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畜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方法

2021-01-10

饲料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菌苗芽胞病畜

李 旭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110032)

炭疽是一种急性疾病,病原为炭疽杆菌,含有此菌的材料暴露于空气中时,便形成芽孢,被其污染的自然环境能保持很长时间的传染性。本病主要以败血症、骤然死亡以及尸体天然孔渗出油状血液为特征。

1 流行病学

来自土壤传染的爆发,常出现于气候大变化后,例如久旱之后逢大雨以及环境温度经常高于15℃的温暖地区。发病诱因包括在干旱季节频繁地采食坚韧带刺的草料而擦伤了口腔黏膜,以及在严重污染的地区的水坑旁限制性地放牧。所有的脊推动物皆可发生炭疽,但以牛和绵羊最为常见,山羊和马次之。人的易感性介于上述动物与具有相当抵抗力的猪、犬和猫的中间状态。

身体的传染门户为食入、吸入或通过皮肤侵入。虽然一般认为动物的感染是由于食入了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但对其确切的传染方式常难以确定。实际上,食入强毒炭疽芽胞的实验性感染未必全都成功。虽然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容易促进其感染,但即使没有这样的损伤也能发生感染。家畜放牧在草长得稀疏的牧场时,本病发病率的增高,很可能是由于吃了污染的土壤并损伤了口腔黏膜以致易遭细菌侵入这两方面的原因所致。家畜能直接从污染的土壤或生长在污染土地上的粗饲料中,或从污染的骨粉、蛋白质精饲料中,或从传染性的排泄物、血液或其他物质中,掘食并感染本病。猪爆发炭疽往往可以追踪到是由于吞食了具有传染性的骨粉或尸体。制革厂的流出物、受感染的尸体以及土壤被炭疽杆菌污染地区发生洪水,都可使饮水遭受污染,最终导致家畜发病。

常见刺吸蝇及其他昆虫携带炭疽杆菌而导致的本病传播已被实验所证明。它们只是机械性地传播,在被刺蛰的局部表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受染地区呈在夏末及秋季发病率最高的趋向,可能是由于当时蝇数增多的缘故,但更为可能的是,当时较高的温度使土壤中的炭疽杆菌得以营养增殖的缘故。也有许多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炭疽的报告,这很可能是由于接种了不够致弱未充分减毒的芽胞之故。偶尔也会发生创伤传染的情况。

在一个地区内,炭疽杆菌的传播也许是通过河流、昆虫、犬或其他食肉动物、野禽及受染动物粪便的污染而引起的。本病传入一个新的地区,一般是通过污染的畜产品,诸如骨粉肥料、皮毛、羊毛或污染的精饲料或饲草。

本病分布于全世界,由于土壤、气候及防控效能的不同,在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病率有所差异。该病常局限于特定的地区即“炭疽区”,在那里呈地方性流行。多数国家由于对疫区的易感动物进行预防接种,此病在当地的流行性已经减少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但在个别的畜群此病仍可造成重大的损失。虽然对本病的易感性以反刍动物最高,马和猪次之,但所有的家畜都可呈现较高的发病率。本病除对猪外的其他动物几乎均为致死性的,并且对猪导致的死亡率也是最高的。

2 防控措施

保持环境卫生是防止炭疽扩散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仔细地处理传染材料至关重要。患病的尸体不要剖开,连同其排泄物污染的垫草及土壤均应立即焚毁或埋葬。埋葬至少得有两米深,还应撒入足够的生石灰。对所有的可疑病畜及接触过病畜的动物都必须隔离,直至再无病例出现后两周方可解除隔离。被污染的牧场应置于检疫控制范围,禁止家畜移动。在检疫期间,对与病畜密切接触过的动物注射高免血清,可以防止更多的损失。对厩舍、兽皮、骨粉、肥料及毛的消毒更需要仔细。若在芽胞形成之前立即进行消毒,则用一般的消毒剂或加热(60℃)都足以杀死炭疽杆菌,可用于剖检室或屠宰场污染地面,消毒效果满意。若已形成芽胞(即在菌体暴露于空气中数小时内),则使用一般的方法几乎都不能消毒,强效消毒剂,如5%来苏儿,接触芽胞至少需2 d才能杀死,高浓度的福尔马林或5%~10%氢氧化钠溶液也许更为有效。过乙酸是一种有效的杀芽胞剂,若在土壤中用量适当应用(8 L·m-2)也可有效灭菌。污染的服装应浸泡于10%甲醛溶液中消毒。鞋的消毒最有效的方法是,置于塑料袋中再充以环氧乙烷来消毒。

动物免疫现已广泛地用作一项防控措施,且多种类型的菌苗都有效。现在最成功的菌苗是用毒力弱而能形成芽胞的弱毒菌株所制成的一些菌苗。此类菌苗的优点是,形成芽胞的特性有利于长期保持菌苗的活力;缺点是,各种动物对同一种菌苗的易感性有差异,并可因接种而发生一些病例。这一缺点,可根据不同的动物与情况来制备毒力不同的菌苗得以克服,或加入皂苷或在这种赋形剂中再加入饱和盐溶液,以延缓其吸收。这种菌苗克服了接种发病的危险,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在绵羊中至少能保持免疫期26个月。需要注意的是,菌苗接种后可出现热反应,奶牛产乳量降低,还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当出现这些反应时应避免注射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以免干扰免疫力的产生。

另一种接种方法是,使用无荚膜能形成芽胞的一株炭疽杆菌培养物的无细胞滤液,将其作为一种水溶液行皮内注射,或将其作为1种抗原吸附于胶态的氢氧化铝进行皮下注射。这种菌苗不会引起炭疽,但其免疫持续期较短,在牛中仅为3~6个月,尚需改进。这种菌苗需注射2次,虽可产生较长的免疫期,但费用成本较高。在疫区,需要对所有的家畜每年都必须再接种;在以前无病的首次发病地区,对密切接触过病畜的所有动物都应用高免血清治疗或接种菌苗;在一直没有发病的地区,一般不主张接种,因为有传入本病的可能性,此时使用一些较新的无毒菌苗可能会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采用防控炭疽爆发的措施以及菌苗的选择,主要依据当地的法规与经验。若怀疑供应的大量饲料曾被炭疽芽胞污染时,则应对家畜预防接种,按种后2~3周可继续饲喂这些饲料。

猜你喜欢

菌苗芽胞病畜
紫苏不同组织中内生芽胞杆菌的多样性与分布特性研究
单细胞分析研究二氧化氯对杀蚊细菌球形赖氨酸芽胞杆菌芽胞的影响
款冬无菌苗的扦插与分株繁殖※
高压热杀菌技术灭活细菌芽胞机理研究进展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