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经典诗词吟诵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1-01-10黄惠仙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吟诵寓教于乐诗词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低年级经典诗词吟诵进课堂的教学策略,建议教师寻找教学契机,采用课堂教学研究、访谈调查、开展实践活动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吟诵的兴趣,同时渗透诗词吟诵的知识,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中掌握诗词吟诵的方法,在吟诵中识记经典诗词并深刻感受诗词的内涵。

【关键词】吟诵 课堂教学 寓教于乐 诗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42-03

当前使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生必备古诗词达129首(篇),相比旧教材的必备古诗词75首(篇),有了大幅的增加。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对学生学习古诗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下古诗词的教学方法陈旧,加之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教师很难指导并检查学生的识记落实情况。

吟诵是古人学习经典、蒙学、诗词、文赋的基本方法。古人从学龄时期便通过富有韵律的吟诵方式学习诗词文赋,在反复吟诵中将深奥的诗句、诗词中的情感等印刻在脑海里。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生活的历练,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就有拨开云雾见月明的豁然开朗。学习吟诵诗词,就好像是打开学习古诗词的另一扇“窗”,透过这一扇“窗”,去感知经典诗词的魅力,去深入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和内涵。为了更好地解决古诗词的识记问题,笔者探究将吟诵引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渗透吟诵的知识,让学生熟悉吟诵技巧并通过吟诵更深刻地领会古诗词的情感内涵。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吟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吟诵已经回归语文教育了,且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也开始了吟诵教学的探索。为了让学生了解吟诵、对吟诵产生兴趣,笔者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

(一)寻找契机,介绍吟诵

为了将吟诵引荐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吟诵的作用和意义,在学习唐代诗人李峤的《风》时,对这首古诗进行赏析后,笔者便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古代的文人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朗读诗词的,他们主要的读书方式是吟诵,你们想不想了解呢?”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在网络上搜索了关于《风》的吟诵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不少学生观看之后,开始哼唱起来。

笔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理了关于吟诵的教学课件,并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简单介绍了吟诵中要注意的平仄、韵脚,以及吟诵就是通过声音延长、顿挫的方式来传递诗歌的含义及情感等。

(二)科学规划,鉴赏吟诵

为了让学生对吟诵有更直观的认识,笔者在网上下载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应学古诗的吟诵视频《咏鹅》《悯农》《画》等。每次晨诵课上,笔者会利用5分钟时间,播放这些古诗吟诵视频,让学生认真聆听。每当学生用心聆听,努力模仿吟诵时,笔者都会夸贊他们。笔者通过合理安排,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吟诵,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吟诵古诗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吟诵的热情。

(三)以赛促学,趣味横生

吟诵的基本规则是平声悠扬而延长,仄声猛烈而短促,而且入声归仄,韵脚拉长。吟诵诗词是在诗词格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对诗词格律的知识储备较少,但是他们已经系统学过汉语拼音,都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四声调。因此,在系统学习和吟诵诗词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了诗词格律中的平仄,即现在汉语中一声、二声归平声,三声、四声归仄声。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入声暂时不做讲解,遇到入声字时指出即可。

经过简单讲解后,笔者主要通过开展“我对诗词知多少”的系列比拼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并巩固诗词格律知识。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开展诗词比拼活动,有小组赛,也有个人赛。通过通关游戏、限时抢答、四人挑战等形式,学生在“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等学过的诗词中标出二、四字的平仄,找韵脚。在每次比拼中,笔者都给成绩前十名的学生颁发“最美诗词达人”荣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诗词格律知识的兴趣,从而为吟诵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授之以渔,技能迁移

古人学习吟诵,是在私塾里跟着老先生反复地吟诵,从而掌握吟诵的规律并记住诗词的内容。因此,为了让学生学会吟诵,教师需要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的吟诵知识。

(一)学习平仄,抓准节拍

吟诵讲究平长仄短,入声归仄。汉语拼音的一声、二声归平声,三声、四声归仄声,平声长,仄声短。入声属于古声调,现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声调中。教学吟诵前,需提前帮助学生标出诗句里的入声字。“平长仄短”有以下特点:平声的三种代表符号“-、—、——”在吟诵中音长分别相当于“一拍(一、三、五字)、两拍(二、四、六字)、四拍(韵字)”,“|”代表仄声,音长相当于“半拍”,“!”代表入声,音长相当于“四分之一拍”。

为了让学生在吟诵时抓准节拍,感知平仄有声音延长、顿挫的变化,教师应提前在古诗中标出对应的平仄符号,根据古诗中的平仄,指导学生结合手势动作来抓准平仄的节拍。如平声字配合的动作是,手掌平举胸前,从左往右平移,边读诗句,边对应打出一拍、二拍、四拍的音长;仄声字配合的动作是,手掌从上往下一打,打出二分之一拍的音长;入声字配合的动作是,右手食指快速向外一指,打出四分之一拍的音长。读出平仄音长的同时配上动作,旨在让学生更直观地意识到平仄音长的变化,且用动作辅助抓好平仄的节拍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如果在吟诵前,学生能根据诗句的平仄读出音长的变化,并能用打拍子的方式来辅助,那么在吟诵时,学生就更容易抓准平仄的音长了。

(二)学习套调,吟诵诗词

基本调可以用于吟诵任何诗文,对于不同的诗歌,只需根据字句的平仄和诗句传递的情绪进行微调。总的来说,可以做到“一调吟千诗”。对于刚刚接触吟诵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用一种吟诵调来练习吟诵诗词。在学生熟悉基本吟诵技巧后,可以多学习几种吟诵调,进而达到用几种吟诵调来吟诵诗词的水平。我们可以让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会学生哼唱基本的吟诵调:五言诗的一个吟诵调和七言诗的一个吟诵调。

1.五言诗的吟诵学习

五言诗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诗,则第一、四行第二个字拖长,第二、三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仄声)诗,则第一、四行第四个字拖长,第二、三行第二个字拖长。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为例。这是一首平起五言绝句,诗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娃、莲、踪、萍”需要拖长,即平声的两拍;入声字“白、不、迹、一”为四分之一拍;韵字“回、开”为四拍。关于这些技巧,教师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吟诵指导,但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

在学生学习吟诵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池上》的画面,以诗画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平仄的规则,套上吟诵基本调,便可以练习吟诵了。学生在吟诵过程中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左顾右盼,还可以用手势打一打节拍。

2.七言诗的吟诵学习

七言诗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一、四行第二、六个字拖长,第二、三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第一、四行第四个字拖长,第二、三行第二、六个字拖长。

以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为例,这是一首平起七言诗,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明、纷、人、家、童、花”需要拖长,即平声的二拍;入声字“节、欲、牧”为四分之一拍;韵字“纷、魂、村”为四拍。在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按照吟诵的平仄规则,套上吟诵调就可以练习吟诵了。

(三)结合器乐,锦上添花

吟诵与乐器结合在一起,吟诵的音韵会变得更加饱满。具体来说,在学生吟诵诗词时,可以适当利用古筝、电子琴等乐器来伴奏,这样可以将器乐的旋律和吟诵声调相互融合在一起。如果学生在音乐课上练习吟诵,且吟诵时由音乐教师来伴奏,那么他们对吟诵调的把握会更准确。

在指导学生吟诵汉乐府《江南》前,笔者和音乐学科张老师沟通,在运用基本曲调的基础上,根据《江南》诗句的平仄确定了本首诗歌的伴奏曲调。当学生学习吟诵《江南》时,邀请张老师到课堂上用电子琴演奏曲调,学生依着伴奏大胆吟诵。有了伴奏,对初学吟诵的学生来说就好像多了一根指挥棒,更容易把握吟诵调。如果是授课前确定好曲谱,教师则可以将电子琴、古筝等器乐演奏的旋律录下来,吟诵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演奏旋律进行吟诵学习。这样操作也是灵活可行的方式。

(四)舞之蹈之,熠熠生辉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在吟诵的过程中,结合诗歌的意境加上一些舞蹈动作,相映成趣,则会形成一个亮点。这样既可以增加吟诵的趣味性,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江南》是汉乐府中的相和歌。相和歌的特点是一人唱、三人和,执节者而歌。因此,在吟诵《江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唱和的方式来吟诵,还可以为之创编一些采莲的、鱼儿在水里嬉戏的舞蹈动作。这样吟诵诗词,趣味性增强了不少,同时也能让学生对采莲的情境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对于富有情节性的诗歌,在吟诵的过程中都可以尝试加上适当的舞蹈动作,正所谓“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三、体验活动,运用提升

为了提升学生的吟诵技能,语文教师可以科学规划、巧妙设计活动,为学生创设接触吟诵的机会。

(一)开展活动,学以致用

每天晨诵课可以安排五分钟的吟诵时间,让学生用吟诵的方式来复习古诗,因为吟诵就是最传统、最质朴的读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号顺序,每天让两名学生轮流主持五分钟吟诵活动。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吟诵活动的主持人。活动开始时,先由两名主持人简单讲解吟诵要领,再由主持人展示吟诵,接着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吟诵。五分钟吟诵活动,可以吟诵两首诗歌,每次吟诵的诗歌内容都不同。这样简单的五分钟吟诵活动一旦形成常规,就能让吟诵在课堂中扎根、发展。

教师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安排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主题吟诵活动,让学生运用最古朴的读书方式来吟诵相应主题的诗歌。在每一次的主题活动中,还可以邀请家長代表参加,让家长们参与到吟诵经典的活动中。在去年的重阳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吟诵与敬老相结合的“重阳节诗词吟诵会”,邀请学生家长和老人代表参加。学生有的是个人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的三人一组,或五六人一组吟诵与重阳节有关的课外诗词。因为有些学生选择了《九日登高》《九日龙山饮》等课外古诗,所以需要教师在活动前做指导、彩排才能登台展示。这个活动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更加重视,活动效果令人满意。当然活动前的彩排和准备也确实费了不少功夫,但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提升语文素养,还是值得的。

(二)亲子活动,快乐吟诵

为了营造浓厚的吟诵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结合“我们的传统节日”“感恩”“奋进”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开展线上吟诵活动,鼓励学生坚持吟诵。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进行点拨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持续吟诵的兴趣。

到了中秋佳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我邀明月来吟诵”线上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将吟诵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参与评比。有的学生邀请爸爸妈妈参与视频录制,一起吟诵;有的学生带着弟弟或妹妹一起吟诵古诗。在这次线上活动中,邀请了五位家长组成评委团。评委从个人风采、吟诵神韵、舞台效果等方面打分,最终评选出三个家庭组“最佳诗情画意吟诵奖”、五个家庭组“趣味盎然吟诵奖”。这次的线上亲子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参与吟诵古诗词,能够让经典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让经典文化绽放其魅力。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润泽心灵,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要充分利用古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不断挖掘经典诗文的人文内涵,调动学生的吟诵主动性,提高经典吟诵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利用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熏染学生的心灵,进而唤醒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吟诵的艺术魅力如老树开花,生机盎然。随着吟诵队伍的不断壮大、吟咏之声的不断回响,吟诵的艺术便有了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经典诗文吟诵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8ZJY2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惠仙(1989— ),女,汉族,广西宾阳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中兴小学,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方向。

猜你喜欢

吟诵寓教于乐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吟诵,拥抱经典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