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养鸡业中鸡痘的防治

2021-01-10岳苗苗

饲料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鸡雏鸡鸡舍

岳苗苗,刘 凯

(1.泰兴市宣堡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泰兴225431;2.泰兴市张桥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泰兴225411)

在现代养鸡当中,鸡痘属于一种高发的接触性传染性,此病具有急热性的发病特征,病鸡身体上毛发稀少处可明显见到痘疹,口腔或咽喉各处存在纤维素性坏死假膜,雏鸡是鸡痘病的易感群体。鸡痘是多年来一直危害鸡养殖的疾病之一,本文对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简要阐述,结合诊断结果,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仅供参考。

1 发病原因

鸡痘病毒是诱发此病的直接原因,而蚊虫叮咬是鸡痘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在蚊虫体内存活10~30 d,一旦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其他易感鸡群,便会导致其感染鸡痘病。鸡舍内饲养密度过大或是通风效果不佳、鸡舍温湿度不适宜、营养供应不充足均会加剧诱发鸡痘病,同时鸡啄癖也是主要的诱因之一。此外,若是免疫接种管理不严格、免疫失效均会加重鸡痘病的感染率。

2 流行特点

1月龄以上的鸡群、产蛋前未接种疫苗或接种不成功的鸡群是鸡痘病的主要危害群体。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鸡痘病可分为3种类型: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通常蛋鸡感染此病后先是皮肤出现丘疹,若未及时控制与治疗会波及眼部,导致眼部易流泪且存在泡沫,此后,病鸡会出现呼吸受阻或喉头产生黄色假膜从而导致病鸡死亡。

3 临床症状

3.1 皮肤型的发病症状

皮肤型病鸡的面部、眼皮、口周、头冠以及肛门等处毛发稀少部位可见明显的水疱样结节,颗粒较小且呈黄白或灰白色,结节干燥后会结痂,多个结痂会演变为疣状痂,高出皮肤后会形成痘,去除痂皮后可见出血病灶。通常结痂的痂皮会保持21~28 d,脱落后会形成偏灰白色的疤痕。若鸡龄较大其体重会有所下降,若为成年蛋鸡,则会对其产蛋率产生不利影响。

3.2 黏膜型的发病症状

黏膜型发病常会在病鸡口腔、气管或食道等处的黏膜上出现结节,发病初期结节较小且呈黄白色,结节连片后会在黏膜外层会形成似干酪、颜色偏黄白的假膜,将之撕去可见出血性溃疡面。口腔丘疹或溃疡会影响鸡进食,会使之体重下降、精神状态不佳,从而导致发育滞缓。雏鸡发病后,超过一半的病鸡会死亡。

3.3 混合型的发病症状

同只鸡身上出现了皮肤型、黏膜型两类症状,或同群鸡分别存在这两类症状,便可认为此鸡群为混合型发病,这是对鸡群危害最为严重的发病类型,症状可参考以上两种类型。

4 病理学诊断分析

4.1 皮肤型鸡痘的病理特征

病鸡表现的下层毛囊或上皮增生处产生初期湿润、后期干燥的圆形、形状不规划的灰色或暗棕色结节,并且干燥结节剖片有出血点,干燥后湿润会脱落,可确诊为皮肤型鸡痘病。

4.2 黏膜型鸡痘的病理特征

病鸡的口腔、咽喉、眼周或气管黏膜上可见突出表面的白色结节,或可见明显的干酪样坏死,颜色偏黄,则可确诊其感染的是黏膜型鸡痘病。

5 现代养鸡业中鸡痘病的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5.1.1 免疫接种防疫

健康鸡应按时接种鸡痘免疫,且不可与新城疫I系疫苗混合接种,因新城疫I系疫苗会导致机体干扰素大量分泌,影响鸡痘接种成功率。应选用鸡痘鹌鹑化弱毒冻干苗,对出生6 d以上的雏鸡或成年鸡接种。6日龄雏鸡接种时疫苗应稀释200倍,刺种1针即可。若为20日龄以上的雏鸡,则需稀释100倍,刺种2针。接种后3~4 d内,刺种处会发红肿胀,之后会形成结痂。通常7~14 d后,痂皮会自然脱落。接种后免疫效果可延续2~6个月。

5.1.2 强化养殖管理

养殖人员应定期进行鸡舍的通风换气,排除鸡舍内残留的有害气体。并制定详细的消毒规划,定期对鸡舍、饲养器具以及鸡体进行全面消毒。此外,还应加强对鸡群状态及症状表现的观察,一旦发现疑似患病的鸡只,应立即隔离饲养,并科学用药治疗,以免病情恶化或传染给健康鸡。

5.2 治疗措施

5.2.1 少数性发病的治疗

少数鸡感染鸡痘病后,应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清洗痘疹处,而后用经过消毒的镊子剥除痂皮,并用碘酒涂抹患处。若黏膜处存在带钩的尖刺,应利用摄子谨慎移除假膜,之后再用高锰酸钾冲洗并涂抹碘甘油。鸡感染鸡痘后,可利用浓度10%的水杨酸钠液0.05 mL∙次-1,每日肌肉注射2次,也可口服0.25~0.5 g乙酰水杨酸,2次∙d-1,给药7 d即可。

5.2.2 群体性发病的治疗

以1∶1 000的比例将吗啉胍掺拌至饲料中喂食3~5 d,若同时继发其他疾病,可再加入0.2%的土霉素。也可采用中药疗法,分别将甘草20 g、升麻混合50 g,再加入板蓝根60 g、野菊花80 g,添加龙胆草90 g后研磨成粉状,以每只鸡2 g的剂量掺拌入饲料中,2次∙d-1,持续用药3~5 d,药效显著。

6 结语

现代养鸡业逐渐呈规模化发展趋势,但养殖密度增大的同时也易引发各类疾病。鸡痘病便是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的鸡易感传染病,蚊虫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养鸡工作中需定期接种疫苗、加强养殖管理以及科学用药治疗,实现对鸡痘病的有效防治。

猜你喜欢

病鸡雏鸡鸡舍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呼吸道病治疗注意事项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鸡舍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