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抱团发展模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基于浙江的经验分析

2021-01-12屠霁霞

河南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抱团村级集体经济

屠霁霞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88;2.温州市国资委,浙江 温州 325001)

当今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几个重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去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它已经涉及我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梳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不断深化农村的改革,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构建健全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2]。目前许多学者对壮大集体经济进行了深入探讨。2017 年,浙江省做出了“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核心,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增强发展可持续性为主攻方向,同时强调有针对性帮扶,注重长期发展规划,注重经济的长效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形式,走出了一条个性鲜明、精准施策、成效显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富路,其中,“抱团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本文结合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这一新型的经营模式在浙江的实践探索,深入分析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的实践以及实效

虽然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年总收入不到10万元)。这类薄弱村普遍存在自身发展资源不足、门路不多、单兵作战能力弱的情况。针对薄弱村的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征、资源条件等实情,浙江省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经营模式,主要通过村村抱团、村企抱团、“飞地”抱团、单位包村等几种主要协作方式,强化资源要素整合,拓宽薄弱村发展空间,实现批量“消薄”。

(一)“村村联合”[整乡(镇)联合]抱团发展模式

“村村联合”[整乡(镇)抱团]抱团发展模式,主要针对相同区域内行政村之间由于基础条件差距产生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情况,通过村村联合的方式打通经济发展要素流通渠道实现共享共赢,如在资源、资金、信息以及人才方面相互扶持。一种形式是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弱村可以单独加入强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中,或者可以几个弱村联合起来,组成联合体共同出资参与进来,通过获取保底分红,保障村集体经济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种形式是“村+村+企业”多方抱团发展。企业将多村资源进行整合,各村按协商的比例入股项目,企业依靠自身优势负责项目建设,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薄弱村产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长效发展难题。例如,遂昌县合力谋划了“1+40+61”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成立20个乡镇(街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实体化运作。常山县白石镇7个集体经济发展滞缓的村协商成立了“宣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第一个项目就是在镇上建立商贸中心,每年依靠租金可以为各村增加数十万元收益。平湖市36个村级组织通过复垦“低小散”集体存量建设土地,整合出共计120亩集体建设用地,各村组成联合体,采用村-企合作的模式,邀请国资委、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参与合作开发土地,先后共同投入1.9亿元,建设大批标准厂房,吸引小型企业进驻,收取租金,为参与合作的村每年带来1300多万元的收益。村村联合抱团发展,不仅节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成本,也进一步通过集约提升了各村资源的利用率。

(二)“村企联合”抱团发展模式

“村企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企业结对地理区位不佳、自然禀赋较差、收入来源单一的行政村,用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以及资本上的优势,来帮扶薄弱村规划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4月浙江省启动了“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帮助薄弱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企业对薄弱村的生态、农业以及文化等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推进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休闲养老等融合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采取经营技能培训、生产技术输送、合同订购采购等全方位扶持,建立特色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帮扶过程中寻找商机和发展增长点,优化自身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比如杭州安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衢州市的蛟垄村、楼山后村以及上彭川村三个村签订合作协议,帮助它们完成产业转型,打造成“产业特色村+新零售村”,推动农产品上行。以上彭川村为例,通过开发菜籽油系列产品,2019 年实现村集体增收80 万元,“产业特色村+新零售村”的做法得到普遍认同。

(三)山海协作升级版“飞地”抱团发展模式

作为山海协作升级版的“飞地”抱团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推动跨市、县、乡、村“飞地”抱团发展,带领薄弱村闯出一条融合发展、持续增收的新路子[3]。突破地域限制,科学合理地将政府扶持资金、村集体自筹资金以及村里建设用地等资源集中配置到发展条件优越的“飞地”,共同开发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并可持续的项目,由政府或者开发区平台统一运营,实现发展要素互补、发展成果共享。具体来说,在这种合作模式中,薄弱村及地区主要提供土地、矿产物资以及劳动力等资源,还可以进行资金投资,而发达地区主要负责平台运营、管理以及智力支持等。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可解决发达地区土地指标紧张的问题,而且可以为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另外,除项目“飞地”之外,为人才交流、干部挂职以及技能培训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实现两地经济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村集体经济的“抱团”发展。全省起步最早的是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项目,规划项目用地20公顷,部分厂房已完成招租,将为参投的薄弱村年增收1950万元,村年均增收7.4万元。温州市在“全面消薄”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实施“551”飞地抱团发展计划,突破地域限制,进一步刺激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收益。截至2019 年年底,已经陆续投入16.4 亿元资金,先后与其他省份签订了4 个跨省合作项目,县与县、镇与镇(街)之间合作频繁,分别落实了6个跨县项目和34个跨镇(街)项目,范围涉及923个村集体,每年可以产生收益近1.5亿元。

(四)“单位包村”帮扶发展模式

“单位包村”帮扶发展模式采取单位部门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远离中心城市且无太多自然资源,村集体资产少且运营不善、利用率较低的村。这些村企业数量有限,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缺乏与市场有效衔接。浙江省针对这些薄弱村的短板,采取了单位部门与薄弱村结对帮扶的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薄弱村有序发展,并通过督查小组及时有效的定期督查,保障帮扶的质量。建立干部联户帮扶、领导挂钩指导等机制,使部门与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紧密结合。近年来,先后确定“26+3县”的2856个村为重点帮扶对象,安排省级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经济发达县等进行结对帮扶,向部分省级重点帮扶村派驻驻村工作组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村第一书记)。2019年,省市县乡四级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达到30650人次,落实项目2.59万个,落实款项、物资共8.31亿元,为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的经验启示

抱团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立足不同区域、强村弱村的实际差异,创新联合发展模式,做到靶向明确、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消薄标准高、扶持对象准、见效速度快的“浙江路径”。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传统的脱贫帮扶方式都是以硬件投入为主,比如通村道路硬化、桥梁修复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然还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产品也随之增多,“一时脱贫”虽然立即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是后期的发展潜力和劲头不够,“长效脱贫”的关键在于集体产业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4]抱团结对的核心思路就是发展集体产业,注重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开发,推进产业结合、资源统筹、空间打通、要素集聚、功能复合,实现可持续性脱贫。比如浙能集团与常山县4 个结对村合作,利用村里的土地、建筑等资源,开发建设了名为“消薄”的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可为参与村带来一共20 年、每年130 万元的可观收入。物产中大集团与龙泉市西街街道6个村开展帮扶合作,共同发展新农业经济,推出以绿色油茶为特色的新农业示范基地,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合作开发+专业经营+收益共享”的造血机制,正常出油后近期每年可为6个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共60万元。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漫灌”更要“滴灌”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传统扶贫方式比较单一,侧重民生实事项目扶持,或者以区域范围为单位进行“大水漫灌”式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5]抱团发展模式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分年度、分批次逐村制定脱困计划,开展精准帮扶,“一村一策”制定消除薄弱村计划,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村精准,消除成效精准”。比如温州市利用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契机,组织全市185 个乡镇(街道)全面排查村集体“三资”情况,特别是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用地指标、土地综合整治等情况,并通过实地查看、数据分析、会议座谈、市场调查等形式,逐村研究、分析、判断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情况和消薄计划。永嘉县沙头镇岭下村利用其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性、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以及旅游资源充沛的特点,村集体进行了楠溪江旅游项目开发,推出了竹筏漂流、滩林烧烤、店铺经营、酒店旅馆以及停车场等服务项目,年实现集体收入430多万元。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单赢”更要“共赢”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虽然国家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倾斜更多的政策、资源、技术帮扶农村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但这是“单向被动式”的发展模式,抱团发展模式改变了这一传统帮扶方式。加快发达区域的发展是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实施扶贫跨区域“飞地抱团”发展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两者理应相互促进。习近平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6]。通过跨区域协作,能充分促进政策、土地、资金以及管理等发展要素的相互补充、优化配置,从而强化资源的集约利用、实现合作共赢发展。如平湖市与青田县联合创建“飞地”产业园区。平湖市毗邻上海,区位优势突出,同时工业经济发达具有产业优势;青田县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同时土地指标盈余,将两者特有的优势有机结合,通过评估合理制定成本投入比例,共同开展管理园区建设和运营工作,并建立后续利益分红共享机制。这一方面壮大了青田县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又破解了平湖市工业用地紧张的发展瓶颈,实现两地之间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主导”更要“协同”

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抱团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由政府单向主导推动扶贫工作的做法,开创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主体参与治理的新格局。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7]。一方面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市县飞地、镇街结对、村企共建的多元对口专题合作机制,同时联合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人力社保、群团组织等多部门协同合作,构建了平台共建、项目共育、资源共享、收益共创的协作体系。比如金华市从曾获得过省“千名好支书”荣誉的优秀干部中择优选择25 人,将他们聘任为市级治村导师,同时有266名拥有市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的优秀干部被挑选出来作为县级治村导师。各级治村导师联合起来成立了导师联盟,定期组织沙龙活动、书记论坛以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建立“1+3”师徒帮带制度,采取“区域化党建+治村导师”模式,核心为导师所在的村与周边5—10 个村联动,形成强村弱村抱团发展的党建联盟。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盘活多地的资源、资金、人才与技术等发展要素,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来激发农村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激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发展项目的精神状态。比如村里土地流转开发以后,农民以入股的形式转变产业股东,可以享受普遍高于独立经营的土地租金,同时还可以参与项目建设,实现租金、务工劳资双收益,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了。

三、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抱团发展模式使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但是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浙江省经济发展建设要求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

虽然浙江省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深入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新机制,高质量打好“消薄”攻坚战,但从整体上来看,当前省内村级集体收入总体上还是“维持型”收入,多数村还达不到可持续的“发展型”收入要求,村级集体经济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消薄”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充分,内生动力不足,工作思路不开阔,认为可以一“抱”了之、一“兜”了之,对眼前成绩过于乐观,产生麻痹松懈情绪,缺乏“返薄”的危机意识。同时少数结对帮扶的部门单位、企业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投入不足,没有在抓高质量项目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个别村“两委”班子主体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参与度不足,缺乏长远规划意识,缺乏创新发展思路,“等靠要”传统思想仍然存在,甚至班子不团结相互扯皮,形成不了合力,影响“抱团”项目的落地深化。

(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使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也很不均衡,甚至不平衡性有所加剧,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或偏远山区的农村集体经济仍然比较薄弱。虽然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抱团发展经营模式突破了地域局限、资源瓶颈和人才匮乏等限制发展性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村大多依靠县级联建项目、财政兜底或部门、企业结对帮扶,勉强完成“消薄”任务,项目收益率不高或者还未显现,创收增收渠道不多,收入仍不稳定。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经营性收入少、收入结构单一、创收能力弱的特点。浙江省农业厅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92.57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95.83 亿元,占比60.06%。与2016 年的55.28%相比,经营性收入占比提高了4.78个百分点,仍不够高。有些“抱团”项目投资回报率不高,资金回收周期较长,难以带来较强的“造血”功能;有些受国家政策调整、土地审批、项目资金、建设环境等因素影响,项目推进缓慢;有些村存在项目配套资金难题,在项目申报获批后无力落地实施;有些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流转、宅基地选位费和集体劳务承包差价等,缺乏长效性、稳定性,这些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已经“消薄”但仍存在很大的“返薄”隐患。

(三)集体经济债务负担较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承担了通村道路、居家养老、文化设施、公共环境、社会治安等大量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的开支,农村管理费用和社会公益等常规性支出属于刚性增长。与此同时,虽然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很大,但各种扶持工程项目一般仍需村里自筹部分资金予以配套,浙江省扶持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政策要求省、县、村三级按2∶2∶1分担,而且项目建成后运行维护费用很大,往往也由村级组织承担,以致出现一些“项目越建村集体负债越高”现象。另外,还有一些负债是之前的集体项目投资经营不善累积的历史性债务。浙江省农业厅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全省村级负债达2483.82亿元,比2016年的1950.84 亿元增长27.32%。其中,流动负债1702.82亿元,比2016年的1413.29亿元增长 20.49%;长期负债781 亿元,比2016 年的537.55 亿元增长45.29%。负债中,经营性负债227.63亿元,比2016年的210.82亿元增长7.97%;兴办公益事业负债204.15亿元,比2016 年的158.92 亿元增长28.46%。目前,虽然市县给予村贷款3 年的贴息补助,但3 年后贷款利息要村里自我承担,这对村集体经济来说将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化解债务工作严重阻碍村集体经济的后续发展,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不容忽视。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摆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清醒认识到成果是阶段性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仍然艰巨,部分村虽然能够实现“消薄”,主要还是依靠财政兜底或企业让利,方式较为单一、“消薄”质量不高、公共服务尚难以均等覆盖农村。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完善政策措施,以全面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为目标和任务。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持续深化做好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首要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抱团发展模式虽好,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难免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导致工作推进困难。要营造基层干部互学、互比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各地区干部相互学习交流,有节奏地总结各个地方发展的经验教训,拓宽干部眼界和思路。政府的资金项目要有计划地支持优秀的集体,促进他们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凝练地区特色产业,支持带动农村“抱团”经济持续发展。建立基层干部的激励评价机制,将干部的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进行有效衔接,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职,用干事创业的精神不断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双向流通挂职”机制,把优秀的干部下沉到村里任职,打通党政干部、专业人才以及村干部培养成长通道,构建“党建大联盟”工作协作方式,不断提高干部领导能力。同时,有效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以及驻村干部等的作用,进一步探索村党组织书记提任乡镇领导、招录公务员等途径,不断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素养及经济待遇,从而激发村干部全力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的重要保障是完善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扶持政策体制机制建设。区县一级政府要联合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研究,依据各村自然资源条件,制定符合各村特色的发展路线,同时乡镇政府还要深入各村进行调研并开展相应技术指导,以此来及时应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村集体经济的顺利发展,克难攻坚、补齐短板,科学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一轮发展计划,从“消薄”向“强村”转变。建立村级组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财政保障机制,设定一个村正常的“开办费”,即保障一个村级组织维持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保底性合理支出,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最低发展目标。二是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加大扶持项目优惠政策力度。要适当减免涉及村集体公共服务、公益事业以及村内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诸如土地使用税、行政审批费等费用;税收的减免优惠政策还应扩大到对集体经济发展有贡献的企业、社会机构以及个人。村级后续的债务化解工作是难题,村级公益事业、基础公共设施类项目建设与维护并重,整体统筹安排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减轻村级负担。对确实困难的村,应考虑取消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配套要求,或采取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实行全额资产性扶持。无论政策如何完善,最为关键的是确保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工作定期分析、常态督导和全程跟踪机制,保障项目落地和见效。三是健全奖、补激励机制,促进农民积极参与集体经济。农民是否愿意参与到集体经济中除要考虑自身所能获取的利益最大化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各项措施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方面,制定奖励和补贴政策,减少如资金或用地指标这样的直接补贴形式,代之以奖励性质的补贴,以此来提高各村的积极性,在农村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并且要把这些表现比较突出的村列为奖励的对象。另一方面,依据村里的具体情况逐步健全奖励制度,如奖励的方式、奖励的范围以及奖励的力度等,同时对所制定的政策也要及时传达到位,让农民及时了解,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参与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最后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一事一议”的奖、补政策,使程序更加规范化、运用更加常态化。

(三)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营管理效益

持续深化做好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营管理效益。首先,健全经济目标责任制。以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实行经营者收入与管理绩效相挂钩。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完善村干部结构性补贴制度,建立报酬与绩效考核以及创收奖励相结合的模式。经营状况良好、收入可观的合作社可以实行灵活的运营机制,如实行年薪制、风险抵押金制、股权激励机制以及对外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管理机制等,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经营者的动力。其次,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制度。采取“政经分离”的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在组织架构、选民资格、财务核算以及议事规则等方面与村民自治组织进行分离。对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规范财务预算、决算,对财务预算、财务分析、收益结算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加以规范;坚持资产公开制度,在每个重要时间点上对集体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保证集体资产使用公开透明,受群众监督。在村级集体人员的管理制度上,要坚持工资与绩效挂钩的原则,加强对村级集体人员的管理。完善村级集体项目管理制度,按照制度村级集体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工农产品,形成农业、工业、旅游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完善建立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要强调对责任主体的明确。政府要参与到集体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在政策引导、规划导向、资金扶持等方面发挥出政府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快集体经济转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再次,深化村级集体管理督查改革。积极探索与实践适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管理督查制度,探索建立“自查+督查+考察”制度,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要全面核查村集体的资产、资金以及资源,尤其是以贫困村为核查重点,重点查清楚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总体数量和使用情况,对不规范使用的集体资源要清查返还,做到账物相符。村集体“三资”排查的准确到位,可以为政府制定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和策略提供精准定位。二是加强审计监督机制。集体资产的台账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制作,全面详细登记各项资产及各类集体收入,杜绝集体资产不当流失。政府要定期全面严格地审计村集体经济的财务,及时复核问题部分,同时也要增加村级内部审计工作。各村也要注重对村集体财务和“三资”的监督工作,定期、公正和公开地公示财务,坚持村集体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群众的民主监督相结合。

(四)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营队伍建设

持续深化做好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是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营队伍建设。一是要立足自身,加强业务培养及后备队伍的建设。将农村中的致富能力强且思想政治素质比较高的农民发展为党员,把那些具有较强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同时又乐于奉献自我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班子里。要特别注重对村支书、村主任等基层组织带头人的业务能力的培训,让其学习农村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在人财物投入保障的前提下加强针对组织和农民个人的培训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种技能培训班,传授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技能,帮助农民获得诸如市场信息及经济动态收集和把控等能力。二是眼光向外,广开渠道招才纳贤,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第一书记机制,以及村乡贤人士等的作用,通过盘活各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撑,引导工商资本落户农村反哺农业。为了能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得到充实,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强、头脑灵活、有管理经验、有超前思想观念、能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的人才,要根据他们不同的优势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同时还要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可以通过提供高薪高福利、优惠政策和灵活的奖励机制来吸引社会有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政府通过统筹规划集体经济发展前景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方案,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及专业的管理经营人才进行合作。三是要强调人才对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要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扶持政策。从目前农村实践看,农村普遍缺乏各类专业化人才,尤其是既懂农村经济又善于经营和管理的人才。强化基层农村经济队伍体系建设,强化乡镇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和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优惠的引才、育才政策和机制,切实保障相关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发展。

总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按照“整体统筹、因地制宜”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提炼成功经验、整合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平台建设,有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抱团发展的多元共赢局面,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高村级集体可支配性收入,促进农村富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抱团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