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的探究

2021-01-10农大明苗玥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农大明 苗玥明

【摘要】本文分析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的意义,提出要确立启蒙性的课程目标、选择活动化的课程内容、形成多样化的课程实施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构建全面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以保障职业启蒙教育得到实施。

【关键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学校社团活动课程 职业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17-02

职业启蒙教育作为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和认识职业,形成初步职业意识,引导其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与思考的教育活动,不仅是个体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必由之路。虽然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中小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职业启蒙教育较为忽视。绝大多数学生对自我及社会职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在升学和专业选择时感到迷茫。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十分迫切。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居多的学校,相较于其他公立或私立中小学来说,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学生主要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其家长学历水平较低,且家庭条件有限,很难通过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系统指导。因此,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学生更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引导与规划,从而帮助其更好发展。学校社团活动课程,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一,其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天然优势。本文主要就如何将职业启蒙教育内容融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提供一种思路。

一、确立启蒙性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衔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桥梁,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更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手段。职业启蒙教育重在对青少年儿童进行职业启蒙,为青少年儿童职业生涯发展奠基。中小学社团活动课程是一种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的自主性课程,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中小学社团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发展。要在中小学社团活动中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其前提是要确立启蒙性的课程目标体系。也只有确立了课程目标体系,才能使社团活动课程目标与职业启蒙教育目标契合。首先,明确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坚持学生主体性、自主性、启蒙性的课程价值取向。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文化现象上的经验描述,它必须具有价值取向。因此,融入职业启蒙内容的社团活动课程除保持社团活动课程本身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课程价值取向外,应融入“启蒙性”的课程价值取向。总之,融入职业启蒙内容的社团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多种蕴含职业元素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而非职业训育。明确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坚持学生主体性、自主性、启蒙性的课程价值取向,这是融入“职业启蒙”的社团活动课程目标体系建构的前提。其次,应遵循课程目标设立的依据,构建符合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社团活动课程目标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分年龄阶段,从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确立具有职业启蒙价值意蕴的社团活动课程目标。例如,将提升中小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与了解,增强中小学生职业基本技能,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的职业兴趣等目标纳入学校社团活动课程目标体系。

二、选择活动化的课程内容

自主性、整合性和实践性是社团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体现在社团活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社团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的,没有具体的形态。然而,目前中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课程内容学科化、知识化倾向,一些学校将社团视作课本知识的继续,把社团演绎成课堂教学,披着社团活动的外衣,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甚至强制学生加入某一社团或者禁止学生加入文体类社团。需要明确的是,社团活动课程绝不是课堂或知识灌输的延伸和形式转变。社团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实施途径。其课程内容应以活动为中心,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实现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因此,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中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应在明确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与地位的基础上,发掘学校现有社团活动课程中具有职业启蒙性的课程内容。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和职业启蒙价值,并选择符合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学生文化特质的活动内容,将其融入现有的社团活动课程内容中。此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实践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选择体验某一种职业,扮演某一种职业等活动化的课程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实践更直观地了解职业知识、培养职业兴趣、提升职业技能、树立职业意识,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形成多样化的课程实施形式

社团活动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整合性、实践性、延续性、开放性的特征。因此,在实施社团活动课程时要坚持并突出社团活动课程实践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以丰富多样的课程实施形式来开展社团活动课程。但目前中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例如“国学经典诵读社团”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一起分享一篇美文等。这种将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固定化、模式化的做法十分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将职业启蒙融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应在把握社团活动课程自主性、实践性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丰富课程实施形式。首先,拓宽社团活动课程实施空间,实现社团活动课程从室内到室外,从校内到校外的空间拓展。尝试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社會当中。例如参加环保社的同学可以走出校园,参与到环卫工人的工作中。让学生在同环卫工人的工作中,体验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的职业性质、艰辛,从而较好地提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次,在具体形式上实现“百花齐放”的课程实施新样态。让学生在职业体验、角色扮演、实地考察、职业大讲堂等多样化课程实施形式中,实现其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启蒙。

四、坚持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是了解与诊断课程、判断课程目标完成度及成效的重要手段。因此,良好的课程评价方法是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应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但由于许多社团活动课程内容具有外显性,学校对社团活动课程的评价习惯采用社团活动展示的总结性评价方法。这种以外显化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对那些例如义工社、实践社等成果不太外显的社团有失公允。因此,在将职业启蒙内容融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社团活动课程,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第一,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融入职业启蒙教育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时,既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做出及时评价,也要采用总结性评价对课程实施结束后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兴趣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课程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反馈。第二,目标性评价与游离性评价灵活运用。社团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的生成性,因此,对融入职业启蒙教育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时,要灵活运用目标性评价和游离性评价,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行恰当的评估。第三,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互补充。社团活动课程具有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的特征,在对融入职业启蒙教育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的评价上,要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表现等具体情况进行客观真实地记录。同时结合量化评价,在社团活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科学评判。

五、构建全面化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任何课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面完善的保障体系。融入职业启蒙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要想得到顺利实施,需要构建全面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第一,完善学校社团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度。明确学校社团活动课程的课时,保障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课程的时间。协调各种社团的平衡发展,利用有效资源,关注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加入合适自己的社团。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学校与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等合作,拓宽课程实施路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馆合作的长效机制,为融入职业启蒙教育的学校社团活动提供场地、人力和物力。第三,开发学校课程资源,创设具有职业启蒙意蕴的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創设不同主题的活动角、活动场馆以构建融入职业启蒙内容的学校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同时,挖掘学校现有社团活动中的职业启蒙价值,合理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第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师资的支持。因此,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人力资源保障。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升其职业启蒙教育素养;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人员等加入学校兼职教师队伍,为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吸收和引进优秀教师,不断壮大教师队伍,保障职业启蒙教育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得到顺利实施。

总而言之,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中具有现实意义、时代价值和天然优势。因此,在融入职业启蒙教育的社团活动课程中,要确立启蒙性的课程目标,选择活动化的课程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课程实施形式,坚持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构建全面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这是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的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马治国,周常稳,孙长梅.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迫切性与可行性探析[J].教育探索,2016(1).

[2]张朝泉.中小学社团活动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教师,2020(20).

[3]程龙.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9(12).

【作者简介】农大明,壮族,广西天等人,正高级老师,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苗玥明,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李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