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方法

2021-01-10

饲料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牛群母牛

纪 楠

(葫芦岛市兴城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125100)

牛科的所有动物均会感染牛布鲁氏菌病,同时在偶蹄类动物当中也具备一定的传染性。此类病症的主要传染原因源自于流产奶牛,不仅会使妊娠母牛流产,还会引发公牛的睾丸炎以及副性腺感染等问题,治疗过程较为困难,所以目前需要以防控为主进行治理。

1 流行性特点

1.1 病原

布鲁氏杆菌属于牛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其发病率较高,且不受机体类型的限制。当牛群携带相应的病菌或者已经摄入感染源时,就会感染牛布鲁氏菌病。而对于健康的奶牛来说,若摄入了布鲁氏菌的垫料、牧草等物质,或者舔舐了受到感染的胎衣,就会带来严重的感染问题。

1.2 流行特点

牛布鲁氏菌病是通过感染布鲁氏菌的流产母牛所引起的,当已经感染的机体接触到了健康牛群之后则会引发牛布鲁氏菌病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发病态势。牛布鲁氏菌病不仅可以在牛群、猪群以及羊群当中传播,在野生动物当中也较为多发。牛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为肉牛以及奶牛等产业都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并且逐渐成为了病菌防疫以及处理工作当中的重难点内容。现阶段不同的区域都出现过牛布鲁氏菌病,部分地区已经针对此类疾病实现了根除,而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仍较为严重,应在加强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对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力度。

2 防控方法

2.1 制定完善的根除计划

2.1.1 分析感染流行以及分布情况

为了实现对牛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治,应以制定完善的根除计划作为防治工作的开展依据,并在制定计划之前,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地了解,针对高度流行以及未知的流行区域设置合理的控制程序。此外,还应对流产牛的机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对牛群养殖场、产品流通市场以及牛群屠宰场进行全方位的勘察,明确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及分布情况。

2.1.2 实现疫苗接种规模化

在第一批牛布鲁氏菌病灭活疫苗使用过后,用S19株进行代替,这是由于S19株属于牛布鲁氏菌病菌种的变种,且毒性较弱,但其自身具有较高的抗原性。此外,粗制菌株也可以运用到疫苗接种的过程中,由于此类菌株在与毒力菌株进行血清学实验时,并未出现交叉反应,因而可以对已经检查并核实血清学反应呈现阳性的动物实施疫苗接种工作。

2.1.3 适时开展检疫、清除、隔离以及屠宰等工作

当牛群的强毒株血清学反应呈现出阳性时,则需要对此类机体进行隔离或无害化处理,避免病菌的扩散。此外,在消除的过程中,还应结合牛群的监测水平,并对市场以及屠宰场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切实提高消除环节的监测水平。

2.1.4 确认疫病清除结果

当某区域具备完善的申报制度,并彻底屠宰了血检呈现阳性的机体之后,确定并未使用免疫接种,且此区域的牛布鲁氏菌病感染几率在两年之内,不会超过0.2%的数据限制,那么则可以判定此区域的牛布鲁氏菌病清除工作符合防治标准,进而才能宣布牛布鲁氏菌病已经被彻底清除。

2.2 在爆发牛布鲁氏菌病后的局部控制

在产生牛布鲁氏菌病疫情时,应将疫情控制在养牛场内,避免疫病继续扩散,并在最大程度上对流产的母牛进行隔离,通过对牛舍以及用具的全面化清洁与消毒,科学地处理已经受到感染的病料,阻止病菌的传播。在母牛产犊或者流产之后的4~14 d,应将阳性机体全部隔离,有助于降低养殖场的发病率。当牛群受到感染之后,可以在其幼犊时期接种疫苗,当确定机体的感染率具有明显的下降情况时,再对阳性机体进行屠宰。当牛群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时,还会伴随着流产的现象,应结合有效的治理措施,抑制疫病的蔓延,对流产和阳性机体隔离之后,将受到污染的材料进行清洁并消毒。另外,在隔离并处理患病机体之后,养殖场的机体数量会有所下降,可以通过引进已经接种疫苗的青年牛和犊牛,并进一步的血检,观察疾病的活动情况,对阳性机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3 结语

牛群养殖场的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做好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工作,并在同步完善其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养殖场牛群以及人员的防护,避免防控阶段出现疏忽的情况,最大程度上实现对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进而在避免经济损失的同时,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牛群母牛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与牛共眠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