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式的深度学习

2021-01-13许然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全诗体悟西湖

许然

(一)课标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7—9年级阅读、写作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体悟作品的内涵。”“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力求表达有创意。”“对于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

(二)教材依据

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文强调文质兼美,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与传承。新教材尤其强调古代诗文教学,古诗文内容约占全部课文的40%,所选文章既关注高思想格调,也强调其语言形式的优美;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升审美能力;既注重知识“随文学习”的原则,也做到与课文结合。八年级语文在阅读方面的核心是文体,力求培养学生对某一文体的阅读能力,如说明文、散文、人物传记等,初步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八年级在写作方面强调改编式写作,能夠仿写、改写,在教师搭建台阶的基础上,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

(三)单元依据

本单元选材均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作者在清幽、雄奇、秀丽的山水中流连忘返,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之妙下,寄托无限情思。学习这类诗文,既要感受山川景物之灵秀,也要通过反复诵读、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帮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陶冶情操。《三峡》《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均写山川江河之美,在高山、峭壁、江流、翠竹等优美景物中表现作者的流连忘返,同时通过寄情山水,表现自己忘情于天地之大,放下名利之情,净化心灵,陶冶心境之感。《记承天寺夜游》则以精炼短句,凝练表现了承天寺之夜的月夜之美,该文的叙事结构完整,在起承转合之间巧妙表达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和人生的感慨。除四篇写景古文外,还有五首写景唐诗,隶属于本单元最后一课《唐诗五首》,本教学设计《钱塘湖春行》即为《唐诗五首》中的最后一篇。其余四篇文为《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从野外、名楼、塞外和大江等不同角度,带领读者赏秋日落晖,感凭栏远眺,望苍茫大漠,叹万里行舟,从中感受祖国名川大山之美,体悟作者的彷徨、孤独、思乡等情感。

本单元除了对奇山异水之美的体悟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学生的朗读提出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整齐的句式与和谐的音律,体悟语言之美。同时要求通过反复诵读,在节奏和韵味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即要求学生骈散文和律诗的相关语文知识,利用朗读、诵读,加深情感体悟,加强理解,感受古文的音乐美、画面美和建筑美。

学习景物描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本单元的写作教学主题为“学习描写景物”,指导学生要抓住景物特征,可以利用五感,变换描写视角和形态,还要注意融入情感。写作教学还列举了《三峡》描写景物不同时段形态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本单元作为写景单元,在写作手法、视角变化、形态变化、表情达意等角度均对中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指导意义,是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本。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铺垫后,已能进行文本内容解读、题材选择分析和作者情感分析等关键内容,也能够把握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古诗文大意,把握关键信息。对于钱塘湖类著名景点,也能根据积累与认识,通过联想与想象感受其景物之美。但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把握程度不够,多浮于表面,停留于字面意思,理解大概情感,往往忽视文本关键之处,不知从何处入手赏析文章,无法体悟某一字所表现出的精彩。因此,八年级古诗文教学要注重指导学生欣赏诗歌,学会赏析的办法,知道从何入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根据古诗文的赏析方式迁移至现代文写作,通过课前、课堂与课后训练,既能悟美、悟情,也能写美、写情。

(一)文本整体解析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中西湖春景的经典之作。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经贾亭,至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生动描绘了诗人早春时节漫步西湖时所见的明媚风光。

作者对春天的美好事物观察敏锐,笔法凝练,精准抓住了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与物。以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的视角,从整体到局部,全面展现早春西湖的立体动态图,以“早”“暖树”“新”“春泥”“渐欲”“才能”等重点字词,于细节处表现此为早春时节的西湖。以“争”“啄”“迷”“没”等动词,赋予诗歌动态之美。让生机勃勃的莺、燕、花、草如动画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色彩丰富鲜艳,形象立体鲜活,氛围清新自然,融情于景,让读者从生机盎然的景物中,自然体悟作者的喜悦心情。白居易这种抓住景物特点,善用视角变化的写作手法,具有极高的学习模仿价值。

作为唐律诗的典范,本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亦值得细细品析。全诗通押i韵,一联之间平仄相对,上下联平仄相粘,韵律和谐富有变化,4—3、2—2—3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颔联上下句对仗工整,“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暖树”对“啄春泥”,颈联亦如此。首联和尾联又富有变化,前后句叙事关系密切,给读者想象画面的空间。

(二)重点诗句细读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紧扣标题中“行”字,作者一边行,一边赏,以移动的视角行文,点明行踪和湖光水色概貌。以平视的视角,写眼前水波荡漾的湖面与天边白云连成一片,闲看云卷云舒,描绘出水天相接、湖天一色的西湖概貌。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描写了作者所见的春之精灵——莺与燕,在宝贵的春光中,你追我赶、忙忙碌碌又生机勃勃的动态之美,使全诗洋溢着早春精灵们活力与生机。

“几处”表明数量少,“早”字更强调了是早春时节,突出季节特点。一个“争”字强化了春之精灵们的动感,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能享受春日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没有落脚之地。“谁家”既表现数量少,又是疑惑,作者仿佛在思考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正精挑细选着春泥。一个“啄”字,更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还呈现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又轻落地下的轻盈的动感画面。“争”“啄”二字体现了早春的生机,又给画面增加了背景音,“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拍拍翅膀的声音,更突出了画面立体感。

这两句从仰视的视角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视觉、听觉与想象力相结合,展现全诗的动态之美,活力与生机跃然纸上,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紧接颔联,从仰视莺莺燕燕,塑造动态画面与环绕鸟鸣,转向俯视角度,写脚边的花花草草,丰富画面色彩,使全诗增添清新自然之感。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花儿尚未漫山遍野。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花开的位置乱、花的颜色乱、花的品种乱……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草儿刚冒出地面,浅绿娇嫩,仅没过马蹄,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欣赏后陶醉的感受和判断。虽仅描绘花儿、草儿,实际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加入作者的思考与猜测,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承载主观感情色彩,忙碌中又顯惬意悠闲。

这两句从俯视角度突出花花草草的向荣之态,描绘出春天斑斓又清新的色彩,轻点出淡淡的早春画面之美,又有微微的花香与草香。清丽淡雅的西湖更让作者欲罢不能。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承接颔联与颈联景物描写,以行踪结尾,“白沙堤”与首联“孤山寺”和“贾亭”呼应,使全诗形成闭环,结构完整。在“最爱”的情感中流连忘返,形成回环。

活泼的莺莺燕燕,淡雅的花花草草,让作者沉醉于早春西湖。尾联“最爱”直抒胸臆,喜爱与喜悦之情溢出纸面。“行不足”使情感更浓烈,“行不足”实则看不足,表现诗人意犹未尽,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白沙堤”亦值得关注。《唐国史补》指出:“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沙堤即唐朝时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的沙石路。《钱塘湖春行》为白居易倦于朝中官场,主动请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不在官场走沙堤,而选择在早春钱塘湖行“白沙堤”,“沙堤”比不上“白沙堤”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西湖之景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闲逸之情亦暗含其中。

单元目标

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感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3.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本篇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生机勃勃的春日美景作者的喜爱之情。

2.通过对诗歌的把握与分析,能够进行鉴赏性学习,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并加以运用,迁移至现代文写作。

1.唐律诗和谐动听的韵律美和上下句对仗的特点。

2.诗歌写作视角的变化、动词的运用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对烘托诗歌动态美、画面美以及季节特点的作用。

(一)预习环节

活动设计一:绘春

选取任意一联,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早春画面,并用画笔再现画面。

(二)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二:赏春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2.根据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关注本诗描绘早春,找出表现早春特点的字词,抓住动词,对文本进行重点分析解读。

3.学生基于理解再读,指导学生朗读轻重音、节奏与速度并分析原因,体悟情感。

活动设计三:画春

1.分享课前所画西湖之景,学生评价。

(1)基于文本分析进行互评。

(2)基于文本理解与互评,进行自评并分享修改方法。

2.如果这幅画可以传递味道和声音,我们可能会闻到什么,听到什么?

3.利用图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视角的变化。

活动设计四:悟春

1.教师分析诗歌抓住景物特点与动词进行创作的手法和写作视角的变化,以及五感的运用,给学生搭建台阶,给出模板,指导写作。学生再创作课前绘春作业,交流、互评、分析。

2.选择四位描写不同诗句画面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修改作业,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次回顾全诗。

3.带着对整首诗的理解,再次朗读全诗。

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白居易一起游览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早春西湖。莺歌燕舞,赋予全诗动态之美。花乱草浅,赋予全诗画面美。学习了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动词进行写作的方法,了解了还可以运用视角变化与五感进行创作。

(三)作业环节

写作训练:抓住景物特点,用优美的语言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四)辅导环节

指导写作训练,强调要抓住景物特点,突出画面动态美、颜色美。

(五)评价环节

能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优秀写作作业展示分析。

猜你喜欢

全诗体悟西湖
萌宠
西湖
懂,才能得
雪后西湖 暖阳
劝学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西湖雪意
解题中的数学史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