业债券信用风险加大,而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能够削弱费用粘性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林晚发等[30]同样对成本粘性和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关系进行探讨,检验了企业违约风险与成本粘性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粘性水平越高,信用评级则越低,粘性带来的风险会被投资者察觉,进而导致债券信用利差的扩大。田存志等[31]将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影响的研究细化到企业股票收益风险方面,在劳动成本粘性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劳动成本粘性的存在能够使股权收入变动幅度增大,进而导致公司股票收益风险水平的提升。

(四)成本粘性与研发创新投入

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大体集中在其负面经济后果,正面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偏少,当前大部分是集中在对研发创新投入的促进上。企业成本粘性水平高则意味着管理层对闲置资源利用处置的空间大,而研发创新活动恰恰需要资源的支持。基于此,胡华夏等[32]研究了成本粘性和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成本粘性能够促进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深入研究后发现,股权分散的企业对比股权集中的企业,成本粘性对研发创新投入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此外,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削减成本粘性对研发创新投入的正向作用。胡华夏等[33]在探索税收优惠和研发投入关系的研究中,考虑了成本粘性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税收优惠可以通过成本粘性来提高研发投入。成本粘性作为一种有助于税收优惠促进研发投入的资源缓冲物,企业应加以利用。王玢[34]将股权特征因素考虑到成本粘性与研发创新投入关系的研究中,先是验证了成本粘性对研发创新投入的正向作用,随后通过进一步研究探讨了股权特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成本粘性促进研发创新投入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在股权制衡水平更高的企业中更强。

猜你喜欢

成本粘性企业风险经济后果
试论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审计文献综述
对我国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的研究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探析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
企业成本结构对短期成本决策的影响
不同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差异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