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模式研究

2021-01-21朱进

求知导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有效模式课堂导入高中物理

摘 要: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究学习兴趣,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合适的教学导入方式。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下六种导入方式,即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导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导入,创设生活化情境实现教学导入,设计游戏活动辅助教学导入,基于物理实验实施教学导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有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49-03

作者简介:朱进(1974.6—),男,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教学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知识要点,结合学生实际的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让教学导入环节达到预设的效果,将学生快速引入学习中。

一、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导入

在讲到一些和学生学过的知识有紧密关联的新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分析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答这些问题,随之进行合理的教学延伸,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的教学导入方式很好地构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首先,教师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新课知识的学习上可以参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教师在采用这种导入方式时,要对设计的问题做有针对性的筛选,既要让问题易于被学生理解,又要为新知识的引出提供一定的实施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优化教学导入的实施效果[1]。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内容前,考虑到学生之前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思考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存在什么关系?(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存在什么关系?(3)假设一个物体由静止时受到重力g的作用运动,其运动有哪些规律?学生通过积极回顾已学知识,得知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v=v0+at,位移s=v0t+1/2at2。教师设计这样的教学导入,可以为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提供思维模式上的参照,并且让学生在研究这种运动的规律时找到合适的思维路径。这样能够提高教学导入质量,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导入

在讲到一些微观层面的知识,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进行实际观察和应用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发挥物理模型的辅助效果,以更快地建立学生的学习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导入及讲解。这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微观、抽象知识难以直观呈现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多元,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这是针对这类教学内容适合的导入方法,可以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实效,并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收获[2]。

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在网上下载有关行星运动的科普教学视频,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在学生观看完科普教学视频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航天工程中发射卫星对速度有什么要求?卫星是怎样实现变轨的?怎样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看到的内容,以及平时在生活中对这类问题的了解进行思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解答。于是,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渴望教师对此进行讲解并揭晓答案。这样的教学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且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知识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实现教学导入

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导入,也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效果。当讲到一些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和体现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合理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这样的教学导入能够快速拉近学生和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认知,并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采取这种导入方式时,教师可以从知识点出发,设计一些生活化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以及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3]。

例如,在教学“电源和电流”这节内容时,在讲解变压器相关知识前,教师可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变压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输电过程中为什么要用到变压器?为什么有的变压器可以升压,有的变压器可以降压?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的区别是什么?有些学生对这类知识很感兴趣,平时在生活中也十分善于观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上述问题展开探索。但是,大部分學生无法准确地解析上面的问题。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从上述问题的解读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新课内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牢固掌握新课知识。

四、设计游戏活动辅助教学导入

为了彰显物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物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尤其是“力和运动”这部分内容。学生不仅会在生活中看到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和体现,还可以基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这些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时,设计一些开放有趣的游戏活动,并结合游戏过程,设计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相应的运动过程,并尝试分析和解答问题[4]。

例如,在讲解“圆周运动”前,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如下游戏:用绳子系一个盛水的开口矿泉水瓶,迅速转动手臂,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学生惊奇地发现矿泉水瓶中的水根本不会洒出来,并对此产生好奇。然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做同样的游戏,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矿泉水瓶中的水不会洒出来?其是否与手臂转动的速度有关?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即水并没有洒出来。学生很想探寻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思维也变得更为活跃。随后,教师再分析其运动过程,并引入圆周运动的相应知识,能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游戏过程中瓶子的运动方式,也能理解水没有洒出来的原因。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特性形成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使其更牢固地吸收、掌握了其中的知识原理,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基于物理实验实施教学导入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实验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有更多实验探索的空间。教师可以在物理课堂上融入更多的实验,并且可以尝试在教学导入环节引入实验内容[5]。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主题,设计一些简易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解读其背后的知识原理,做合理的推论。对于一些简单实验,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这样的活动过程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后续知识的分析解读提供很好的参照[6]。

例如,在讲解“超重与失重”前,教师可在课堂上做如下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矿泉水瓶四周扎若干小孔,保证静止时水能从小孔中喷出;将其举高至头顶,松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矿泉水瓶下落的过程中,看水是否还能从小孔中正常喷出。学生会看到,在矿泉水瓶由上至下掉落的过程中,小孔中并没有水喷出,整个矿泉水瓶和其中的水是一个整体。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另取一弹簧测力计,在下面悬挂一砝码,在其静止时要求学生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而后用手向上迅速牵引弹簧测力计,让弹簧测力计和砝码一同做向上的加速运动,让学生仔细观察砝码读数上的变化。有了这个实验作为依托后,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超重与失重的作用效果,从而产生非常直观的学习印象。此时,教师再从理论层面解析知识要点,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知识。

六、基于实物呈现辅助知识导入

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抽象程度很高,尤其是那些学生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知识要点,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解障碍。在对这类知识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要对导入形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尽可能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让理论知识的解析更加清晰。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实物进行模拟,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概念的初步认知,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让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吸收[7]。

例如,在教学“磁场”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磁场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物质,教师可以利用实物给学生模仿磁场的作用效果,让抽象知识变得更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原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屏幕上的图片(一张图片上有市场上常见的电磁铁,一张图片上有实验室常用的条形磁铁),随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磁铁能够吸引成吨的钢块,但条形磁铁只能吸几枚小铁钉呢?我们学习磁场前还学习过哪种特殊的“场”?(如电场)我们是如何描述电场强弱的?带着这几个问题,学生首先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电场的知识,随后基于知识点的类比及借助实物的模拟展示,逐渐在头脑中形成有关磁场作用效果的认知。这样的新知识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构建新旧知识的桥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辅助新课内容的学习,还能够清除新知识点中过于抽象的学习障碍,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并使学生对新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基于有效设问实现知识导入

在有些知识点的解析中,教师还可以从知识要点出发,设计有代表性的思考问题,基于问题的探析实现知识导入[8]。有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体现和应用,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分析探究,并且基于问题的解答来建立对知识的初步认知。在采取这种导入方式时,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使提出的问题既要和知识点紧密关联,也能充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分析和解答[9]。

例如,在“向心力”一课的教学中,在进行知识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跑步转弯时,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在湿滑的水泥路上骑车,大家要注意什么问题?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奥秘,能够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知识学习上。以上几个问题最终都指向“向心力”这个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在问题解析的过程中形成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为后续更加系统深入地学习该知识点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如果还没有充分掌握知识原理,可以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思考问题。以骑自行车转弯的问题为例,凡是会骑自行车的学生都有这种经验,大家一般会通过降低车速同时一定程度侧身的方式来完成转弯。但是,学生难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讨论时提出了各种猜想和假设,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理由。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的想法得以更好地表达,然后综合学生的意见,引出“向心力”的概念。

教师采用这种合理设问的方式进行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思维更加活跃。有了之前的思考过程,学生在理解新的知识内容时会有较好的参照,消除了学习障碍,提高了学习效率[10]。

结 语

总之,良好的教学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學导入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信息技术、生活化情境、游戏活动和物理实验实施教学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史艳龙.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5):202.

闫彩霞,邢洪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进: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9,41(07):19-20,38.

邱晓峰,林冰冰.整合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课堂体验式教学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2017(35):66-67.

陈静,张强.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渗透导入艺术的探索[J].高考,2021(22):99-100.

瞿永明.多元探究激活高中物理的课堂导入[J].高考,2021(11):25-26.

李福永.浅议情境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01):165-166.

左梦莹.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4):121-122.

许丽香.优化导入方法,打造高品质物理课堂[J].智力,2020(29):137-138.

何茹滨.高中物理优化课堂导入方法的意义与改善策略[J].智力,2020(29):123-124.

肖明.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9,12.

猜你喜欢

有效模式课堂导入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模式研究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试论高中历史课程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
高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双重三明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