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有度,爱有方,爱自来

2021-01-17吴淑芳李宗思

红豆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体育类独立性心理

吴淑芳 李宗思

■个案的基本情况:

学生的年级:一年级

性别:男

家庭背景:长期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父母从事个体工作,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

个案的来源:教师自己发现

■学生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独立性差,社交障碍恐惧。来学校参加面试和开学初的时候,该生多次哭着跑出考场,独自躲在校园角落或寻找父母,对于陌生人及环境缺乏信任和恐惧。该生在校整理书包,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也与同班同学形成较大反差,无法独立在校园生活,整天哭着要回家,找妈妈。

2.惧怕男老师及运动类课程。开学之初,该生对于所有男老师的课程以及运动类课程都十分害怕,动作严重不协调,基本拒绝上课,逃课。体育课的所有活动不能按照指令执行,而且会严重干扰课堂。

3.寻求关注。该生会通过不听课、不动笔、怪异坐姿、站起来、随意走动、大声粗鲁说话、拿小动物把玩、随意拿同学东西甚至攻击同学等不恰当的行为,来吸引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关注。

■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与诊断:

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对该生行为表现的初步诊断,确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1.生理层面

此案例无体现。

2.心理层面

该生一直无法上体育类课程及男老师的课程,是因为在他的固有观念中,认为此类课程的老师及男老师都比较严肃,所以孩子即使喜欢画画,也不愿意去上男老师的美术课程,该生产生了理论角色的固化。

3.家庭层面

该生一直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寻求老师及同学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他是家中独子,家中长辈一直很宠溺他,可以无条件地满足他的所有要求,甚至包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加上父母工作忙,能相聚在一起时,大人出于愧疚,事事包办,甚至喂饭才吃,独立性很差。也许是家长职业使然,万事谨慎,过分保护,总认为小孩会受到外界伤害,导致生活圈子局限于家庭和幼儿园,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几乎为零。小学时,父母出现婚姻变故,导致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加上父母教育理念分歧严重,导致小孩无判断,无原则。

■辅导的计划与方案:

1.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发现该生的问题之后,我积极和家长沟通、面谈,了解其成长历程,我无条件积极关注该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并且做到及时鼓励、表扬、反馈和帮扶,建立了和他之间的情感链接,该生对我的信任感与日俱增。

2.尊重他的人格,理解他的思想与感受。在与他沟通的时候,我会语气温和,态度诚恳,蹲下来,放低姿态,友善地注视着他的眼睛,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不轻易定性定论,而是积极寻求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沟通中,我会表示理解,和他有一些拍肩、拥抱等肢体接触,让他感觉到,在老师面前,自己是拥有独立人格的。

3.关注他的成长及转变。我注意到他逐渐开始上大课间和体育类课程之后,我会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也会通过加分、贴纸、口头表扬、自己动手制作小礼物送给他,以示鼓励。比如在跳绳运动中,他一个也不会跳时,我会找些跳绳视频供他学习,并且连续一周亲身示范,分解动作,引导他突破自我,加上指定同学的帮扶陪练,最终他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当他终于可以跳10多个时,他欣喜地打电话告诉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喜悦。

4.积极与体育类老师及男老师沟通。在与各位老师说明该生的情况之后,抓住教师节的机会,陪伴该生去和老师说一声教师节快乐,第二天,该生便可以去拥抱体育老师。并且我在时间允许以及其他老师允许的情况下,陪伴该生上了体育课及美术课,几次课下来,孩子的畏惧感一点点消失,基本上能自己全程上课。

5.积极和学校心理老师沟通,寻求帮助。我多次与学校心理老师沟通,在心理老师的协助下,该生做过几次沙盘,情况有所好转。

6.积极与家长沟通。家长十分配合,积极沟通该生的情况。也适时统一教育理念,动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无条件包办。

■效果:

1.开学一个半月后,该生不再逃课和哭泣,体育类课程和男老师的课程都可以认真上。

2.该生逐渐意识到只有做好自己,友好同学才能交到朋友,性格也开朗起来。

3.与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独立性也增强了。

■反思

通过该生的案例,我们意识到,孩子的各种表现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独立、自强、阳光、自信,但另一方面却又过度保护,不舍得放手。其实孩子们的独立性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很多。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适当放手,方法指导,温柔关怀,在试错中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这样的成长才会更有价值。在班级管理和教育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去关注这部分人群,这些孩子被父母过多保护,到了学校,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也许不再是被关注的焦点,因此他们的情感相对比较脆弱,因此会通过一些不良的语言及行为来寻求老师的关注,所以我不禁开始思考,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在孩子较多的家庭,同时关注到每个孩子,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感受到爱,有归属感,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我想未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郑希付,张卫,刘科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体育类独立性心理
独立品格培养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
做最好的自己
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类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索
心理小测试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