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艺术教育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现状及对策

2021-01-10王海涛鲁金凤

高教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艺术教育新工科

王海涛 鲁金凤

摘  要: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卓越的新工科人才,需要重视艺术教育在人才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索艺术教育在学生能力塑造过程中的作用,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工科人才的核心能力,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新工科;艺术教育;反省思维;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S1-0140-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art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core ability to cultivate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excellent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ability through in-depth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ole of art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students' ability,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s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promotes the cor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talents, and promotes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art education; reflective thinking; the core competence

我国经济在经历四十年的发展后,进入了以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而这恰逢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支撑工业变革和发展的工程教育以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社会经济变革和科技产业革命历史性交汇的时代大背景下,教育部积极部署推进新工科建设,对新工科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程教育观念,以及高校新工科平台建设等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纲领性文件作为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即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指明了方向。

如何培养新工科人才,是当前新工科教育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1-5]。新工科背景下,不同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交叉融合日益增强,文理渗透越发广泛和多元,专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弱化。因此,在过去几年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逐渐演变成以问题为导向的超学科范式的人才培养模式[6-8]。超学科视角下的人才培育,人文科学尤其艺术教育在培养工科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7]。正确认识和把握艺术教育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培养具有卓越创新创造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价值。

一、新工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作用

新工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有助于激发工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力,在新工科人才创新、创意等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能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缓解由于枯燥的课程学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显著降低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9]。爱因斯坦说过:“逻辑思考只能实现从A到Z,而想象力则可以到达任何地方。”想象力是一种建立在发散性思维之上的能力,是创新创造活动中所必须的重要能力。而丰富的想象力正是艺术家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艺术创造性的源泉。因此,早在新工科的概念提出之前,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增强工科学生的艺术教育,促进理工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10-15]。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养成,让学生从艺术与人文的角度审视问题、与现实世界对话,激发学生的灵感,面对问题另辟蹊径,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从学科层次上来讲,艺术源于生活,本质上代表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无疑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在驱动力之一[16]。科技史学界一致认为,“文艺复兴”后的工业革命并非偶然,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活动,就不会有第一次工业革命[17]。在人类科技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通常是从猜想开始,最终通过严谨的逻辑推导和实验验证。科学技术的工作本质实际上是一个源于感性猜想,终于理性逻辑验证的过程。这种感性猜想-理性逻辑验证的思维过程,被称之为反省思维,是创新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18]。艺术家具象化而非逻辑的思维过程[19],对于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伟大的科学家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20],如牛顿素描绘画水平很高,爱因斯坦擅长小提琴。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的Ryan Campbell等人的研究显示[21],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反省思维意识的工程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形象化載体,传递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中问题的思考,其创作过程始终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分析反思,是一个充满了逻辑思维与思辨的过程。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工科人才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艺术品的创作是一个经不断打磨、反复实践探索的过程,而且艺术品要获得观众的共鸣,就必须客观反应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此,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工科学生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文理科泾渭分明,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艺术教育先天不足的状况。工科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专业理论课程逻辑思维性强,实践教学注重程序性和标准化,这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导致学生偏重逻辑思维、思维方式机械化,创新创造能力不足。

截至目前,国内有关艺术教育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甚至简单的将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人文素养,低估艺术教育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于艺术教育在理工科学生培养中的促进作用,缺乏量化的评价,甚至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关于艺术教育促进理工科人才培养的科学原理,涉及到脑科学、心理学和学习科学[22],需要不同学科的科研工作者通力合作,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如何科学量化评价艺术教育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艺术教育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在科学机制,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目前,艺术教育在工科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建筑、工业艺术设计等少数专业之外,几乎没有涉及。艺术教育一般通过通识类课程和课外活动进行,课程缺乏专业针对性,一般为艺术鉴赏类课程。艺术类课程通常是由艺术院系的教师开设,与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建设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开设面向新工科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是现在新工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工科学生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新工科人才的评价更注重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艺术教育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散性思维以及对塑造创新创造能力不可或缺的反省思维意识。针对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人文艺术素养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将艺术教育课程融入到学生培养方案中。其次建立由艺术学院教师和工科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针对特定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发艺术教育课程。基于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围绕提升创新创造能力这一目标,制定工程技术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突出艺术创意和实践教学。以具体案例解读和工作坊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考查方式应摈弃传统的考试、论文等方式,让学生以所学的知识,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最终产品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组建由脑科学、心理学、学习科学专业教师构成的科研团队,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跟踪评价机制,量化艺术教育在新工科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艺术教育促进新工科人才核心能力的内在科学机制。

四、结束语

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创造能力优异、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新工科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将艺术教育有机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科学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对实现我国工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增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以及工业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田金磊,牛志强,陈军.新工科背景下南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8):61-65.

[2]廖宜涛,廖庆喜,宗望远,等.“新工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20(1):70-73.

[3]李君,陈万明,董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路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2):29-35.

[4]梁家年,曾力,袁心平.工科大学艺术类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探微[J].高教探索,2012(4):80-83.

[5]白云鹏,王启要,庄英萍,等.探微知著,辟新为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49-53.

[6]E. Jantsch. Inter-and Transdisciplinary University: A systems approach to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J].Policy Sciences, 1970(1):403-428.

[7]尤立思,闵晓蕾,袁翔,等.超学科范式下的设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9):128-131.

[8]李斌,孟宪军,辛广,等.农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新农科与新工科交叉融合的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21(3):58-62.

[9]刘丹,王永柏,赵影,等.沈阳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6):530-532.

[10]方卫宁,何丽华.论艺术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J].交通高教研究,2004(2):25-27.

[11]于立军,梁春早,任宝平,等.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79-80.

[12]左家奇.试论工科高职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6(10):7-8.

[13]曾加荣,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128-129.

[14]李宏.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路径选择[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60-164.

[15]徐園媛.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14):177-179.

[16]H. Mohajan.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creation of a new global human era[M].2019.

[17]P.D.-H. Cort MacLean Johns.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Lost in Antiquity-Found in the Renaissance[Z].Cort MacLean Johns Ph. D.-HSG2021.

[18]U. Akpur, Critical, Reflective. Creative Thinking and Their Reflection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20(37):100683.

[19]F. Nake, S. Grabowski. Think the image, don't make it! On algorithmic thinking, art education, and re-coding[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Arts, 2017(9):21-31.

[20]R.B. Huey. On becoming a better scientist[J].Israel Journal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0(57):293-307.

[21]R.C. Campbell, D.D. Reible, R. Taraban, et al. Fostering reflective engineers: Outcomes of an arts-and humanities-infused graduate course[Z].2018 World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um-Global Engineering Deans Council (WEEF-GEDC), IEEE, 2018:1-6.

[22]金莺莲,徐光涛,刘新阳.学习科学:何以为教学创新注入活力——2013学习科学研讨会综述[J]. 遠程教育杂志,2014,32(1):20-24.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艺术教育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