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

2021-01-18孙经武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导师

孙经武 王 凤 郑 静 袁 飞 潘 磊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科技处 山东 滨州 25660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又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2014 年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要求把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从而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满足学位培养和住院医师培养的双重目标,即“双轨合一”[1]。自研究生培养并入规培后,过于关注临床胜任能力的培养,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足。科研能力培养有助于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及形成,从而引起探究、解决和处理临床问题的兴趣,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2]。本研究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结合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临床轻科研的现状,拟建立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打造网上课程平台、完善考核监督机制、组建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帮扶小组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解决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矛盾和冲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实施对象为滨州医学院2017和2018两个年级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各选择一组共42名学生,分为对照组(20人)和实验组(22人)。两组硕士研究生的性别、年龄及主要医学基础课程平均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及基础课程平均成绩比较

1.2 “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1.2.1 科研意识薄弱 从世界医学发展史和目前国际顶尖医疗机构的常规运行模式看,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然而研究生并轨后按规培要求进行严格轮转,导师与研究生见面的次数减少,不能及时向学生传递本专业发展的新动向,这造成了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混沌、科研意识淡化。

1.2.2 科研学习和活动的时间过少 按照目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时间为33 个月。为了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时间和效率,很多高校不可避免地压缩科研课程学习时间、精简科研课程教学。

1.2.3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脱节 临床医疗实践的更新与进步都是源于基础医学的科学实验,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考虑到“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下研究生有限的培养周期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要求,学校只能压缩基础科研实验和学习的时间。

1.2.4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指导时间短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基本上都来自于临床实践一线。由于教学、临床医疗等工作任务繁重,同时基于“双轨合一”模式中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导师对研究生培养指导更侧重于临床实践环节;另外,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在其他科室进行轮转,也导致了学生和老师联系不紧密[3]。

1.2.5 科研考核体系不完善 轮转规培期间,专业型研究生三级学科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及年度考核仅限于临床技能的考核,而缺乏对科研能力的考核。

1.3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六个新策略

实验组采用新策略模式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照组采用常规培养方法。

(1)通过优化科学设置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授课模式,避免因理论学习时间不足带来的系统性科研知识缺乏。针对以上问题,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和山东省智慧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授课模式,避免因理论学习时间不足带来的系统性科研知识缺乏[4]。首先,学校重视医学科研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学习,例如统计学、文献检索、医学科研方法论,循证医学等[5],此类课程采用线下授课模式来提高研究生科研基础知识;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已建成的中国大学慕课等在线平台,做到科研与思政合一,科研渗透德育,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另外,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科研教学的功能,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丰富科研培训内容、增加教学时间。

(2)通过“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兴趣互助小组”,做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一是建立临床与基础学科联合培养的方式[6]。科研导师作为第二导师,发挥科研导师的创新能力,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服务。第二导师可以是科研意识强、科研素质好和科研能力高的临床医师,主要培养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二是组建兴趣互助小组。科研小组中有至少一名学术型研究生加入,加强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的交流,实现一对一科研帮扶,为以后基础与临床研究联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科研讲座、学术会议和文献阅读等方式丰富科研理论知识、激发科研兴趣广泛阅读文献,积极参加实验相关的科研讲座及学术会议,学习科研设计思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为自己的科研设计打下基础,不断增强科研创新意识。

(4)通过对科研“始于临床,归于临床”的认识,提高导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兴趣。导师帮助和引导研究生发现临床科研问题,并通过文献查阅、科室内学术讲座、实验性探索等手段,解决科研问题,促进科研转化为临床应用,使得导师和研究生认识到科研的临床意义和重要性[7]。

(5)打造科研平台中心,构建导师指导、平台支撑、团队互补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学科的科研平台中心,确保为研究生开展科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6)建立“学科专业研究生学术培养委员会”和考评系统。通过建立“学科专业研究生学术培养委员会”和考评系统,优化监督、考核机制,增强导师的责任心和指导效率,增强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紧迫感,进而保证了研究生科研质量[8]。

1.4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方法

由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对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审核评分,内容包括:论文选题意义;文献资料掌握情况;论文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论文创新之处,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每项10分,共50分。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生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研究生毕业前发表的文章数量、硕士学位论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发表文章及学位论文评分比较

2.2 两组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质量比较 实验组SCI论文发表数量、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以及发表文章总数量三项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硕士研究生发表不同级别期刊论文数量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双轨合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与学术型人才培养具有同等地位和作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把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即“双轨合一”[1]。从医学发展史和国际医疗机构的常规运行模式中不难发现,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使二者得到有机结合,这是优秀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一次重大创新[9]。

“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是输出即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出现了“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如何处理好临床与科研的矛盾成为当前临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世界医学发展史和目前国际顶尖医疗机构的常规运行模式看,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10]。然而研究生并轨后按规培要求进行严格轮转,导师与研究生见面的次数减少、不能及时向学生传递本专业发展的新动向,这造成了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混沌,科研意识淡化。为了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时间和效率,很多高校不可避免地压缩科研课程学习时间、精简科研课程教学[11]。

如何处理好临床与科研的矛盾成为当前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根据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所面临的难题采取六种对策,以期培养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型医学人才,满足时代的要求。优化科学设置课程,“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兴趣互助小组”,科研讲座、学术会议和文献阅读等方式丰富科研理论知识、激发科研兴趣,“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提高导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打造科研平台中心,建立“学科专业研究生学术培养委员会”和考评系统,旨在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对于培养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型医学人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导师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V eraW an g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