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以潮州龙湖古寨为例

2021-01-16杨佩群彭思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寨龙湖营造

杨佩群,彭思雅

(韩山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提出的战略[1]。近几年来,中央不断发文鼓励农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70%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农村通过号召资本和乡村群众,积极参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历史使命为乡村休闲旅游带来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又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途径及方法,改变以往贫穷落后的形象,以“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县”“休闲农业示范创建”为方向进行乡村建设。

近年来,潮州市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其快速发展,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发展困境:忽略当地社区力量的支持与参与,村落生存主体的需求意识和文化续存理念未得到重视,当地农村社区不同经济利益驱动的人产生冲突和融合问题凸显,“千村一面”,或是农村社区空心化现象严重,这与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相矛盾,寻求适合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基于“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以社区营造视角为切入点,依托当地社区力量,重塑曾经的社区认同感,探讨乡村休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融合共生,即乡村休闲旅游与当地社区营造过程双向嵌入,实现乡村社区凝聚力的达成和活力的再现,构建和谐新农村。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乡村休闲旅游

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起源于法国贵族的乡村郊游度假活动,目前普遍被认同的说法是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兴起于贵族阶层,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2],乡村休闲旅游是强调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体验为主体的乡村旅游。

本研究界定的乡村休闲旅游是一种以休闲为目的,发生在乡村地区,凭借乡村区别于城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旅游吸引物,以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集观光游览、互动体验、娱乐消遣、康乐健体、文化学习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形式。

(二)社区营造

费孝通所引进“社区”一词,强调“社群性”和“地域性”两层基础含义,解释为一定地域之内的社会群体生活[3]。社区营造强调同一生活空间即社区的人们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性,个人以及家庭是构成社区生活的主体,人们之间相互扶持,在此基础上,人们团结合作进行一些活动来逐渐改善居住环境和设施。

1994年台湾文建会提出“社区总体营造”一词,主要由文化创意、赋权、社区参与形成了三个方向,三者和当地社区居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与社区的综合发展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4]。

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社区营造的经验和模式,本研究对社区营造的定义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在政府主导下,社区居民、专家团队等相关群体共同参与社区与乡村休闲旅游建设,以促进社区与乡村经济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社区营造研究综述

从国内外的社区营造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看,其中最主流的学科是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学。由于国外的社区营造运动发生较早,有关理论研究从20世纪中期就开始了,而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实践也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成果。

1.国外相关研究

社区营造运动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对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省:大规模城市建设不仅未带来地方福祉,反而造成地方社会自主性和个性丧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5]。各国开始了社区运动,鼓励公众参与社区改造,推动社区发展。其中日本战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发展,引发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多自治组织及团体在反省中开展“造町运动”,关注社区居民的需求及社区福祉,达到社会共治,即社区营造运动。社区营造并不只是发生在日本的运动,而是全球性的运动,因此,国外的社区研究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国外的社区营造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皆有涉及,也在较早的时候就开始在各个地区付诸实践,同时这些实践又促进了各个地区社区营造理论的发展。

2.国内相关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地区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变动,台湾学者开始对社区营造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社区发展提出政策。借鉴日本的“造町运动”经验,台湾对社区营造进行探讨、制定相关计划并实施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台湾的社区营造理论相对成熟。国内的研究主要探讨重建过程中乡村的社区营造能力、民间如何与政府合作从事灾后乡村的社区重建过程、社区营造在社会学、建筑规划等各个方面的探究。对于社区营造理论的综述理论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二)乡村休闲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的乡村旅游学术性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但早期的乡村旅游研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后来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带来了明显的农业发展,关于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研究领域的调查才逐渐增多。国外对乡村休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后至21世纪初这一时间段内。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学者开始了社区居民与乡村旅游开发关系及乡村旅游营销问题的研究。国外最早的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等地区,所以大部分案例研究都来源于此,较少涉及到世界其他地区,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情况才开始转变,学术界对东亚及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研究开始增多。纵观国外学者对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乡村休闲旅游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推动作用。

2.国内相关研究

胡卫华、王庆[6]认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迅速,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休闲需求开始出现,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条件的日益改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乡村的休闲旅游,环都市乡村出现了“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的萌芽形态,多属于自发性和粗放式经营。2002年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乡村开始出现初级的体验类乡村旅游产品。2006年国家旅游局把该年旅游主题定为“乡村旅游年”,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休闲旅游的高速发展,企业开始介入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各级政府规划开始出现[7]。

国内的乡村休闲旅游从兴起、发展到今天,其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二是乡村休闲旅游与乡村发展的关系,三是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四是乡村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虽然目前国外学术界对乡村休闲旅游的相关理论和概念未达成一定共识,但乡村休闲旅游涉及的方面研究逐渐完善。国外学者在社区营造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都优于国内,可以给我们提供诸多理论与经验借鉴。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振兴战略步伐的加快和长期以来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需要在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新的理论,充实理论研究体系,指导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实践。同时,在乡村休闲旅游研究与实践中,学者们关注研究社区参与,普遍认可社区缺失是乡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的因素之一。社区营造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在其他国家和台湾已有成功的实践典范,其发展经验和模式可以为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尤其在潮州市龙湖古寨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可以得到具体运用。

四、龙湖古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分析

(一)龙湖古寨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概况

龙湖古寨作为历史文化古寨,拥有许多值得深度开发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自然的乡村风光,明清的潮味古民居,大量的祠第,古朴的民俗风情,以典型的潮汕文化为特色底蕴,足以吸引众多游客。

1.地理区位及历史

龙湖古寨地处潮汕平原,坐落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龙湖镇,韩江中下游西岸,古寨内地形整体平坦,海拔为10米以下。北距潮州城区16公里,南距汕头特区26公里;距揭阳潮汕国际机场、高速铁路潮汕站分别为16公里和10公里,方圆1.5平方公里。古寨历史悠久,相传始建于北宋年间,龙湖先民按九宫八卦修建,筑寨自卫,形成“三街六巷”的聚落格局。寨中中央直街长达1500米,形似“龙脊”,加上四周韩江水及池塘水环绕,故称“龙湖”。古时龙湖寨只是位于韩江水畔的一个渡口,因其水陆运输的便利,慢慢发展成为潮州城以南的一个商贸集镇。至清代时,成为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是潮州商品的一个重要的分销、集合点,也是古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拼搏的潮商文化及建筑文化资源

古寨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作为曾是潮汕平原历史上最繁华的古村落,它见证了潮汕地区从农耕时代到商业时代的历史变迁,龙湖先民的发展拼搏之旅成就了它上承千年潮府文化,下启百年潮商传奇的历史文化。

古寨中现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建筑类型及风格多样,包括十几个不同的姓氏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是潮州少有的姓氏繁多、宗派林立的杂居聚落,规模之大,在岭南地区的自然聚落中极为少见,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是了解潮商文化、建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等领域不可多得的一处潮邑典范。

龙湖古寨诸多祠庙和府第,是当地人祖先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素有“潮居典范、祠第千家、书香万代”的美誉。其中较为出名的有“阿婆祠”“方伯第”“进士第”“探花府”“龙湖书院”“天后宫”等。这些祠庙、府第是研究龙湖寨历史的不可或缺的物证。虽然因岁月摧残和人为损毁日益减少,但经过重新修整后,有一部分得以较好的保存。走进龙湖可以感受古寨人的儒雅之风,环视古寨中商贾宦官平民相依存的古老民居。古民居的装饰精致,潮味浓郁,有“潮汕厝,皇宫起”的尊贵与气度,如此大规模的群居精品在岭南地区较为罕见。

除此之外,寨中还保留有不少名人题记和壁画石刻。明清两代,龙湖名贤辈出,或以科名显,或以勋功成,或以高风胜,或以亮节传。潮州古城中与龙湖古寨相关的柱史坊、五贤坊、七俊坊、侍御坊、三世科甲坊、刘察巷等可见龙湖文士在潮州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3.龙湖古寨地方特产资源与工艺

古寨中仍保留着古时制作特色地方小吃的手艺并传承至今,以传统甜饼食著称,主要传统小吃有龙湖酥糖、龙湖炖糕和明糖粒,这些传统小吃都已有百年的历史,之后又有腌制、凉果、膨化食品等品种投入生产制作。古寨中的龙湖瑞源饼食店生产的龙湖酥糖更是被广东省烹饪协会评为潮州名小食,曾赴澳门参加陶博会美食街展销。

传统民间工艺则有上阁洲竹器、塘东土头毛笔、后郭沈厝木雕、湖边林竹灯笼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民间工艺难以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且大多传承者并不以此为谋生手段,所以没有了继承和保护,这些专业技艺都在逐渐没落。

(二)龙湖古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困境

2003年8月,潮州市龙湖寨被广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旅游重点扶贫项目,古寨旅游开发序幕被缓缓打开。潮安县县政府委托专业机构对古寨休闲旅游进行了规划,在其开发建设规划中,提出了“边规划、边整合、边推介、边开发”的做法,优先配套古寨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挖掘“潮人文化”特色内涵,打造一个集潮人文化、古建筑民居及民间风情的文化旅游区。

2006年,龙湖古寨被评为“广东省最美乡村示范区”;2008年9月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2012年11月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采访创作基地,香港中华摄影协会采访创作基地;2012年,龙湖寨阿婆祠等9处建筑单位被列为广东文物保护单位“龙湖寨建筑群”;2012年12月17日,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3月,龙湖古寨开发建设管委会启动修缮古寨项目,并发出征集古寨原始风貌的材料,以“修旧如旧,以存其真”。2016年龙湖镇举办“发现最美乡村角落”迎春摄影大赛,活动主题为“宜居龙湖、美丽乡村”,这次活动提高了古寨知名度。

龙湖古寨虽有政府的投入、专业的规划,并凭借自身的文化魅力,发展至今已是小有名气的休闲旅游景区,但如果从其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考虑,与其他景区相对比,其成绩是不尽人意的。

1.社区主体文化自觉能力薄弱,居民流失严重

龙湖古寨的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年轻人外出谋生,习惯了城市生活,更是不愿再回到他们认为文化、经济落后的古寨生活,他们对于古寨传统的优秀文化不自知、不熟悉甚至不理解,也不愿接受学习对古寨发展的有益技能,这种缺乏文化自信、自省意识的现状,让古寨文化难以延续,更是从源头阻碍了古寨居民自身的进步;同时,缺乏文化自信的景区也必然呈现出乡村意味的淡化现状,又阻碍了古寨休闲旅游的发展。

2.社区主体参与意识弱,内生动力不足

在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时,笔者了解到,古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过程中,存在居民参与意识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龙湖古寨民居产权问题。与其他传统潮汕村落不同,古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土地改革,大院子大多拆分给当时的贫下中农,造成古寨中心的老建筑,要么因原主人已不在国内而荒废着,要么因使用权人太多意见无法统一而将就着,且使用权人对旧院落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对古寨社区文化缺乏最基本的认同,传承意识不足,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衰退,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前景也没有什么概念。另一方面是古寨现有居民多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人数少,自主参与意识不高,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搭便车现象严重,内部自我组织协调能力差;加上文化素质偏低,对可持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认知不足,这也是影响居民参与能力的因素之一。又因他们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在内部信息交流和外部信息的获取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他们对旅游发展规划的知情权越小,就越难以真正参与到旅游建设中,长此以往对古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也就越来越缺乏。

古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没有给留守居民提供系统有效的培训,极少数古寨居民仅仅是在古寨中提供较低档次的餐饮、闲吧、卖古寨特色小吃产品,没有参与渠道,游离于景区经营之外。古寨休闲旅游的开发实际上是利用了他们的家园进行建设,缺乏社区居民的参与及有效沟通。在社区营造过程中,如果社区文化营造和社区居民的需求不能契合,那么社区发展营造的认同也难以持续进行。

古寨尚未有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机构,单纯依托政府治理和外在动力“自外而内”地推动,难以实现自上而下的累计,进而推进相关策略、体制的形成,这种情况下,造成的结果是要么出现多头管理,要么出现“真空”状态,古寨中的各利益相关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被充分调动。

在制定旅游发展决策时,决策主体是政府、旅游经营者及一些专家学者,当地居民的意见却很少被采纳。[8]旅游主管部门和一些旅游专家对于居民参与的态度不明朗,极容易忽视居民的意见。

3.资源挖掘停留于浅层面,古寨文化个性内涵及创意不足

与传统的潮汕古村落不同的是,龙湖古寨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并非传统的乡村文化,而是沉淀深厚的潮商文化、建筑文化,这是古寨吸引游客到来的独特之处。

古寨本身有着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聚落基础较好。近几年,凭借自身具有的独特建筑及人文景观,通过立面改造,建设为一处旅游景点,吸引百余家海内外主流媒体为龙湖古寨做了专题报道,也有数十部影视剧到古寨取景拍摄,加之政府的投入,小有名气。但目前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或是场景仍较为初级,停留在人文风情粗放的发展阶段,文化传承主体缺失,文化结构不完整,只有静态的建筑物,缺乏生动的生活场景及地域特色的体验项目,提供的体验性休闲旅游产品层次低,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层次低。

由于对休闲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把握古寨发展历史及对地域特色加以系统性的开发保护,突显文化个性内涵及创意不足,这种表面静态呈现的文化点没能恰当提炼,更谈不上注重连续性、成熟性的活态文化生长点的挖掘。纵使古寨人文气息浓厚、民风淳朴、幽静古朴而广受好评,但缺乏具有号召游客和影响游客的文化价值的古寨,也难以有令游客驻足和流连忘返的吸引力,竞争力明显不足,未能形成规模气候。

4.营销方式有限,互动性差

目前龙湖古寨的休闲旅游营销仍以传统媒介为主,新媒体营销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深入,在网络营销方面运用少,互动性较差,缺乏强有力的宣传和营销实施渠道。古寨仅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的内容包括古寨概述、新闻动态、古寨风景、美食小吃、民俗人文、龙湖名人、龙湖旧事、交通区位图及活动资讯报道,内容较为丰富;微信公众号中现有文章十篇,其中,关于龙湖古寨的文章两篇,且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很低,由此可见,古寨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营销推广的方式较为单一,且难以满足游客对于互动交流的需求。

五、基于社区营造视角的龙湖古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建议

(一)唤醒古寨社区主体文化自信及自觉,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品质

古寨村落的原始风貌和文化离不开乡村社区居民的配合,因为他们是乡村文化的主体。龙湖古寨社区居民既是主人,也是休闲旅游经营服务者,还是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古寨中沉淀的潮商文化、建筑文化,以及原住民的居住和日常简单的生活方式本身都是文化的象征,古寨的“活”应通过他们来体现。古寨保护与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除了具体的建筑物,还应该包含基于地域文化的记忆、认知、符号和传承。

龙湖古寨要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品质,离不开“文化自觉”运动。在政府的主导下,唤醒古寨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及自觉,促进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的觉醒,重构古寨社区居民对自身文化生态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并能自觉投身文化生态保护,实现文化记忆传承。这种被唤醒的古寨文化记忆,是维系和推动社区营造成果的纽带和动力,是建立古寨社区之间守望相助关系的模式。

(二)尊重并维护社区主体权益,培养社区共同体意识

从龙湖古寨现有的旅游管理体制来看,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基础建设,乡村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政府组织和旅游发展公司协作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缺乏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首先,捋顺并保障民居的产权关系,让现有的民居使用权人对古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有强烈的认同感及足够的归属感。其次,通过一定的举措,吸引外出谋生的年轻人回归古寨,参与谋划古寨发展蓝图。社区营造的最终目的是社区居民的幸福和发展,古寨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过程中,主张且重视社区居民主导与参与,培养他们作为社区主体的公民意识,激发自主自治意识,保障他们的主体权益,弘扬睦邻文化。古寨作为一个社区,居民有了归属感,才能更好地传承古寨文化。社区营造的重点是增强他们的存在感、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同时,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与其他旅游发展相关者共同营造乡村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实现乡村社区居民自我治理。

实现乡村社区居民自我治理、公平公开,还需协调好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关系,如果最后全是游客,没有了当地居民特色,大多数居民由于旅游开发不当都不愿意留下来,这个社区就和大多数旅游产品大同小异,没有辨识度和特色。坚持新的理念,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让有历史文化的古寨以活着的形态发展得更好。充分调动古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体现乡村休闲旅游的真实内涵,他们是乡村游的重要经营者,离开了他们的参与,就会缺乏本该有的朴实纯真的乡村趣味。

基于社区居民对当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果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一定的旅游知识培训,也以鼓励机制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协作,使当地社区居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当地的旅游发展建设,有利于更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也同时可以保护乡村休闲旅游的地方特色和真实性。

(三)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精准定位古寨旅游文化内核

龙湖古寨有着千年历史,具有极佳的人文旅游开发价值,极具潮汕特色的大型古民居建筑聚落,当地潮汕人的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工艺,再加上这一方水土滋养的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在对古寨千年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定位时,可以将潮商文化和人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吸纳当地村民内心深处对于古寨的文化直觉,因地制宜地进行定位,将他们所有的生活体验凝聚并表达出来,构建古寨品牌识别系统,这种本地化、一体化的生活体验,便是古寨休闲旅游文化个性的精准表达,带给游客的必定是浑然天成的体验。某种意义上,这种文化个性也促成龙湖古寨特定地域的文化的聚合与强化。

(四)构建古寨“互联网+”旅游平台,提升网络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以新媒体为主。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新浪微博、自媒体移动APP层出不穷,辐射范围广、受众广、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媒介的营销渠道包括搜索引擎、综合旅游网站、旅游局或官方网站、社交网络APP、手机视频社交APP、手机媒体终端等。目前古寨乡村休闲旅游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深入推进传统旅游发展方式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互联网+”文化旅游平台,借助科技与古寨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和大数据打造古寨智慧景区,完善PC端、移动端应用,实现线下资源与在线资源的融合,加强建设自身在全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与引导能力。同时,对古寨住民进行自媒体营销培训,鼓励他们借助免费的自媒体平台,对古寨进行宣传,通过粉丝效应转化为古寨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少预算换取最优宣传效果。

猜你喜欢

古寨龙湖营造
龙湖的细水长流:产品主义者的29年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龙湖金地双剑合璧 打造城市中心“立体都荟”创新IP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邂逅异龙湖 恋上山光水影
石崆寨览胜
龙湖·首开湖西星辰美学馆
兴义南龙布依古寨
张家畈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