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基本路径研究*

2021-01-16於孝申王定兴

关键词:生态型黄石矿山

於孝申 王定兴 胡 茜

(湖北理工学院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

黄石曾因矿产资源丰富而号称“江南聚宝盆”,并以采矿经济拉开了工矿兴市的序幕,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黄石转型发展势在必行,绿色发展受到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黄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必然选择。

一、相关概念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是既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大进步。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的文明形态大致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阶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1]。生态文明强调以人为本,把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作为根本宗旨;遵循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认为只有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是一种追求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协同进化的文化[2]。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上。文明是指人类的进步程度,文化则是文明的源泉和基础,为文明提供土壤和肥料[2]。对于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而言,生态文化出现在生态文明之前,为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土壤和肥料。由此观之,生态文化的发展进步程度对于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矿冶文化与矿冶生态文化

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年矿冶文明史的“矿冶文化名城”,黄石因矿立市,以冶兴市,矿冶塑造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这座城市的文化。

黄石矿冶生态文化是与矿冶文化一脉相承的,也是与生态文化同步发展的,是矿冶文化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新的发展阶段。它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培育绿色科技产业,培养矿冶生态型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在合理开发利用矿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黄石矿冶生态文化作为黄石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黄石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黄石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发展方向。

二、黄石生态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现状

1.生态优先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城市转型求发展,理念转变要先行。为了让“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决策在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黄石市政府一方面分批组织70多名干部远赴外地挂职学习,问道生态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生态知识大培训、生态文明大创建,逐步扭转了广大干部群众依赖资源的发展惯性,实现了从生态自省到生态自律再到生态自觉的深刻转变,坚定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3]。

2.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黄石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变好,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4平方米[4]。如今的黄石已经成为“绿色新城”。

3.经济结构由“资源型”向“生态型”转换

面对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难题,黄石及时抓住全国首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的先机,加快转换发展频道:一是大面积“改新”,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绿色化改造升级,一大批企业走上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大手笔“引新”,积极引进能源消耗低、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企业,大力培植绿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度“去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对不符合标准的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实行清理注销,为新兴产业和企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转型发展之后的黄石,矿产资源深加工产品产值占资源型产业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完成了从卖资源到卖产品的跨越[5],也实现了从“资源型”向“生态型”的转型。

(二)不足

1.生态环保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近十多年来,黄石房地产开发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市政工程设施建设也是星罗棋布,一批又一批土木建筑工程陆续开工上马,但在这一片繁华景象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少生态环保隐患:一是部分工地出现的烂尾工程,造成新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隐患;二是有的区域存在着工业、商业、居住等混杂建设的现象;三是部分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同一地段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生态环保问题和隐患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环保监管制度建设滞后,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

2.企业管理层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缺乏前瞻的认知

一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坚守传统的发展理念,在企业管理中淡化生态环保意识,只注重对于人力、物力资源的协调利用,以提高企业利润,采用的还是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走的还是劳动密集型路子。在技术创新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由于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的考虑,一些中小企业对于生态文化建设也缺乏前瞻的认知,不能自觉承担生态环保责任,甚至不惜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以获取高额利润,并千方百计地借产业政策调整之机钻政策空子,将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推向社会。

3.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内涵的挖掘和提炼还很不够

黄石矿冶生态文化作为矿冶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尚处于成长期,其内涵的挖掘和提炼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公众对于矿冶生态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参与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矿冶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支撑;矿冶生态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矿冶生态文创产品开发利用明显不足,与人们的文化需求差距甚远。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黄石进一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黄石加快了矿山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的进程,生态修复技术也不再停留在复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生态功能修复技术得到一定的应用。但是,如何将矿冶生态文化元素融入到矿山生态功能修复中则明显应用不足。因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加快矿冶生态文化元素融入到矿山生态功能修复研究,拓宽矿冶生态文化的应用空间,无疑有助于推进黄石矿山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推动建设美丽黄石,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

作为一个老牌重工业基地,黄石在转型发展中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唯GDP论与“恋矿情结”仍然客观存在,这些陈旧的思想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建设美丽黄石、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桎梏。要消除这些陈旧的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必须建立新的文化阵地,树立新的文化自信,而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正好顺应了建立新的文化阵地、树立新的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因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矿冶生态文化,提高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同样有助于推动建设美丽黄石,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

(三)有助于黄石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高黄石城市的文化品味

矿冶文化是黄石历史文化的灵魂,也是黄石赖以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石。黄石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要围绕矿冶文化做文章、创新意、树品牌:以矿冶文化为引领,构建黄石多元化的历史文化共同体,夯实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以矿冶文化为主导,构建黄石历史文化创新体系,增添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力;以矿冶文化为依托,构建黄石历史文化研究平台,增强黄石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矿冶生态文化是黄石矿冶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时期的先进代表,对于黄石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四)有助于黄石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面提升黄石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动员全党全国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制定实施《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2030)》,要求黄石在2027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无疑成为黄石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先进文化,矿冶生态文化对于黄石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面提升黄石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四、生态文明视域下推进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矿冶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黄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各方配合、群策群力、机制约束。

(一)建立健全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制度体系

1.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矿冶生态文化建设评价制度是检验矿冶生态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对于帮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黄石矿冶生态文化的建设情况,高效把握全局具有重要作用。健全的矿冶生态文化建设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对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为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建立健全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评价制度要注意以下3点:1)既要体现原则性也要具有可操作性,以避免实际应用中诸多阻碍;2)避免因评价标准的局限性导致评价出现偏差,例如,评价标准只注重矿冶生态文化的基础设施和具体措施等,而忽视了矿冶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矿冶生态文化意识的培养;3)要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作用。政府部门可实行强制性的矿冶生态文化建设评价手段,如,将评价制度的相关评价内容纳入单位年度考核目标,以免政府的政策得不到落实导致矿冶生态文化评价制度形同虚设。

2.建立健全监管法规体系

矿冶生态文化建设要取得切实成效,需要各级部门的协同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确实存在由于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和解决的现象,从而阻碍了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建立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监管法规体系要注意以下3点:1)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保障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及时解决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确保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3)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健全道德保障体系

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固然需要政策法律方面的支持,同样也需要道德方面的保障。如果说政策法律是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硬实力”,那么道德保障就属于“软实力”。

因此,建立道德保障体系要注意以下3点:1)要明确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道德保障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对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道德保障现状作出客观详细的分析,并充分把握道德保障的基本情况,明确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道德保障目标;2)要明确职责分工。通过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在矿冶生态文化建设道德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从而形成“全员参加、协同进步”的良好局面;3)要注重体系的更新和优化,确保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二)制定矿冶生态文化建设方案,为黄石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制定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方案,构建健全的矿冶生态文化建设体系,为黄石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十分必要。具体说来,要把握三点:

1.明确步骤

一是提高广大群众的矿冶生态文化意识;二是建设矿冶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三是优化矿冶生态自然环境;四是加快矿山生态修复与再利用;五是推进矿冶生态文化促进提升工程;六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大步骤的最终指向或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分清主次

黄石矿山废弃地分布广泛,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为了确保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成效,有必要分清主次。一般说来,先要从生态环境破坏相对比较严重的地区为主开展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工作,引导其他地区的矿冶生态文化建设,从而做到主次分明,逐步推进。当然,要合理分清主次,还需要黄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工作,并参考专家意见,进行反复推敲和考量,从而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制定规划

根据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探寻其发展中的客观规律,并站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角度,制定较为详尽的矿冶生态文化建设规划,通过长远的、系统的建设规划来约束或规范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培养矿冶生态型生产、生活方式,形成黄石特色的生态文明新风貌

1.培养矿冶生态型生产方式

从生态文化的视角看来,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以“资源消耗—形成产品—废物排放”的高污染生产模式进行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显而易见。而生态型生产方式则倡导“资源消耗—形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型生产方式,坚持做到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生态型生产方式是一种适合黄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黄石培养矿冶生态型的生产方式的基本路径主要有:1)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并适当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激励污染型企业发展矿冶生态型生产;2)企业要增加资本投入,加大引进生态型生产设备的力度。高污染型企业要立足长远发展的实际,适当增加资本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生态型生产设备,逐步扩大生态型生产规模,切实做到“零污染”“零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贡献;3)要加快对企业法人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把低碳、绿色观念的培育纳入企业全员培训体系,在企业生产中大力推行绿色生产体系;4)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发挥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问题的监督作用。

2.培养矿冶生态型生活方式

生态型生活也可称之为“绿色生活”,以区别于传统的物质型生活。培养矿冶生态型生活方式的基本路径主要有:1)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生活观念。要求人们将清洁节约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并以此约束自己的生活行为,在确保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同时,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逐步形成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良好习惯;2)要增强环保意识,坚持低碳环保。要求人们将环保意识融入到自身的各项行为活动中,不使用一次性餐盒、筷子等消耗性产品,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自觉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鼓励绿色出行等等,推动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矿冶生态型生活方式;3)要将“绿色”作为一种生活常态,鼓励人们积极加入到矿冶生态型生活方式之中,促进矿冶生态型生活方式的普及运用。

(四)开展矿冶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矿冶生态文化意识

1.健全矿冶生态文化宣传机制,重视矿冶生态文化的舆论引导

具体路径:1)常规化宣传。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报纸、专刊等宣传媒介,进行多视角、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2)程序化宣传。举行形式多样的矿冶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如,制作宣传教育专题片、举办宣传教育图片展、举办知识竞赛活动、高峰论坛活动,等等,以达到普及矿冶生态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矿冶生态文化的认知水平的目的;3)制度化宣传。将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有机结合,以制度化为主,制定每年一度的矿冶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周实施方案,并根据市情、民情等确定宣传教育周主题。总之,要通过矿冶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将矿冶生态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矿冶生态文化思想深入人心。

2.构建矿冶生态文化教育体系,建立矿冶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政府要在制定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将矿冶生态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群众教育培训体系中来,让矿冶生态文化教育进课堂、进讲坛、进剧院、进社区,从而构建较为健全的矿冶生态文化教育体系;还可在全市遴选一所小学、中学和大学,并在县、市区各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机构逐步建立矿冶生态文化教育基地,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弘扬黄石矿冶文化精神及矿冶生态文化特色,要将矿冶生态文化教育常抓不懈,让矿冶生态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3.开展矿冶生态文化创建活动,营造矿冶生态文化共建氛围

结合黄石实际,开展以“生态立市”为主题的一系列矿冶生态文化创建活动,让广大群众对于矿冶生态文化有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了解,能够切实参与到矿冶生态文化建设中来,从而积极营造矿冶生态文化共建共享的氛围。

4.建立矿冶生态文化参与激励机制,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矿冶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及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既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来支撑、保障和约束、导向,也需要有效的参与激励机制来增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建立矿冶生态文化参与激励机制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首先,转变政府的考核制度,将绿色GDP、环境政绩综合考评制度、生态补偿政策制度、环境保护追责制度、环境准入以及环境审计等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年终单位评优和领导干部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其次,开展一年一度的矿冶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周活动,开展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征集史料等系列矿冶生态文化活动,以提高全社会对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形成全民参与矿冶生态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加快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提升矿冶生态文创产品的品位优势和供给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石一直致力于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再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全面完成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与再利用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推进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再利用工作,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

1.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实施方案,打造绿色矿业示范区

要充分利用黄石获批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城市的机遇,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实施方案,逐步对开山塘口、矿山废弃地、“五小”企业关停遗留的矿山、岩溶石漠化等实施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积极推进矿山边开采边恢复治理和复绿工作,全力创建全国50强绿色矿山,打造绿色矿业示范区。

2.重视生态功能修复技术创新,建设富有特色的矿山博物馆

要做好矿山复绿后的再利用工作,就必须重视生态功能修复技术的创新,加强矿冶生态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矿山生态修复功能的探索和研究,结合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现状,进行景观重建规划,利用已有的地形地貌、工业遗存、文化底蕴,化腐朽为神奇,将矿山废弃地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健身步道、遗迹体验、文化长廊、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矿冶生态旅游景区或矿冶生态主题公园等等。对于工业遗产比较丰富的矿山废弃地,还可以就地取材,建设成为富有矿区特色的博物馆,进而建成矿冶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3.发展矿冶生态文化旅游,努力壮大黄石文化旅游特色经济

在黄石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不利条件下,矿山生态修复与再利用大有可为。利用好矿山生态修复后的优越环境,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文化旅游事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矿冶生态文化旅游业,不失为解决黄石发展难题、实现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救市”良方。业已建成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和湖北华新水泥博物馆正是矿山工业遗产废弃地华丽转型发展的典范。另外,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建设:1)矿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发展;2)矿冶生态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利用;3)矿冶生态饮食文化、风情习俗的开发利用。

发展矿冶生态文化旅游,不仅能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为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4.开发矿冶生态文创产品,着力提升其品位优势和供给能力

黄石矿山遗留的工业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除了可以转化为矿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外,还可以开发矿冶生态文创产品,变废为宝、点石成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具体路径:1)矿冶废弃物及矿物晶体的开发利用。如:孔雀石、菊花石、天青石以及矿物伴生晶体等,体积适中的可以加工制作成造型美观、形态各异的适宜摆放在矿山博物馆的矿物晶体展品或收藏品;体积微小的可以加工制作成小巧玲珑、适宜佩带的精美矿物小挂件或小饰品;体积庞大的可以加工制作成适宜摆放在公园景区的特色景观石等等。2)矿山工业遗产器物的开发利用。如:生产工具、运输工具、生活用具等,可以根据实物比例放大或缩小,经过精心设计,加工制作成小型实物玩具或卡通图片。这些玩具或图片,既可以作为矿冶生态文化旅游纪念品,也可以作为矿冶生态文化教育的鲜活素材。3)具有矿冶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饮食文化、风情习俗的开发利用。如:机械制造工艺、食品制作工艺、手工艺品制作工艺等高端文创产品的开发,要注意突出其品位优势,还要尽可能与矿冶生态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以充分发挥其开发利用价值。总的说来,矿冶生态文创产品的开发在黄石还是一个新兴行业,无论是其品位优势还是供给能力,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促进黄石的文旅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目前正是建设美丽黄石,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关键时期,研究和探索黄石矿冶生态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黄石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黄石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面提升黄石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发挥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生态型黄石矿山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海绵之路绽放 煤城涅“美城” 鹤壁市推动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