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2021-01-12黄晓巍王亚杰刘玥欣徐岩刘丽芳王泽玉陈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寒凝心脉胸痹

黄晓巍,王亚杰,刘玥欣,徐岩,刘丽芳,王泽玉,陈颖*

(1.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心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0 引言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导致人类患病死亡原因第一的疾病,且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冠心病属中医学中“心痛”、“真心痛”、“胸痹”、“厥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畴,常称为“胸痹”[2]。冠心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合证型,依据疾病的症候、病因病机等将“胸痹”分型为:气滞血瘀、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痰阻心脉等证型[3]。寒凝心脉型冠心病是冠心病中医分型中发病率较高的证型,尤其在我国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等更为常见常以寒冷为首要诱因,复合多种交织错杂的因素,导致寒邪凝阻心脉,引发疾病[2]。中医药治疗心病历史悠久,对于寒凝心脉型冠心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

1 临床常用中药

1.1 复方汤剂

中药复方汤剂具有有效成分溶出充分、作用迅速、组方及用法用量可随病情变化而灵活变化的特点,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应用,目前仍为中医临床常用、效优的剂型[4]。娄亮[5]认为,心五行属火,而寒邪属水,且性阴凝滞,易伤心阳,遂多用温法治疗,临床多用当归四逆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祛风稳斑汤等复方,并在此基础上合用或加减。当归四逆汤源自《伤寒论》,袁琪旻[6]对72例寒凝心脉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皆给予基础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当归四逆汤,发现对照组中医症候改善总有效率为42.42%,而治疗组达73.53%,同时,治疗组心绞痛各项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及和硝酸甘油减停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枳实薤白桂枝汤载于《金匮要略》,为通阳散结、豁痰宣痹名方,邹宏等[7]对已公开的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发现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心绞痛的改善效果明显,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好转,可降低TC、TG和LDL-C,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2 中成药

中成药是在传统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剂型设计便于临床使用,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8]。对于寒凝心脉型冠心病,临床常用麝香保心丸、苏合香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等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具有芳香温通,理气止痛的功效,马灿丽等[9]以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为例,采用中药热敷内关穴联合麝香保心丸与西医基础治疗进行对照,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热敷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组的全血高、低切粘度以及血浆粘度均低于西基础治疗组(P<0.05),且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远低于西医治疗组,表明临床治疗中,热敷联合麝香保心丸有利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且治疗安全性高。董佰冰[10]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寒凝心脉证患者8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干预下加服麝香保心丸,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胸痛、畏寒肢冷等中医证候,且对血小板功能及心功能无显著影响。麝香保心丸原方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方中的冰片与苏合香配伍应用于许多中成药中,麝香性温而擅通达,对于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具有良好效果[11]。

2 外治法

2.1 艾灸

灸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特色疗法之一,艾灸为灸法的一种,历史悠久,施治灵活,为典型的中药外治法[12]。艾柱内的艾叶性温,味辛、苦,为温经止痛之要药,艾灸过程中,火力温和而持久,通过经络和腧穴起到治疗作用,达到活血行气、温经散寒、消瘀升阳等作用,切中中医寒凝心脉型胸痹病机[13]。张欣悦[14]以70例寒凝心脉型胸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艾灸组对照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药物组,艾灸组每日温灸膻中穴、巨阙穴、心俞穴、厥阴俞穴以及膈俞穴,通过红外热图拍摄分析心前区及神门穴、少海穴、内关穴、曲泽穴的温度变化与寒凝心脉胸痹症状的相关性,比较寒凝心脉胸痹症状积分,发现艾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表明艾灸治疗效果较复方丹参滴丸佳。艾灸在临床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患者时,不仅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方式,还可以作为外用手段辅助治疗。

2.2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作为中药外治法,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地临床青睐,经穴位敷贴给药,可避免胃肠道的刺激,减少给药次数,使药物迅速渗透皮肤深达人体经络脏腑,参与组织循环,具有血药浓度持久、药效维持稳定的特点[15]。穴位敷贴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穴位贴中药组成多选具有温阳散寒,宣痹止痛功效的中药,选取穴位多具温通心脉、调理气血功效的腧穴,于慧媛[16]选取吴茱萸和桂枝共为君药,细辛、瓜蒌、薤白为臣药,当归、川芎、红花、桃仁配合佐药,以炙甘草调和诸药,组成用于寒凝心脉证穴位敷贴用药,取穴则选择檀中穴、主天池穴、心俞穴、膈俞穴以及厥阴俞穴,通过观察60例寒凝心脉型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中医积分症候,发现穴位敷贴给药组总有效率达90.00%,与西医基础治疗组63.33%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穴位敷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心绞痛症状,能有效提高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

3 联合治疗

基于临床冠心病人多集中分布于中老年群体,病证复杂、病程长,且多伴有其他急慢性疾病,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联合用药、多药联合或多途径给药方法普遍。张庆红等[17]选取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麝香保心丸用于观察组,研究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及炎症因子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单纯给予瑞舒伐他汀相比,麝香保心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含量,对于TC、TG、LDL-C、HDL-C指标改善显著,炎症因子IL-1、IL-6、IL-10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中医理论讲究“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而中西联合用药在临床应用之中,可结合中西药各自的特点,以达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4 小结

冠心病在中医中属“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心痛为胸痹的表现,而真心痛则为胸痹之重症[18]。寒凝心脉型冠心病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一种,系由寒邪凝阻心脉引发系列症状;寒冷可致血管痉挛,为寒凝心脉型冠心病重要诱因,患者遇寒受冷时易发作或加剧,冬春时节以及寒冷北方地区人群高发。《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患者发病时常胸痛难忍,出现舌质淡红、苔白、脉紧或迟缓、气短胸闷、身出冷汗、手足不温、畏寒、心悸乏力等症候,时发时止[19,20]。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行,所以寒凝心脉型冠心病首要治则当为温法,根据病程发展应有侧重,以达到标本兼顾,根据患者病情多采用芳香温通法、温通散寒法、温经散寒法等,重者当施以回阳救逆法[5]。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针对不同分型辨证施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独到的价值。本文根据寒凝心脉型冠心病近二十年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归纳,发现寒凝心脉证临床常用中药类型主要为内服传统汤剂和中成药,外治法主要有艾灸法和穴位敷贴法,临床还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常联合用药或多种治法组合治疗。常用中药薤白、瓜蒌、当归、桂枝、苏合香、冰片、麝香等经不同配伍组合发挥疗效,在不同程度上切合寒凝心脉证的病因病机,以达到标本兼治;艾灸及穴位敷贴法各具治疗特色,在以“寒”和“凝”为主要特点的病证上发挥了其独特的疗效。

猜你喜欢

寒凝心脉胸痹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复方心脉佳对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腊节》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