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 模型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以合江石顶山革命遗址为例

2021-01-16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合江红色旅游资源

牟 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646000)

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地处偏远乡村,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对乡村美丽繁荣、乡村多元文化、乡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1]。合江石顶山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及革命遗址,受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制约,石顶山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合江石顶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石顶山革命武装起义概况及遗址简述

1935 年1 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红一方面军向赤水挺进,泸县中心县委为迎接红军入川,决定派常委李亚群任长江南岸特派员,在合江、赤水一带组织武装暴动,牵制川黔敌军[2]。李亚群根据这一决定,在合江石顶山筹划武装起义[3],提出“穷人团结起来破仓分粮,抗捐抗租,反对拉兵拉夫”的革命口号,启发群众觉悟,为武装起义制造舆论[4]。1935 年3 月10 日,石顶山革命武装起义爆发[5]。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五通乡公所旧址”“胎山大庙旧址”“桂林园旧址”“牛眼咀尾基旧址”“牛眼咀红军树”等红色景点。

此外,石顶山还有红军岩与红军桥等革命遗址。现五通保留了明清古街,古街以清代时期建筑为主,当年激战的一段街道,建筑还按原貌保存较好。还有雕琢精美的“五世通堂”石牌坊及“1928 年中共合江特支”旧址等。

石顶山革命武装起义虽然惨遭失败,但革命火种深播人心。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民族解放的动人事迹,一直在川黔边老百姓中广泛传颂。至今,李咀村顶子场、大岩场的苗汉村民中还流传着三首民谣:

红日将西坠,岩间问路樵。子期离未远,深处闻歌谣。(诗藏“红岩子”)

桂花八月开,林中隐豪杰。园里满春色,革命从此扩。(诗藏“桂林园”)

石岩险峻峰,顶上有芙蓉。山间农家子,代代出英雄[7-8]。(诗藏“石顶山”)

二、合江石顶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 分析

(一)自身优势

1.优良的自然景观

合江石顶山最高海拔987.3 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湿度均衡,冬暖春早,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70%,日照年均1348 小时,无霜期354 天,pm2.5 指标优良,石顶山拥有大娄山尾端发育最完美的丹霞地貌原生态植被,石顶山上怪石成景,植被原始,飞瀑流泉,奇峰突起,民风淳朴,是休闲观光的胜地。

2.深厚的文化底蕴

合江石顶片区聚居的苗族属于红苗的分支,他们能歌善舞,技艺独特,传承了踩山节、祭山等节庆活动,还独创了《唱灯》《牛灯戏》《情歌对唱》《苗族山歌》《上刀山》《竹竿舞》等经典文化节目,保留了独特民族神秘文化,有特色婚庆、喝拦路酒、杀圈门猪等习俗。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还专程到该地考察体验独特的苗族民俗民间文化[9]。《苗族杂技》《苗族踩山节》已被批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清同治版《合江县志》关隘志记载,符关(今合江县城南关上)“在县(城)南,汉武帝建初六年,以唐蒙为中郎将率万人出巴符关即此”[10]。唐蒙的队伍经符关沿赤水右岸拉船纤夫踏出的纤道进入夜郎(主要是今贵州桐梓地区),历尽艰辛,终使夜郎藩属汉朝,结束了“夜郎自大”的历史。此后,汉武帝命修建连结现为四川、云南、贵州的驿道,五通便成为连接三省的重要商道驿站。马帮频来,商贾云集,积淀了独具风情的、厚重的多元民俗民间文化。

3.丰富的旅游资源

石顶山风景区位于五通东南面,石顶山的山顶悬崖边上因有小石头顶大石头(风动石)奇观而得名,大石压在小石上,大石重约80 多吨,犹如天外飞来,压在一块顶部面积不足一平方尺的小尖石上,堪称奇迹,大石上有清代光绪年间名士石刻,字迹清晰。石顶山风景区多年前就被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区。石顶山上有一座寺庙,所属宗派为佛教禅宗,是合江县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始建于清初。寺庙内供奉有清乾隆御笔川黔分界碑,现存寺庙修容一新,香火鼎盛。同时,景区可以“脚踏”川黔两省,白天可以领略石顶山田园如画诗境,夜晚可欣赏赤水市恍若天街夜景。石顶山风景众多,有“锅圈岩”“湖桥沟”“象鼻坡”“凤凰展翅”“晨观二日”等30 余个的自然景点。

4.交通枢纽关键节点

石顶山所在的五通乡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南与贵州省赤水市毗邻,“川渝黔旅游金三角”腹地的必经之路,连接遵义贵阳的成自泸赤(即:成都-自贡-泸州-赤水)高速公路从山下经过,石顶山风景区距赤水市四洞沟景区最近的路程约2公里,是川渝黔旅游交通枢纽关键节点。

(二)存在的不足

1.资源分散且保护不足

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战斗、生活过的月台山、桂林园、松柏园、五通乡公所旧址、牛碾咀屋基旧址等红色资源分布较散。有的遗址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破损严重。有的即使维护修缮,也仅仅是墙面翻新或更换屋顶瓦片等,通过简单维护,缓解破损程度。由于资源间距远、分布散、规模小且缺乏打造而可观性较差,导致资源的新引力和感染力不足。石顶山虽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直不断尝试,但因红色旅游资源的非物质遗产特征明显,流动性、民间性强,并且受制于资金缺乏与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程缓慢。

2.旅游景点未整合且宣传力度不够

石顶山的综合旅游资源丰富,但各个旅游景点之间联系较少,形式也较单一,未能整合形成特色旅游路线。石顶山风景区除了大小风动石外,其他景点的概念打造不足,缺乏新意。对景点的宣传仅局限于泸州市内,宣传手段与模式略显落后,宣传平台少,宣传力度不够深。

(三)面临的机遇

1.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根据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旅厅下发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意见书,合江县川黔红军游击纵队起义指挥部旧址,被作为核心区域列入规划建设范围。同时被列入规划的还有石顶山起义陈列馆、红色旅游景区4A 创建、经典红色旅游线路规划、九支特色小镇、特色村寨(石顶山村、李咀村)等[11]。

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对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整体部署,明确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持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市场繁荣,焕发农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12],合江石顶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迎来了新契机。

(四)应对的挑战

1.同质市场的激烈竞争

虽然“石顶山革命武装起义”对红军三渡、四渡赤水起到重要作用,但其时间短、知名度也不高。与周边的贵州赤水比较而言,石顶山属于边、少、穷、缺地区,其红色旅游资源的组成是红军长征途中众多战役中的一个小型战役所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州赤水红色旅游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品牌,抢占了红色旅游市场的先机。在此背景下,石顶山发展红色旅游面临同质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2.基础设施不完善与游客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虽在2018 年已对上石顶山的道路进行全面硬化,游客可自驾从五通大岩走海棠坝公路从红军桥上山,贵州方向游客可以从大同七洞沟赤水叙永县道从两汇水分路由倒流水上山。但是,石顶山风景区与牛碾咀屋基旧址、五通乡公所旧址等遗址相距较远,还有些革命旧址因交通不便,还需要步行一段路程才能到达,进入性困难,从而削弱了石顶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凝聚力。此外,大沙沱水库(万里湖)虽有优质的水源和宽阔的水域、石顶山水质也非常优良,但由于缺乏排水系统与供水设施,从而利用不足。环卫、通信等基础设施还有待改善。很难满足现代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这对石顶山发展红色旅游也是一个瓶颈。

四、合江石顶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一)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是合江石顶山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基础与前提。合江县是泸州市唯一入选四川省首批22 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试点县。把握当前争取乡村振兴项目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加强与上级管理部门的衔接,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动向,合法合规地为石顶山争取更多国家、省内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将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相融合,统筹制订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如建设景区供水站、铺设安全饮水管道、“农网”改造保障景区用电等,修建直通景区的便民公路、启动景区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提升景区品质。

(二)依托新农村建设,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全方位地推动和建设中,乡村旅游开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此机遇下,合江石顶山利用当地优良的自然环境,扶持石顶山李子、桃子、万亩高粱等种植基地,“以产业带动旅游,以旅游拉动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游。借由扶贫老少边穷地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契机,依托农业休闲观光游拉动红色旅游,同时又以红色旅游反哺农业休闲观光游。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拓展旅游业的多功能性,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结构,延伸旅游业产业链条,构建“产村相融、红绿结合”的旅游型新农村。

(三)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产村相融、红绿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虽能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但由于农业观光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及可复制性,资源的吸引力有限。红色文化与苗族特色民俗文化是石顶山叫得响的两张“王牌”。因此,石顶山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从革命历史介绍、历史文物展示、历史资料播放到情景还原等方式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从历史经典、文学作品、风土人情、影视作品中挖掘苗族民俗文化内涵,以生活场景化的形式融入乡村旅游产业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依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田园风光,打造“红色乡村、民俗乡村、绿色乡村”的乡村旅游特色,丰富旅游业态。以“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塑造“红色圣地、苗家风情、绿色宝库”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形式以增强游客体验,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四)拓宽景点宣传渠道,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

创新旅游景点营销思路,多管齐下,提升石顶山旅游品牌知名度。一方面,“线下”与“线上”齐发力。与周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联络与协作机制,借机重要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策划组织面向公众的参与式、互动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新媒体营销的优势,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广告投放,配合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举办或参加各类宣传推广活动,共同展示石顶山旅游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参加泸州市文化旅游推介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展示石顶山的旅游特色;同时,积极邀请客源地旅行社到景区景点实地参观,加强旅行社和景区的联合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

(五)加强跨省区域合作,推动旅游抱团发展

石顶山所属的九支镇与毗邻的贵州赤水市在产业发展、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两个地区的发展差异主要在经济发展规模。虽然赤水市旅游经济已具备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并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但是,九支作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腹地的必经之路,其交通枢纽的重要性,使之成为赤水市发展旅游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赤水市在打造区域集散中心、文化引领、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集合资源优势所积累的经验,为周边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参考样本。对石顶山而言,围绕“合作共赢、相互促进”的思路,借力“四渡赤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品牌优势,从人才管理、宣传推广、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争取合作,探索各种资源在跨省区域的高效率配置和自由流动,发挥省际间区域资源的凝聚优势,形成合理的空间集群,发挥品牌聚集效应。对赤水而言,通过推动区域红色旅游抱团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协调与整合,不仅能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同时还能短板互促和优势互补,以市场和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3]。

猜你喜欢

合江红色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合江农商银行助农取款村村通
合江神臂城怀古(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