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金针联合扶正针法治疗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

2021-01-21蔡焕昭苏维维颜智权老锦雄

中医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金针五脏耳穴

蔡焕昭,苏维维,颜智权,老锦雄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2.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发病时间持续超过6个月、反复发作、病因未明的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群,常伴发热或自觉发热、头痛、咽痛、淋巴结肿痛、肌肉关节疼痛、记忆力下降、失眠、抑郁等一系列非特异性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1]。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有年轻化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2]。大多学者认为本病患者处于亚健康状态,为当前科研热点[3]。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以针灸、推拿、中药为主。岭南名医、灸法名匠老锦雄教授以“温阳扶正”为法,临床善用耳穴金针及扶正针法治疗本病[4]。本试验采用该法治疗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为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及治未病中心门诊确诊患者。根据统计学原则,专人负责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及B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例患者、B治疗组3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未能连续治疗,自动退出本试验,最终纳入有效病例85例,治疗组28例,A对照组30例,B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n年龄/岁病程/个月性别/例男女治疗组28 40.39±9.42 15.36±4.66 5 23 A对照组 30 38.47±9.02 14.10±5.71 7 23 B对照组27 39.44±11.47 13.78±4.99 6 21

1.2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修订的国际公认金标准[5]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6]:1)病因不明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疲劳,持续6个月或以上,充分休息无明显改善,活动水平下降;2)兼以下症状4条或以上,且晚于疲劳出现,持续6个月或以上:①睡眠障碍,疲劳无缓解;②短期内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③咽痛;④肌肉疼痛;⑤非关节炎性关节痛;⑥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痛;⑦反复发作性头痛;⑧运动或劳累后出现超过24 h的持续疲劳;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量表转化分≥40分,判定为阳虚质。

1.3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近1周未采取其他措施治疗;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疲劳患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肝炎等;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精神等疾病患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④对安尔碘等相关药物过敏者;⑤依从性差者;⑥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病例剔除标准①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其他病情变化,无法继续完成试验者;②未能完成疗程,或中途要求退出试验者;③依从性差,未按要求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填写资料的试验者。

1.6 治疗方法A对照组:耳穴金针治疗。选穴:心、肾、脾、皮质下、交感,定位参照《耳穴名称与定位》[7]。操作:嘱患者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常规局部消毒,选用规格型号为0.20 mm×20.00 mm一次性无菌镀金针进针,留针20 min后出针,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双耳交替,每周1次,连续治疗8次。

B对照组:扶正针法治疗。选穴:五脏俞(双侧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定位参照《经络腧穴学》[8]。操作:嘱患者排空小便,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及双下肢皮肤,常规局部消毒,选用规格型号为0.20 mm×20.00 mm、0.30 mm×40.00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百会选用0.20 mm×20.00 mm规格型号针灸针,其余穴位选用0.30 mm×40.00 mm规格型号针灸针进针,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将长2 cm点燃的艾段放置于五脏俞(双侧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的针柄行温针灸,用纸片置于艾柱下,防止发生烫伤意外,留针30 min。每周1次,连续治疗8次。

治疗组:耳穴金针联合扶正针法治疗。选穴、定位、操作等与A、B对照组相同。

1.7 观察指标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9]:评价患者脑力及体力疲劳程度,分值越高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1]: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

1.8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定。治愈:疗效指数≥95%;显效:70%≤疗效指数<95%;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FS-14积分-治疗后FS-14积分)/治疗前FS-14积分×100%

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

1.9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LSD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与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S-14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躯体疲劳、脑力疲劳、FS-14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8次后,三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FS-14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FS-14总分低于A、B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疲劳、脑力疲劳、FS-14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A、B对照组,A、B对照组疗效相当。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S-14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S-14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B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时间躯体疲劳脑力疲劳总分治疗组28 治疗前组别n 5.71±1.41 4.00±1.02 9.86±1.38 28 治疗后2.93±1.46*#△ 0.93±0.72*#△4.79±1.50*#△A对照组30 治疗前5.83±1.18 3.93±1.05 10.27±1.82 30 治疗后4.00±1.41*1.70±1.18*6.17±1.93*B对照组27 治疗前5.37±1.24 3.63±1.04 10.70±1.64 27 治疗后4.52±1.19*1.74±0.98*5.93±2.11*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8次后,三组SDS、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DS评分低于A、B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对照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抑郁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A、B对照组,A、B对照组疗效相当;在改善焦虑程度方面,三组疗效相当。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B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时间SDS SAS治疗组28 治疗前58.43±6.70 55.18±6.39 28 治疗后50.50±6.28*#△ 50.82±8.34*A对照组30 治疗前58.17±6.46 57.57±9.45 30 治疗后54.77±7.78*51.73±8.75*B对照组27 治疗前58.67±5.79 54.89±5.73 27 治疗后54.74±6.26*51.15±7.09*

2.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9.29%,优于A、B对照组的80.00%、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增长迅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预测,该病将成为困扰人类健康问题的主因之一[13]。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研究多将其归因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失调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目前尚无特效药,多为针对病因的对症处理,具有局限性,疗效不甚满意。

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中医学“五劳”“虚劳”“失眠”“郁证”范畴,病位为五脏,多因劳逸、饮食、起居失常,情志内伤诱发,导致五脏失和,气化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指出本病以虚为主。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本病患者可分为9种体质,而易感人群多为阳虚质[14],因此本研究主要选取阳虚质患者进行研究。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耳穴及针灸乃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疗法。许艺燕等[15]采用耳穴金针疗法诊治本病,发现可改善症状,提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增强免疫功能。《灵枢·口问》有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经络系统内连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上通于耳,脏腑组织与耳廓相应穴区一一相应。本研究针对患者体质证型辨证选取心、肾、脾、皮质下、交感五穴,其中心主血脉、藏神,具有宁心安神之效;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脾合用,取“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之意,使先后天相互滋生,形充体健;皮质下穴性平和,具有益气升清、养血通络之功,乃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之要穴;交感主要用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调节。诸穴合用,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除了辨证选穴外,与传统耳穴压豆不同,本研究针对性选用金针。《本草纲目》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破冷气,除风。”著名金针流派代表人黄石屏认为:“铁之本质太粗,而针以炼金为贵,金针之善有三:性纯而入肉无毒,一善也;质软而中窍无苦,二善也;体韧而经年无折,三善也。”黄金化学性质稳定,不随四时寒温变化,韧性好,质地软,不易折针、断针,疼痛轻微,自古就有“金补银泻”之说,金针属阳,擅于补养,临床多用于调补气血阴阳诸不足[16]。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本研究除了运用耳穴金针外,还联合应用扶正针法。扶正针法由岭南名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老锦雄教授所创,其根据《黄帝内经》“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的思想,验古创新,针灸并用,以“温阳扶正”为法,选用背俞穴温针灸,整体调和脏腑阴阳气血,防病治病,广泛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诊治[4]。本试验选用的五脏俞,即肝俞、心俞、脾俞、肺俞及肾俞,是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与相应脏腑内外相应、气血相贯。五脏俞首载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背俞》有云:“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俞,出于背者……肾俞在十四焦之间……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明确指出五脏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而膀胱经与督脉脉气相通,循行交近,故其“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灵枢·背俞》阐述完五脏俞定位、命名后,又提出“灸之则可……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指出五脏经气输注于特定穴,身居背部阳位,却善治阴脏之疾,多以灸法补虚泻实[17-18]。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临床应用五脏俞时“灸之则可”,首推灸法,以灸补虚泻实,多用其调理五脏之气血,经气之盈亏,恢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从现代生理解剖方面分析,五脏俞分布特征与脊神经节段性分布规律相吻合,五脏俞与相应脏腑联系通路位于相同或上下相邻2个脊神经节段,对五脏俞进行刺激可兴奋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整合传入信息,投射至相应神经元,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激活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影响乙酰胆碱、5-羟色胺、缓激肽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激发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发挥调节内脏功能效应,恢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19]。五脏经气输注于五脏俞,调养五脏之神,善治本脏虚证;百会为督脉经穴,位居巅顶,为诸阳之会,清利头目,健脑益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与足三里相配,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灵枢·经水》有云:“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针刺功擅通经脉、调气血、和营卫;而艾灸则在诊治虚损性病证方面更具优势。温针灸乃将针刺与艾灸相合而用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针刺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可调节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本研究选取五脏俞,施以适当强度刺激,可疏经通络,使人体经气通顺,气血和畅,筋脉得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对植物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及人体免疫、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可发挥综合调整效应,具有消炎止痛,调和人体各系统、组织功能,提高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20]。艾叶气味芳香,性温,味辛、苦,首载于《名医别录》,谓其“主灸百病”,具纯阳之性,“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艾灸借助艾之药气与灸之火热,行营血、护卫气、驱病邪、通穴道,并以经络系统为径道,产生扩散效应、远治作用,使患者“灸后得舒”,在各种阳虚证、虚寒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针灸相用,经络得通,五脏得养,人体自然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本试验采用耳穴金针联合扶正针法治疗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绿色安全。

猜你喜欢

金针五脏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藏医金针疗法特色探析
失眠与五脏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乡村的金针花
人与羊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