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角色转换中实现思维翻转

2021-01-18吕琴设计施燕红点评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12期
关键词:燃放烟花爆竹协商

吕琴设计 施燕红点评

【教学目标】

1.能简洁明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

2.和别人协商事情,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3.协商时态度平和,学习换位思考,积极采纳他人合理的意见。

4.初步感知协商的价值,培养民主协商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 课件、“意愿”海报。

2.环境布置: 发言话筒、同质分组“角色组牌”、 异质分组“协商会牌”。

3.教具准备: 角色包、资料包、代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选角色,引入协商

1.赏烟花秀,交流观看感受。

(1)播放烟花视频,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2)根据学生的交流反馈,相机呈现“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的“意愿”海报(如图1),并根据学生燃放烟花的意愿呈现其头像位置。

2.阅读事例,了解矛盾冲突。

(1)出示教材中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事例,快速默读,从中捕捉关键信息。

(2)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在课件中批注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学生明确矛盾冲突,引出交际话题:烟花爆竹能带来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气氛,但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带来很多问题。那么,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呢?

3.引出协商,选择行业身份。

过渡:针对这一问题,环卫工人、鞭炮厂工人、消防员、烟花设计师、医生、普通市民都有不同的意见。(依次板贴上述角色)这时候怎么办呢?

(1)揭示课题《意见不同怎么办》,引出“协商”。(板书:协商)

创设情境:今天我们就要在现场模拟召开一场关于“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的协商会。

(2)提供角色包,选择角色,转换身份。出示相关规则:A.取角色贴; B.选择角色; C.贴在胸前; D.进入角色。

(3)同质分组:分到同一角色的人员分成一组,组成 6 个行业角色小组。同身份代表“入座”后,教师发放“角色组牌”和资料包。

(设计意图:聚焦春节烟花爆竹燃放话题,创设交际语境,帮助学生通过角色互换、身份转换,进入角色,努力营造真实的交际氛围。)

二、同質讨论,说清观点,准备协商

过渡:现在同一身份或行业的人已经坐到一起了。为了让各代表能在协商会中充分发表观点,说清理由,我们先召开一次行业内部讨论会。

1.明确讨论会意义,出示讨论要求:A.组内轮流发表观点;B.结合资料,明确本组观点,完善理由; C.选派一位代表,汇总理由,上台汇报。

2.召开内部讨论会,教师巡视指导。

3.行业代表汇报交流。

(1)出示说和听的要求。

汇报:亮明代表的身份;提出观点;说明理由。

倾听:认真听,捕捉重要信息,听清对方观点及理由。

(2)不同行业代表进行汇报,相机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在说明理由时适当引用数据、事例等,做到有理有据。

预设1:我是环卫工人代表。我们认为春节不应该燃放烟花爆竹。由于燃放烟花爆竹,每年春节的工作量比平时多了3倍,为此我们经常加班加点,太不容易了!

预设2:我是鞭炮厂工人代表。我们觉得春节应该燃放烟花爆竹。如果禁止燃放,那意味着我们就要失业了。那么,我们的生计怎么办?而且我们的企业也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3)前两位代表汇报后,相机采访在座的听众是否听清楚发言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倾听时,要准确把握他人观点,做到不歪曲,不断章取义。(相机板书:把握观点)

(4)每位代表发表观点后,根据本行业的态度,在“意愿”海报上呈现各组意愿。

4.引入“协商”闹剧视频,引发思考。

过渡:刚才各行业代表已经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及理由。那么,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呢?有的说放,有的说不放。如果大家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许我们的会场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1)播放“协商”闹剧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协商中不和谐现象的关注。

(2)回归议题,谈观看视频的感受,思考“怎样才能有效协商”,引导学生明白协商时需要做到态度平和、换位思考。(板书:态度平和、换位思考)

5.观看微课,回顾技巧。

播放二至五年级口语交际课上学过的关于沟通交流的相关技巧,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

二年级上册《商量》: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三年级下册《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三年级下册《劝告》: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思维,发表观点,说明理由。整个过程展示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成果,使其通过听众的反馈交流,明确“把握他人观点,不歪曲”的意义,为后续各方协商时准确表达角色意见做好准备。同时,以协商失败的反面视频推动学生逆向思考,使其发现有效协商的基础是“换位思考”与“态度平和”。)

三、异质交流,求同存异,正式协商

过渡:现在,是时候召开协商会了。请各位代表回到自己原来的小组里,并将桌面上的“角色组牌”替换成“协商会牌”。

1.异质分组:各代表回原组,不同身份代表“混组”,组成7个协商小组。

2.初次协商,尝试换位思考。

(1)出示初次协商要求:各方交流观点,尝试换位思考。

(2)各小组自由协商。

(3)协商结束,采访代表,交流感受。

①采访不同行业代表,谈谈初步协商后的感受,肯定其能换位思考,做出让步。

②根据学生对“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这一问题的意愿变化,相机在“意愿”海报上移动相关头像所在位置。

3.二次协商,提出方案。

过渡:刚才通过协商,很多人尝试换位思考,并做出了让步。那春节期间,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呢?我们得拿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提案。接下来,让我们奔着解决问题的共同目标来进行二次协商。

(1)出示二次协商要求:A.统筹各方建议;B.提出解决方案。

(2)二次协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协商态度,引导学生综合考量多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3)召开方案发布会,各协商小组代表汇报解决办法。在交流中及时肯定基于多方换位思考而得出的方案,并简单交流方案的可行性。

预设1: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可以在空旷、没有安全隐患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可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预设2:我们组觉得可以让烟花设计师改进烟花的设计,研发出更安全、更环保的烟花。这样不仅能欣赏到烟花,也给消防员、环卫工人减轻了压力。

(4)小结:感谢各行各业代表们的出谋划策。面对不同意见时,我们通过协商,各自做出了让步。虽然每个人只退了一小步,但是社会文明却前进了一大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协商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4.联系生活,出示金华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规定,明确政府也是经过多方协商才出台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感受“协商”的意义。

5.跳出情境,回归学生身份再谈观点。

过渡: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回归自我。你们作为小学生,还会坚持燃放烟花爆竹吗?

根据学生意愿的变化,教师相机移动“意愿”海报上“学生”这一头像的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两次协商体验,在交流反馈中建立协商思维,感受民主意识。课上链接金华市的禁燃规定,让模拟情境与真实生活无缝对接。最后,学生跳出情境,回归自我,进行反思,根据真实的换位体验,站在社会小公民的立场上理性思考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

四、拓展延伸,走进生活,内化协商

1.课堂小结:协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双减”之后回家要不要做家长布置的作业,大到如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围绕这些话题,大家进行了协商。

2.交流学习收获。

过渡: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谈学习体会,教师及时从不同角度肯定学生的学习收获。

3.畅说期望:协商是公民必备的民主素养,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带进生活,用协商解决身边的分歧。在未来,用协商解决家事国事天下事,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提供真实材料,从家庭至社会,从个体至群体,扩展更多协商应用于生活的场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协商”意义的认识,使其获得学习认同感,把目光引向真实的生活实践。)

【板书设计】

【教学点评】

《意见不同怎么办》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学习贴士提醒本次交际活动有两个要点: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次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努力营造真实、有意义的交际情境,关注对学生口语表达背后隐形思维的训练。学生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习得一定的沟通技巧。本课主要凸显了三方面的特点。

一、营造情境,激发内需表达

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表达需求,在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交际能力。所以,营造真实、有意义的情境很重要。教学中,吕老师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内容,创设了“模拟召开协商会”这一大情境,又按照日常协商会议的流程组织学生开展“行业内部討论会”“观点发布会”等活动,在一次次口语实践中自然无痕地让本课的交际目标落地。包括交流场景的变换、“协商会牌”的摆放、教师在课堂里的语言体系等,相关细节的设计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沉浸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从而引发表达欲望。

二、换位体验,实现思维转换

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前后进行了四次角色体验。第一次是学生在观看烟花视频之后,围绕“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进行交流。交流的结果是学生作为儿童这一身份所作出的最真实的回答。这也为最后态度的反转做了有效铺垫。第二次是学生利用“角色贴”进行身份转换,通过同质分组讨论的形式,增强体验,让角色代入感越来越强,其观点和理由也愈发明确。第一次协商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聆听他人观点时,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隐含的是第三次身份转换。这也是突破本课重难点“学习换位思考”的关键之处。第四次换位后学生回归本我,在经历角色体验后,对燃放烟花爆竹问题做出了理性的表态。四次角色转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表达欲望,更重要的是,在换位体验中实现了学生思维的转换,有效地落实了本课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协商中学会换位思考。

三、巧用工具,外显思维路径

如何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将学生思维的变化过程可视化呢?教师巧妙运用了一张“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的“意愿”海报。海报以渐变的颜色、等距的格子等元素,体现燃放意愿的强弱变化。课堂中,学生根据燃放意愿的变化在海报上左右移动角色头像,每移动一步,代表学生的想法产生变动,也代表学生在换位思考后,对他人的意见做出让步。一张“意愿”海报将学生隐性的思维路径直观地呈现出来,使思维可观、可感、可触,也使得协商的过程变得更形象、更理性。

当然,本课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召开协商会是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的重要环节,但是,课堂中“行业内部讨论会”所占时间比重较大,以至于在后续的两次协商中,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观点的交锋碰撞不足,略有遗憾。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24000)

猜你喜欢

燃放烟花爆竹协商
燃放烟花吓死鸟儿?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人大协商研究综述
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除夕夜
燃放烟花爆竹安全须知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