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混施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1-01-18李卫伟张武云贺春娟张利军靳彦卿沈晓强贾蕊勤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吡唑幼果内酯

李卫伟 ,张武云 ,曹 挥 ,贺春娟 ,张利军 ,靳彦卿 ,沈晓强 ,刘 凤 ,贾蕊勤

(1.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太谷030801;3.万荣县植物保护检疫站,山西万荣044200)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1],全省苹果种植总面积已达36 万hm2,年产量480 万t,是全省农产品中口碑最好、出口量最大的水果品种[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苹果种类及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致使苹果产业面临着产量与质量并重的挑战和难题。近年来,国内处许多学者就如何协同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芸苔素内酯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种作物具有促进生根、提高坐果率、改善品质以及提高产量的作用[3],在西瓜、葡萄、水稻等作物上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4-7]。部分学者相继开展了芸苔素内酯在苹果上的试验,表明对苹果具有保花保果、提高抗逆性、减少畸形果、膨大着色、调节生长、提高品质和产量等作用[8-11]。也有学者开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协同施用对作物防病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研究,如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混合施用对花生、水稻、香蕉、小麦、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具有防病、提质、增产等效果[12-16]。

为积极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协同增效和精准使用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和6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苹果上开展了田间试验,探究其对苹果坐果率、增产效果、改善果实品质及预防病害的作用,从而为农药安全合理使用,以及苹果提质增效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山西省万荣县贾村乡张李冯村苹果园内,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1%,pH 值7.3。果树品种为红富士苹果,树龄21 a,栽植密度为510 株/hm2。试验区内地势平坦,水利条件良好,试验期间各处理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水平完全一致。

1.2 试验药剂

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广东金农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6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 个喷施处理,每个处理10 棵树,每个处理3 次重复,随机排列,各处理间隔离带宽不小于5 m。在苹果整个生育期内共施药4 次,第1 次花前(2019 年 4 月 2 日),第 2 次落花后(2019 年4 月 26 日),第 3 次幼果期(2019 年 5 月 22 日),第4 次果实膨大期(2019 年 8 月 12 日)。

处理1.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750mL/hm2+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125 mL/hm2+6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62.5 mL/hm2;共他病虫害防治用药品种及用量与对照相同。

处理2.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750mL/hm2+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125 mL/hm2+6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62.5 mL/hm2;病害防治用药品种与对照相同,但用量按对照用量的80%喷施;虫害防治采用与对照相同的药剂及用量。

对照组.整个生育期使用石硫合剂、多菌灵、氟硅唑、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等果农常用的杀菌剂防治病害。

施药器械采用当地常用车载式高压隔膜泵喷雾机,全树均匀喷雾,叶片湿润滴水,每1 hm2用药液量1 500 L。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坐果率调查 每小区随机选取3 株苹果树,每株苹果树按照东西南北中5 个方位各标记一结果枝条,于开花前调查枝条上所有花序花蕾数,5 月上旬幼果坐稳后调查成果数,并计算坐果率。

1.4.2 幼果质量和果径调查 在苹果幼果期(6 月6 日),每小区调查3 株苹果树,按东南西北中5 个方位各调查幼果1 个,测量幼果单果质量和果径。

1.4.3 果实品质调查

1.4.3.1 外观品质测定 在苹果采收期,每小区随机选取30 个苹果,目测苹果外形,计算畸形果率和好果率。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的横径和纵径,计算苹果的果形指数。目测苹果的着色比例、光洁度,计算着色指数和光洁指数。果实外观分级以及畸形果率、好果率计算,按照文献[10]进行。

1.4.3.2 含糖量测定 采收时,每小区随机选取5 个苹果,使用手持式测糖仪测量果实的含糖量。

1.4.4 单果质量和产量测定 采收时,每小区随机选取20 个苹果,用天平称取总质量,计算单果质量。每小区随机选取3 株苹果树进行单采,计算公顷产量。

1.4.5 病害调查 分别在苹果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发生盛期,每小区随机选取3 株苹果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 个方位各调查20 片叶,记录叶片发病率及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10]。

1.5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软件处理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混施对苹果坐果率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处理1 与处理2的坐果率分别提高了6.69%和6.23%,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表明2 个处理均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坐果率。处理1 与处理2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 个处理对苹果坐果率的影响基本相同。

表1 不同处理对苹果坐果率的调查

2.2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混施对幼果生长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处理1 和处理2 的幼果单果质量、果径,较对照均有显著性增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2 个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 个处理均可促进苹果幼果的生长发育,但处理间作用效果差异不大。

表2 不同处理幼果质量和果径调查

2.3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混施对苹果树病害发生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2 个处理对斑点落叶病的相对防效为40.51%~41.37%,对褐斑病的相对防效为64.63%~65.78%。可见,2 个处理对苹果主要病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防效一般。

表3 不同处理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2.4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混施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从表4 可以看出,2 个处理的单果质量和公顷产量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单果质量最高增长了9.24%,产量最高增长了11.21%,2 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处理均对苹果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但2 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处理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2.5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混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5 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处理1、2 的畸形果率和病(裂)果率显著降低,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的果形、含糖量均明显优于对照;但处理与对照之间在着色和光洁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处理可以减少苹果畸形果和病(裂)果,可促进苹果果实膨大,改善果形,提高果实含糖量。

表5 不同处理果实品质的调查

2.6 农药用量情况

通过对不同处理农药使用量分析可知,处理2较对照减少了农药商品用量的0.54%;按有效成分用量计算,减少了7.75%,且对苹果的作用效果与处理1 无显著性差异,实现了农药的减量增效。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在苹果树花前、落花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施1 次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6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促进幼果的生长发育,减少畸形果和病(裂)果的发生,促进果实膨大,改善果形,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单位产量,并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等苹果主要病害有一定防治效果。从本试验还可以看出,喷施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在减少20%常规杀菌剂用量的条件下对苹果的生长发育仍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和苹果的提质增产。

试验中,喷施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苹果单果质量可增加8.72%~9.24%,公顷产量可提高11.17%~11.21%,增产效果显著,这与张力成等[17]、韩文璞等[18]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杀菌剂减少20%的情况下,可实现对苹果的提质增产,是否进一步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量仍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有待验证。

猜你喜欢

吡唑幼果内酯
阳光玫瑰葡萄幼果被太阳晒红现象的原因分析
不同类型桃果实内酯芳香物质构成与重要性评价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合成研究*
苹果疏花疏果“三步走法”
花期和幼果期低温对玉露蟠桃花果器官的影响
细胞自噬对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
吡唑类农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