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的融合探究

2021-01-17于民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本信息化信息技术

于民伟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教育信息化研培与传媒中心,哈尔滨 150080)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我国要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配备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占比60%等目标。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框架、组建示范性的区域和学校应用案例等要求可以看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已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许多学校都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进行重点投资。我们要把发展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关注硬件环境建设,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软件环境的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训,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工作,尤其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建设高素质现代化教师队伍。

一、提升理念,调动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为顺应信息时代要求和课改的需要,应把提升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增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乃当务之急。针对一些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离课堂教育教学还很遥远,学不学都能正常教学的“培训无用”思想;一些学校管理者认为信息技术培训投入投资大、风险高,不搞信息技术建设学校也能照常发展的“发展无关”意识;一些老教师认为年龄大,接受新事物慢的畏难情绪,要把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引导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放在现代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首位。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最终目标就是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最主要的实践者,教师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确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师必须要面对知识高速增长的现实。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将成为新型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中新的要素。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学会利用一切便捷的技术手段不断地充实自己,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促使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教师能有效指导、帮助学生使用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诸如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研究探索、团结协作、表达展示,从而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

二、全员参与,注重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科学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建网、建库、建队伍”并重,遵循“明确目标、注重过程、讲求效率”的培训原则,立足校本培训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强的特点,紧密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本着“练”为“教”服务,“教”为“学”服务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不摆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不搞文字游戏,不做表面文章,坚持全员性、层次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

要根据教师岗位需要,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和考核办法,可分四个层次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即“普及层”“提高层”“专业层”和“管理层”。“普及层”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使教师逐步学会课件脚本设计及简单课件制作,乃至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和网页制作。“提高层”培训面向科研课题组长、课改实验教师及学科骨干。可在掌握多种工具软件并熟练应用校园网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选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利用寒暑假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课件制作技术应用的高级培训。重点加强网页制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逐步在校园网上都拥有自己的主页和教学工作室,并结合教学实践,突出加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模式创建研究的培训。这种校本培训和走出去参加高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可以使教师能够提高学校网站管理能力和网络环境下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更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要抓好信息技术环境下培训与研究一体化的研究工作。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必须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重新设计实际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整体教学必须加强知识讲授、技能训练、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使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收到实效。

三、强化措施,保证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一)研训一体,课题牵引,突出实效性

实践证明,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训研究,以需促教、以研促教是提高教师素质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不断增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队伍素质的同时,使校本培训、研训一体化。利用课题牵引,引导教师提高素质,突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在课题研究培训的运作方式上突出四个要素。第一,选择课题要符合时代要求,切实反映教师的需求;第二,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学习的教材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第三,在课题学习研究活动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第四,注意课题研究指导的反馈。这种研训一体连续的、面向未来的、永恒的过程,保证了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研训一体是使学校和教师增强创新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强化实效性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识工具,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广大教师不只是掌握和运用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而更大的价值在于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拓展了知识面,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做到齐头并进是不可能的,可把“专任教师精,普通教师会,校级领导懂”作为信息技术培训的原则。一方面校级领导带头学,带头上机操练;另一方面可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与高级计算机培训研修,让他们带回新的理念、新的信息技能和方法,兼任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指导教师。要进一步强化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课件制作讲评活动,评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师、优秀电教论文、优秀教案,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努力营造学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氛围。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保证实效性

只有教师在媒体的操作方面、课件的选择方面,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成熟了,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对教师的培训可侧重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的培训。教师经过系统培训才能知晓每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正确操作方法。这样课堂教学时教师才能胸有成竹。而且只有了解了现代教育的技术特性,才能用好现代教育信息的各种媒体工具。

二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培训。传统的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教育手段要求教师一改往日上课的方法,合理利用每一种媒体,并使之相互配合,达到优化的目的。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才能让他们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是计算机运用方面的培训。在多媒体教学中,媒体的主角是计算机,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赢得未来,必须赢得信息。新世纪的人才,必须有获取、判断、运用纷繁复杂信息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必须抓好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训。

四、加强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提升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对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始终是教育技术最积极、最具有活力的方面,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促进了教育的进步,形成了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归根结底,“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其一,利用信息技术,使其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教育教学的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其二,用适合的信息技术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模式提供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事实上,这也正是能够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一)巩固信息技术支撑基础,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通过升级改造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装备和公共支撑平台,配备标准化机房、集成服务器、存储及安全管理设施,提供高性能计算和大容量存储空间,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和多媒体教学普及,营造信息技术支撑环境,为深化校园信息化应用奠定基础。

(二)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深化资源应用

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微课、名师网络工作室等特色校本资源建设,形成体系化的教育资源库,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第三方信息系统,深化校本资源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网络教研中的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例如,多媒体资源库拥有多媒体素材,如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可以更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构建网络研学共同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网络资源平台、学科协作空间及名师工作室,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电视直播课堂、在线交流研讨等“问题导向式”和“任务驱动型”网络教研活动,塑造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打造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构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形成“校校合作”“学校行业合作”“协同创新”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以及“多方联动、协同推进”学校业务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联合推进机制等。

(五)实现教育虚拟化,提升学习的自由度

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从技术上讲,教育信息化应具备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基本特征。从教育过程上分析,教育信息化应具备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和环境虚拟化等基本特征。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学习中。

(六)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动力

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问题,在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诊断和评价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教与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诉求。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新型的教师将成为集专业理论、技术知识、计算机技能与教育艺术于一身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他们是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者和主导者,创建适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服务于现代化教育。这是教育观的根本转变,是教育文化的变革。为了使学习者能有一个更便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校本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