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德心体”融合模式

2021-01-16汤丽云胡义秋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育技校德育

汤丽云,胡义秋

(1.广州市华风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800;2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育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成长,更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可见,实施德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开展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与手段。

随着我国高校和高中的扩招,当前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所谓的“差生”,生源多数由高考落榜生、中考落榜生、中途辍业学员、社会失业人员等基础较差的人员组成。这些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人生观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他们自制力不强,普遍有厌学、缺乏自信、逆反、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行为,抑郁、自卑、叛逆心理较常见[2];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是中考淘汰的“二等生”,带着这种“实在没学校上了才来技工院校”报到的心理,其思想品德偏差和心理偏差更加明显。但他们大多好动,喜欢体育和各种学习之外的活动,从人的健康发展来看,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四个个层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3]。因此,把德育、心育与体育融合起来,技校学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一、融合的概念

融合的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心理意义上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德心体”融合强调德育、心育和体育在理念、内容和形式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立德树人,德是根基[4],由德切入,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心育与体育是重要手段和途径,同时道德素质的提升又有利于心育与体育水平的提升。把德育、心育与体育三者融合起来,是体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根据德育论、系统论等各项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方针政策,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确定并实施“德心体”课程,使得德育与体育、德育与心育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全员育人、文化育人以及实践育人。

二、融合的必要性

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德心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学生全面成长的理念,同时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此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新时代技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社会主义新时代,技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育内容,新时代要求技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品德教育、心理教育、体育融合为一体[5],这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帮助技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积极培养技校学生的德育、心理以及体育素质,促进品德、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技校学生可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价值观。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大健康的理念,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到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以此促进学生茁壮成长。新时期,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培养学生道德、心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素质已经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学校需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心理素养,还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强劲的体魄,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有助于解脱学校在教育中出现的困境

在学校教育之中,学校的心理教育、德育教育以及体育教育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三种教育没有紧密联合在一起,不能体现全员育人的作用。因此没有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也不够显著。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将德育、心育以及体育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摆脱三种教育相脱节的困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融合效果,提升教育质量。

(四)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通过将德育、心育和体育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更加丰富的教学技巧,同时也可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有助于提升教师对于各项知识的把控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例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角色扮演、团体辅导等等教学模式融入教学之中,同时也可以通过身体活动、游戏、小组讨论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之中,以此丰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三、融合的方式

(一)转变传统理念,做到思想融合

为了有效推动德育、心育与体育结合在一起,学校必须加强思想融合,让人们认识到德育、心育、体育可以融合在一起。德育、心育与体育三育有共同的内核,如感恩、合作、诚信、乐观等,这些公共内核为德心体融合提供了较好的思想基础。为此,教师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认识到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茁壮成长。除了教师需要转变思想之外,学生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认识到心理教育,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可以相互融合,三者融合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境界,也可以更好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

(二)加强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德育、心育、体育之间融合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为了更好落实德育、心育、体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模式[6],学校可以在课内以及课外教学之中融入感恩、合作、诚信、乐观等各项培训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德育以及心育的教学思想,同时还可以以在课外不断开展各种体育锻炼,可以以主题班会、竞赛、社团活动、校园活动作为主题着重促进学生在感恩、诚信、合作等方面的品质,并且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日常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三)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为了有序推动技校学生德心体融合发展,学校需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突出学生的德育、心育与体育之间的评价表现,重视学生们的参与,形成终局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同时还需要融入更多的评价主体,形成开放多元的评价模式,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各个学科的德育价值,强化德育与科学素养的融合,突出育人功能,同时还需要做到内容与效果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序推动德育、心育、体育融合发展

在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技校需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树立起德育、心育和体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使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开展德育、心育与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此同时,技校还需要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可以将德育、心育、体育结合在一起,促进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之中,学校需要强化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需要以科研作为推动德育、心育、体育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课题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讨论,同时通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推动德育、心育、体育相结合,以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专家讲座以及外出培训等多种不同的方式,以提高教师学科育人素养。

(五)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促进课内课外融合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加强课堂教学的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德育、心育与体育结合的魅力,激发学生们的体验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可以加强与社会单位之间的协作,探索与养老院、敬老院、红色景点之间的协作,将德育、心育与体育融入这些社会单位之中,以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四、融合的发展前景

(一)加强思想融合

为了可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同时也为了促进德育心育体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学校需要不断转变思想,不仅需要转变教师的思想,同时也需要转变广大学生的思想。为此,学校需要引导教师树立起融合的教育理念,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德育、心育、体育融合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乐于融合,敢于融合,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选择融合的方法,以便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融合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引导,尤其是思想引导,使学生可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便提升融合的质量。

(二)不断丰富融合载体,提升融合质量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7],做到德育、心育、体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学校还需要不断丰富融合载体。例如,学校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互联网上的广大资源为学生提供德育、心育、体育直接融合的素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德育、体育、心育融合对于自身的意义,同时也提高学生德育、心育、体育融合的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新时代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学校需要创新教育模式,积极推动德育、心育、体育相结合的模式。为此,学校需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做到思想融合,同时还需要加强课内外的融合,完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心育技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技校档案管理有关问题分析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民办技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试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