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四重价值意蕴

2021-01-16闫伟奇李世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闫伟奇,李世坤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理论,提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主张、新战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秉持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追求全人类幸福的辩证统一。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赋予了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和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规律、合情理、合目的、合道义的价值属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解决全球生态发展困境具有重要价值。

一、合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主题

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尊重社会历史演进规律得出的客观结果。关于社会历史演进问题的理论基础则是历史唯物主义,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一支。

(一)人类生存依附于自然界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P32)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继而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人与自然的整体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首要前提。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之间的对抗冲突始终是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主线。从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朴素的敬畏与顺从,到人们开始学会制造一些生产工具,对自然进行有限的开发和初步利用的封建社会,这段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依赖性关系,自然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具有先在性与客观性。

(二)人类活动应尊重自然界

18世纪以来欧美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对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超过了自然界自身的修复能力,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步凸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难题。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传统的资源开发方式仍未根本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生态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经验证明,人类活动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

(三)社会持续发展要追寻人与自然和解

我们必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理念,社会要持续发展必须摒弃过去强调物质增长、开掘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征服论的观点。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放在天秤的两端,是要把生态环境可承载力划入发展范畴,实现绿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无论是“山水林田湖草是人类生命共同体”的论断,还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辩证思想,都是尊重客观规律,追寻人与自然和解的展现。在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引领下,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供给侧改革,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这充分证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对自然界、生态系统、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充分把握基础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进步的正确抉择。

二、合情理: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立场

合情理作为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而言,体现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诉求。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满足人民情感诉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矢志追求。

(一)尊重个体生态权益,积极回应生态诉求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颇多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发展困境。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工厂产生的污染物排入大自然,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一些现代化城市,优质的空气、水源成为了人民生活的奢侈品,它们的短缺严重威胁到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人民群众愈发关注和追求自身生态权益的保护,“雾霾少一点”“河湖清一点”“垃圾焚烧不要有损健康”,这是大众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与诉求。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回应大众生态诉求,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旨使人民能够呼吸清新空气、享有清洁水资源、享用绿色卫生食品,以此保障人民生态权益。

(二)实现人民生态富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态富裕的美好愿望。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民生,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习近平以“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比喻说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为人民拓展生态空间,力求实现人民的生态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主体性地位。

(三)引导公众生态行为,提升实践参与水平

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包含精神文明,即人的主观世界的建设,表现为社会成员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引领和规划,还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行动去真正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要求社会全体成员树立生态保护红线意识,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具有良好的生态行为,这有利于培养人民群众的生态责任感,提升他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素养和实践水平。人民群众作为推进人类历史演进的主体,依然是未来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力量。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谋划了发展前景和路线,人民群众作为前行路上的建设者,在追求相应的生态权利时,需要自觉履行生态义务,将生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家园。

三、合目的:谋划“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价值自觉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活动必须遵循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两大基本原则。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层次认知,展现了我们党对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思想的灵活运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自觉。

(一)推行绿色经济发展范式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国家“五位一体”治国方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比喻充分体现了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辩证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是促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抉择,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的发展原点,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绿色经济发展范式决定我国必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有效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紧张、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经济发展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实现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建章立制是保障。新时代的生态法治观突出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合理化、规范化、法治化,让整个社会生产在生态法治框架内进行。对于生态实践中的企业的非环保行为,政府要以硬性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实施严惩重罚,依法追究责任。在责任主体方面,生态法治观要求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自身责任;要求推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对于那些盲目决策,无视生态环境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终身追究责任。一系列生态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展现了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和决心,为生态文明事业顺利推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弘扬健康生态文化

弘扬健康生态文化体现为生态文化的硬件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包括生态工厂、生态建筑、生态校园等物质性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要求企业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开发绿色新能源,有利于引导企业进行生态科技创新,转型为生态型企业,创造和生产更多生态文化产品,向大众传递生态理念。全体社会成员作为生态产品的购买者,会接触生态产品中赋予的生态文化,精神世界受到生态文化熏陶,有利于养成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正是生态文化的软件建设。同时,弘扬健康生态文化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调动全民积极参与生态实践,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障人民的生态权益。

四、合道义:提供全球生态治理中国方案的价值愿景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扬“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文化,积极向世界展现中国生态治理理念与方法,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难题提供思路,彰显文明大国的道义。

(一)智:传递中国理念

近年来,全球化生态环境危机日趋严重,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正在遭受巨大威胁,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才能保证人类社会迎接光明未来。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一些国家和民族的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因此,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采取低碳、循环、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成为世界各国摆脱生态困境的主要途径。我国提倡“国际社会应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2](P525)的生态理念,为有效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范式。对于部分国家在全球性自然生态环境危机治理的责任分担不明确、参与不积极的现象,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丽世界”“互学互鉴,兼收并蓄”的主张对推动全球生态危机治理合作、促进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惠:贡献中国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世界发展带来的机遇,因此,世界繁荣带来的考验和难题同样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我国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为各国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多元支持,寻求各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权益的最大公约数和责任的最小公倍数,特别是积极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例如“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向岛国提供节能环保物资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开展地震海啸预警、海平面监测等合作”。[3](P128)以上实践表明我国始终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迎接挑战,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篇章。

(三)诚:彰显大国担当

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关键引领者和积极参与者,以身作则,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递交《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严谨践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认真履行国际环境保护义务,展现了中国对治理全球生态问题的诚意和姿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写入2013年发展报告,在2016年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标题,向全世界发布环境保护报告。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科学性、实践性、价值性的鲜明风格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得到世界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充分认可,彰显了大国形象和担当。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