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脾消食汤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1-21闻思齐傅伟李维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厌食症消食瘦素

闻思齐, 傅伟, 李维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小儿厌食症是以长期厌倦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症,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1 ~6 岁为多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儿厌食症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病若及时治疗,则愈后良好,但若失治误治,长期不愈,则易变生他病,甚至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认为与小儿缺乏多种维生素及营养素有关,多予五维赖氨酸颗粒口服治疗,但疗效一般且复发率较高。而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有一定优势。本研究主要观察自拟的醒脾消食汤联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并评估其对血清瘦素及增食欲素水平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 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明确诊断为厌食症的患儿,共60 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2]中有关厌食症的诊断依据: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饭量较前减少1/3~1/2 以上,发病最短时间为2周,有体质量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饮食习惯或喂养不当史,同时必须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及药物等引起的食欲低下。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十二五”教材《中医儿科学》[3]中的诊断标准:①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②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③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④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12岁之间;③监护人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儿。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儿;②慢性腹泻、结核病等其他慢性疾病所引起的食欲低下患儿;③依从性差,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自行加用其他治疗措施,从而影响疗效判定的患儿。

1.5治疗方法

1.5.1 试验组 给予醒脾消食汤联合刺四缝穴治疗。①中药治疗。醒脾消食汤方药组成:太子参10 g,茯苓10 g,葫芦茶10 g,布渣叶10 g,陈皮5 g,炒鸡内金10 g,麸炒枳实10 g,砂仁5 g,炒山楂10 g。每日1 剂,水煎服,早晚各1 次,3 周岁以下每次100 mL,3~7 周岁每次150~200 mL,疗程为1个月。②刺四缝穴治疗。取穴:四缝穴位于第2~5 指掌面的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每手4 穴。操作:患儿取坐位,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后,直刺0.1~0.2寸,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黏液,消毒干棉球擦净并按压针孔,双手交替,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时间为1个月)。

1.5.2 对照组 给予口服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用法:五维赖氨酸颗粒(南京厚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434;规格:5 g×12 袋)治疗,用法:1 岁以下:每次1 包,每日1 次;1 岁以上:每次1 包,每日2 次。温开水冲服。疗程为1个月。

1.6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主症包括食欲、食量、面色及形体,按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 级分别计为0、2、4、6 分,次症包括腹胀、大便、出汗、睡眠、口气、舌脉等,按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分别计为0、1、2、3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②实验室指标:观察2 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血清瘦素及增食欲素水平的变化情况。③安全性评价:观察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表1 小儿厌食症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标准Table 1 Criteria of TCM syndrome scoring for infantile anorexia

1.7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有关厌食症的疗效标准。痊愈:食欲与食量恢复正常,体质量达到正常水平,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95%;显效:食欲与食量增加≥20 g,体质量增加500 g以上,但未达到正常,75%≤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95%;有效:食欲食量增加<20 g,体质量增加250 g 以上,但少于500 g,35% ≤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75%;无效:食欲食量均无改变,体质量无增加,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35%。体质量标准均参照同龄健康儿童,证候总积分减少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8统计方法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 ± 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厌食症患儿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for the infantile anorexia children in the two groups[例(%)]

2 结果

2.1 2组厌食症患儿基线资料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病例脱落。试验组30 例患儿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最小1 岁,最大12 岁,平均(4.73±2.98)岁;病程最短0.6 年,最长2.0 年,平均(1.2 ± 0.6)年。对照组30 例患儿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最小1 岁,最大11 岁,平均(4.70±2.64)岁;病程最短0.5 年,最长2.0 年,平均(1.4 ± 0.7)年。2 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厌食症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表2 结果显示:治疗1 个月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比较,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表3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infantile anorexia childre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3 2组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infantile anorexia childre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后6.10±3.66①②9.67±4.51①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例)30 30治疗前19.63±7.81 19.23±7.35

2.4 2组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和增食欲素水平比较表4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及增食欲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增食欲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瘦素水平的降低作用和对增食欲素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和增食欲素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leptin and orexin levels in the infantile anorexia childre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ng·mL-1)

表4 2组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和增食欲素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leptin and orexin levels in the infantile anorexia childre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ng·mL-1)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例)30 30瘦素增食欲素治疗后2.78±0.38①②1.11±0.50①治疗前4.66±1.98 4.73±2.11治疗后2.15±0.73①②2.85±0.54①治疗前0.91±0.42 0.88±0.52

2.5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2 组患儿均无过敏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也均无明显异常改变。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当前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表现为食欲不振及食量减少,甚则精神疲倦、面色暗黄、形体消瘦等。长期厌食少食会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供给不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转为疳证。西医认为小儿厌食症与患儿缺乏维生素、赖氨酸密切相关,常用的治疗药物是五维赖氨酸颗粒,其是一种含赖氨酸的复方制剂,包含了维生素B2、维生素B1 及泛酸钙等成分,不仅可以补充各类营养物质,提高新陈代谢和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5-6],改善患儿食欲,虽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存在需要服药时间长、容易复发的缺点。

现代大量的研究表明,摄食活动是通过一系列中枢及周围系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调节的,受到相关的食欲调节因子的调控,脑肠肽-食欲中枢的紊乱会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7-8],增食欲素(orexin)和瘦素(leptin)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共同构成食欲网络,调节人类食欲和摄食行为。Orexin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一种神经肽,分为orexin A 和orexin B,是由同一种蛋白质分裂而来的,通过作用于中枢系统及外周组织的受体,提高对食物的欲望,并且orexin A 可刺激胃酸分泌,调节胃肠道功能,增加摄食[9]。瘦素是一种由167 个氨基酸组成的、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其可以联络脂肪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间的外周信号,由脂肪组织合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并作用于下丘脑摄食调节中枢,抑制神经肽Y 的表达和释放,从而促进机体减少摄食,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事实证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10],是人体衡量摄食行为和体质量的重要相关指标。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属于“不思乳”“恶食”“不嗜食”等范畴,为小儿脾系病症。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并且现代家长片面地追求高蛋白饮食和听任儿童过食冷饮、零食,导致现代小儿多有偏食、挑食和难以专注进食等不良进食习惯,日积月累很容易造成脾胃损伤,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胃为中州之官,主运化及气机升降,开窍于口,中焦受损则患儿食谷无味,不欲进食;脾胃无力运化谷物,郁久成积,壅滞脾胃,出现腹胀;郁久化热,浊气上壅,则口有异味;伤津耗气,则大便干燥,甚则如羊粪状。《黄帝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常可并见夜卧不安、睡中梦呓、啮齿等表现;内热迫蒸,加之脾胃提供气血精液的功能减退,易导致阴阳失和而并见自汗及盗汗等异常出汗现象。脾胃为后天之本,将水谷生成精微物质并灌溉四方以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正常活动。长期的供养不足,气血虚惫,患儿则出现精神疲倦、形体瘦弱及面色萎黄等症状。综上所述,小儿厌食会对小儿的正常生理发育等多方面产生诸多不良影响,需早期及时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醒脾消食汤联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并且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以脾胃虚弱为病理基础,且易于壅滞化热,治疗贵在运、在养而不在于专一补益。方中以葫芦茶、太子参为君,葫芦茶性凉,味微苦、涩,入中焦,可清热、消积、利湿,以消脾胃之壅滞。研究[11]表明葫芦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并且毒性极小,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太子参性甘平,味微苦,有益气健脾之功,二者一消一补,调达脾胃之气,使补而不呆,消而不峻。现代研究[12-13]表明,太子参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免疫调节及肠道保护作用,能明显地改善小鼠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且代替党参、人参使用可避免儿童性早熟,适用于儿科。以枳实、茯苓、陈皮为臣药,三者同入中焦,枳实入脾胃经,苦降下行,破气、消积、强胃,可疏利脾胃及肝胆郁气。胃以通降为顺,胃气通降则食纳得开。研究[14]表明,枳实中含有大量的D-柠檬烯、月桂烯和γ-松油烯等挥发油,可使胃肠道收缩幅度及张力增加,同时可促进胃、肠分泌,调节肠道运动。茯苓入脾胃经,导浊生津,与太子参合用,使脾胃健旺,中气得充。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的茯苓多糖和陈皮黄酮等活性成分有利于保护胃肠功能。陈皮行气导滞,消食化谷。陈皮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和挥发油等成分,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食欲,具有利胆与调节肠胃的功效[15-16]。砂仁芳香开胃醒脾,与鸡内金、山楂、布渣叶共为佐使药以消食化滞,滞气得消则轻清之气得以生养。本方消补兼施,补虚而不壅滞,化湿而不香燥,行气而不窜烈,将健脾、运脾、醒脾集于一方,大显“中和”之道,使阴阳平和,脾胃健旺,从而有效改善患儿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胀便秘、口臭呓语等症状。

四缝穴属于经外奇穴之一,是治疗小儿疳积和厌食症的特定穴,具有健脾气、复胃阳的功效,通过点刺手法挤出少量黄白色黏液或血液,促进胃肠经络通行,平和气血运行,使机体恢复到阴阳平和的正常状态。现代研究[17-19]表明,针刺四缝穴可以快速增加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加快胃排空的速度,改善胃肠蠕动,并且可以提高患儿体内的瘦素水平。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醒脾消食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口服五维赖氨酸颗粒的对照组的70.0%,并可显著改善患儿食欲及腹胀、口臭、便秘等诸多证候;同时,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增食欲素水平明显升高,说明此法可通过调节血清瘦素及增食欲素水平,有效增加摄食,使脾胃通达,中焦健运。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厌食症,联合运用醒脾消食汤及针刺四缝穴的外治法和内治法,可更高效地发挥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厌食症消食瘦素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消食药膳方
瘦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我家秘方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瘦素及Foxp3的表达
瘦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