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

2021-01-10刘承富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巧借故事,体会历史人物情感;巧用图像,再现历史真实场景;角色扮演,增强历史情感体验;实地调查,亲身触摸历史痕迹。

【关键词】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124-0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历史课程应当坚持用唯物史观阐述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人类优秀历史文化的陶冶,进而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根据以上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应立足于初中历史课程,科学地设计教学模式及教学活动,积极渗透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国家、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四个自信”,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巧借故事,体会历史人物情感

统编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史料真实、内容客观。但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只简单地重复讲述课本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那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家国情怀的渗透。对此,教师应该紧密围绕课本内容,引入更多的史实细节,让历史记载变得更鲜活生动,让历史课堂更富有趣味,让学生更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体会简单文字背后包含的强烈感情和深刻内涵,获得思想上的升华。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主要阐述我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史实,教材上编排的内容相对简单、客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且不易形成深刻印象。在讲到秦国崛起,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时,笔者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小故事:强秦以城求壁,蔺相如慨然为国纾难,奉璧到秦,视秦王无意偿赵城时以“璧有暇,请指示王”复取玉璧,借“秦恐璧破”而廷叱秦王,责秦国历代国君以“不坚明约束”,假借斋戒之计完璧归赵;秦赵渑池会时以“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力屈秦王,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保全赵国尊严。然而面对廉颇“必辱之”的无理取闹,蔺相如却每每避让,直到连自己的门客都感到屈辱请求离开时,才吐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心声,最终警醒廉颇,结为刎颈之交。从这个生动、翔实的历史人物小故事中,学生看到一个大智大勇的贤臣形象,而且故事可以拉近战国时代与现代世界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即使所处时代有所不同,但以身许国、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代代传承。

又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东晋的兴亡”这部分内容,教材简述了东晋王朝北伐失败的史实,学生对此很难形成深刻印象,甚至容易混淆知识点。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了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立志建功立业的故事,也讲了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时于中流击楫,发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的豪气干云,在收复中原大片土地后却被东晋皇帝司马睿所忌,在北伐失败后忧愤而死的历史事实。听到这样的故事,学生无不为祖逖的豪情与成就所鼓舞,又深为他壮志未酬而抱不平。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升华故事情感,引导学生体会祖逖满腔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逐渐加深家国情怀的渗透。

可见,紧密围绕知识点引入人物形象饱满、富有情节的历史故事,可以增加更多的历史细节,使简单的文字记载变得有温度、有活力,而学生通过历史故事,体味圣贤先烈的对话与事迹,更容易接受他们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巧用图像,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文字描述的故事纵然是跌宕起伏、绘声绘色,但直观形象的图片、影像视觉冲击更强,尤其是真实历史照片、录像的展示,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真实地佐证历史,增加历史教学的可信度。统编历史教科书中配有大量图片,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图、历史人物像、历史想象图、历史地图、历史场景图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挖掘更深层次的历史信息,辅助文字再现生动的历史,以达到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前,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项“回望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图片,并根据图片记录的信息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图。路线图绘制好之后在图中标注有关的知识点,如重要战役、重要历史事件、重大会议等。在教学任务的指引下,学生广寻资源,找到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如长征前的红军队伍合影、遵义会议旧址、夹金山和若尔盖水草地旧照、长征人员穿戴过的皮带和棕衣照片、红军在乌蒙山区的行军照片等,还收集了一些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毛主席在延安等主题的艺术作品。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配合展示学生提交的图片、视频,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场景的视觉素材,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红军长征这一壮举的印象,同时这些图像资料营造了真实的历史情境,学生浸入情境仿佛回到那个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这让他们更加理解“长征精神”的宝贵和伟大,立志学习红军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图片、视频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和鲜明性等特点,不仅能够传播知识,也有助于再现历史原貌,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加历史教学的感染力和可信度,帮助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

三、角色扮演,增强历史情感体验

历史学科的知识相对久远,与现代初中生存在明显的距離。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如果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往往浮于表面,无法形成深切的情感体会。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深入历史人物内心的表演活动或戏剧活动,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深入历史事件,走进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和历史人物对话,感受历史的温度,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内战爆发》一课时,笔者针对教材“重庆谈判”的内容,让学生小组预先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自行编写剧本、分配角色、设计场景,再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能够亲自演绎伟大的历史人物,学生兴奋且积极,他们基于历史事实编写独具个性化的剧本,在表演过程中也灌注了丰富的情感,极大地感染了“观众”。如某个小组中扮演蒋介石的学生使用不容置喙的语气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动”,而对国民党军队则要求他们“加紧推进”,这时“观众”席上传出一声“凭什么”,瞬间引发了“观众”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蒋介石”持双标态度。而当扮演毛泽东的学生慨然应允赴重庆谈判时,“观众”自发报以热烈的掌声;当饰演国民党一方官员发现谈判毫无准备时,观众席传来了“喝倒彩”的声音;当演员们表演谈判桌上双方的争执时,“观众”又露出紧张、沉着的表情。把教材上对“重庆谈判”的文字描述变成生动的角色表演,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不仅将学生迅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并且演员表演出残酷的争斗状态,更能感染学生理解当时局势的危急、环境的紧迫,进而深刻理解新中国的诞生何其艰难,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

科学设计角色扮演的历史课堂活动,能较好地渲染课堂氛围,起到准确切入、突出重难点的作用,使学生的情绪表达、情感发展获得正确的引导,进而快速融入课堂学习,并更加真切地触摸历史,感受历史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四、实地调查,亲身触摸历史痕迹

家国情怀的培养不能局限在短暂的课堂教学内,历史知识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通过实地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触摸生活中的历史痕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明确家国情怀的含义。

八年级下册编排有《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这一内容,教学该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文化变化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展开实地调查,并形成报告在课堂上展示。有小组从家庭中的科技文化入手,以“家庭四大件”为主题,调查不同历史时期家庭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用品,试图以家庭代表性用品的变化彰显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小组成员主要通过参观博物馆、采访老人、寻找老物件等方式收集资料,最后制作成PPT。第一张幻灯片展示了20世纪50到70年代的“四大件”: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第二张幻灯片展示的是80年代的“四大件”,分别是黑白電视、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第三张幻灯片展示的家庭用品已不止四件,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家庭电话等。讲解的学生笑着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生产了越来越多的家电用品,已经很难选出四大件了,我们小组争论了好久,家人也说法不一,只好把大家认为值得入选的产品都放了进来。”这一席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大笑。当翻到新世纪的一页时,画面上更是爆炸般地出现了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私家汽车等种类繁多的生活用品,讲解的学生总结道:“或许我们的选题不够恰当,因为时代越发展,新生事物就越多,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很快就变成了最普通的日用品,甚至很快就过时了,现在科技更为发达,根本选不出公认的‘四大件’。所以,‘四大件’只能成为一个象征,它们不能代表我们的生活和理想。”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沿着历史的痕迹,深切感受我国科技文化从无到有、人民生活从贫困到富足的发展变化过程,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每名学生的心中。

家国情怀几千年来始终贯穿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传播优秀文化、渗透家国情怀、培育核心素养的历史重任,教师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历史故事讲述、真实历史图片展示、角色扮演及亲身调查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家国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发愤图强,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逐渐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刘承富(1976— ),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东新区第三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