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分析

2021-01-17张宝生戴思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向大学生教育

张宝生,戴思琦

(哈尔滨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25)

引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并提出了五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重点提到了要深化教育改革,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党中央、国务院,九部委和共青团中央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予以了积极的鼓励与支持,同时发布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关于加强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精神与政策多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

当代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出路基本分为继续深造、就业、继承家业、创业几类,其中继续深造与就业占据了多数。然而,高校招收学生与企业招收员工的数量有限,目前名额已经难以容纳日益增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创业便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最佳选择。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下,探寻自主创业的道路。顺应目前的创业风潮,合理利用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1]。创业意向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动因,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及应采取的提升措施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必要性和创业意向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

在2017年的就业蓝皮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去年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之后的就业率为86%,相比去年同期的88%下降了2%,按照总人数计算,约有16.51万毕业生处于无工作、无求学意向的待业状态。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的接连扩招,大学生人数日益提升,而需要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量没有跟上大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大学生的身份使得许多人不愿意参加在很多人认知中较为“低等”的工作,而好工作的竞争又过于激烈,无法使得每个人都能找到如自己所愿的工作。与此同时,高校中的部分专业设置并非十分合理,某些需求人数并不多的专业在高校中依然大量招生,而较强的专业对口性使得这一类毕业生既无法找到本专业的工作,又无法胜任其他专业的工作。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并无法通过短时间内的政策调整而迅速得到解决,势必会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时便需要由大学生自主创业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的同时,也为更多的大学生创造合适的工作岗位。

(二)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

近年来,创业教育几乎成为了各高校的必修科目,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供大学生学习创业相关知识。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并不强烈。在一个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微博里,热门评论多数是对大学生创业持否定态度,现摘录两条热评如下:“有想法、有能力的同学可能你不用说人家都知道怎么创业了,我们这些没资金、没人脉、没创意的人只想普通工作,还叫做一堆计划书真是醉了。”“创业从大一创到了大三,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创业,能不能不要强制选修,很浪费那些压根不想创业的人的时间呀。”虽然这些观点有些片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问题。许多学生完全没有创业意向,并视创业教育为形式主义、浪费时间,这造成了许多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时敷衍与不认真,即使创业这一选择真的对学生有利,也会因为学生的抵触心理而被放弃。在一项相关的调查研究中,毕业生中有创业意向的人占据45.6%,但真正将创业付诸行动的人只有15.8%,这表明近2/3的人尽管有过创业的想法,但想法并不牢固,或者并没有将想法转变为行动的动力与勇气[2]。而这部分人虽然没有真正创业的举动,但却是最容易转变成为创业者的人,创业教育也应该主要针对这部分人加以更多的教育与鼓励。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

(一)个人经历因素

创业是一个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良好途径,但并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佳途径,而在其他方面有着更合适选择的大学生,往往不会选择创业。创业意向和一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例如文史类学生的创业意向大于理工科医学类学生的创业意向,而985高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又大于专科类院校的创业意向,这就是由于所学内容的不同使得未来面临的各种选择的困难性不同而导致的[3]。除学习情况外,当一个人在成长中没怎么接触过创业者时,往往也不会选择自己较为陌生的道路寻求创业机会,而当他的亲戚朋友中有着较为成功的创业者时,他也会因此了解创业并产生出创业的想法,同时,也能从身边人的经历上得到更多的经验与实际帮助,从而在创业上做得更好。

(二)家庭环境因素

虽然创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但创业的第一桶金往往还需要自己来挖掘。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才开始接触社会,而创业所需的资金、人脉、资源往往来自于家庭的支持,有着优越家庭环境的学生具有更多的途径与机会完成自己的创业,而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除了缺乏优秀的资源外,可能还早早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同时也更加难以承担创业失败的后果,经常选择用就业来减轻家庭的压力。有着优越家庭环境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富裕的生活,如果选择一份薪酬不高的工作,曾经的生活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这群人难以安于自己的生活现状,会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改变这种情况,创业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途径。与此同时,父母一辈通常也会希望子女能够比自己更加有成就,对于子女积极创业的想法通常会给予大力支持。从小有着优越家庭环境的学生往往见过更多的世面,有着较为开阔的视野,更加能够从大局角度上长远地看问题,从而对于企业有着更强的把控能力,有利于创业。由上述原因来看,有着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的学生会有着更加强烈的创业意向。

(三)性别因素

从主观上来说,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观念里,男人应该外出打拼赚钱,而女人则应该相夫教子。即使现在思想上已经有所改变,但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女性依然适合一些轻松稳定的工作,把大多数精力放在家庭上,而非进行创业。从客观上来说,女性在生理条件上的确弱于男性,创业所需要的极强的身体素质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加难以胜任创业的工作。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女性的歧视也对女性创业造成了阻碍。此外,女性常常还同时负担着生儿育女抚养后代的责任,精力上难以为继。因此,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数女性在考虑未来道路时并不把创业纳入考虑范围。女性在大学生中约占据半数,而女性的创业意向不强也导致了大学生的整体创业意向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

(四)性格与能力因素

创业所要面临的除了艰苦打拼,还有高风险与高压力,因此,部分人并不适合创业。创业成功的人通常具备以下素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信念;敢打敢拼,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技能,可以应对创业中遇到的专业难题;擅长创新的思维方式,善于探索新的领域;外向大方,较强的人格魅力与团队凝聚力、优秀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大局意识,可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做出决策;辨认与挖掘优秀人才的能力;聪明机智,擅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引领整个团队走向更为正确的道路。而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在对自身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会认识到自己相比起其他人没有创业的优势,如果创业可能会面临失败,就会放弃创业,转而选择其他的人生道路。

(五)同伴效应

大学生在学校中过着以寝室、班级为单位的群体生活,而大学生的行为往往会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具有较为强烈的同伴效应,这也是为何一个好的环境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原因之一。当身边的同学倾向于找工作时,一则会使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从而也产生找工作的意向,二则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团队,身边的同学是最合适的选择之一,缺少愿意一同创业的同学使得大学生的创业难度又一次增加,从而产生放弃的想法。同样,当身边的同学都在努力考研时,学习氛围也会带动大学生一同选择考研或出国等继续深造的方式。大学生进行创业时,往往会在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带头者,由他们提供想法与方案,鼓励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其中,而如果在前一阶段的创业可以成功,那么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同学或加入这群人,或组织新的团队开始自己的创业,形成良性循环,使得周围的一片人加入创业的行列,而新的创业者又可以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创业的大部队中。

三、从创业教育角度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措施

(一)进行针对性教育

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同样的创业教育是不合适的,对于一些完全没有创业条件的学生来说,进行创业教育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而对于真正有创业想法甚至已经开始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创业教育又过于浅显,无法对他们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效果。创业教育在内容上应从两个层次设置,一是面向创业意向并不明确的学生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既有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的内容,又有增强创业技能、培养创业精神的内容[4]。这些内容的设置,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即使将来不自主创业,也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上,他们会从企业的角度考虑理由,而不是仅仅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二是针对部分已经有创业意向甚至已经开始创业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入创业实务操作类的课程、创业培训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流程,使学生在创业游戏中体验经营过程,感悟创业真谛,从而达到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此外,创业教育并不一定要采取强制必修的形式,针对创业意向的鼓励应该是面对那些具备创业条件但意向并不明确的学生,这也是最容易拥有创业意向的目标群体。而一些本身不具备创业的素质或条件的学生,进行强制性创业教育的反馈效果也微乎其微,反而容易引起抵触情绪。因而可以将创业教育设置成为拥有学分的选修课,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又不给完全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增加负担。

(二)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要搞好创业教育,首先要摸清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让学生通过创业教育的学习能够切实提高自己的创造品质,激发创业意识,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这里的实际不应单单指成功的创业案例,应该有更多的创业失败案例供学生参考并汲取经验[5]。应该有更多的身边创业案例让学生觉得触手可及,增强可操作性。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应放眼低处,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尝试存活性的创业,这样既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还可以增加参与创业的学生人数。目前的创业教育很多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而教师也并不一定有创业的经验,纯粹的理论知识是无法满足创业过程中各种实际情况需要的,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好能建立长期联系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创业,从而引发学生创业的意向与激情。

(三)为有心创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尽管有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但家境一般的学生往往在创业所需的资金、人脉、资源方面都有所短缺,即使有创业的意向,也无法真正将其实现。虽然学校在政策方面可能无法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但仍然有些方面可以由学校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在资金方面,学校可以为有实力的学生与投资者之间搭建合作平台,在为学生提供资金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潜力的学生,推进双方的合作,达成互利共赢的效果。为了寻找合适的投资者与人才,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的会议或比赛,由投资者从中挑选出学生提出的优秀有潜力的愿意进行投资的创业计划。一方面为资金短缺的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资金获取渠道,另一方面提高了学校的名声与威望。其次在人脉方面,可以组建由优秀学生与毕业生组成的校友会,让在校生、应届毕业生与毕业多年的校友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使这些人各取所需,互相提供帮助。

结束语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学生需要进行创业,但实际上,大学生在创业意向上还有所欠缺。这些由主客观因素导致的大学生缺乏创业意向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只有先具备了创业的意愿并将其付诸行动,大学生创业才能够有希望成功。对此,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应采取各种措施。对于暂时还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首先应该培养其对创业的兴趣,让他们具备创业意向。对于有创业意向而没有付诸行动的学生,学校应当尽力为其提供途径,排除阻碍,促使其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切实考虑创业的可行性,为未来铺设更多更精彩的道路,尝试不一样的灿烂人生。

猜你喜欢

意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