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21-01-09杜金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1期

杜金舟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运行模式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区主动配合”为基本框架,强调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甄选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为实现学生的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关键词: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区主动配合

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倍加关注,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的呼声日益提高。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遗传因素、环境和后天教育共同其作用的结果,既依赖于学校教育,又是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家长、教师和社区都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运行模式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区主动配合”为基本框架,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家庭和社区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参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整合三者的力量,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正确定位学校、家庭、社区的作用,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学校為主导,为学生提供身心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第一,要树立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素质教育、减负增效和青少年和谐成长的积极意义,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生命教育、德育、校园文化的关系;

第二,要在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上多实践、多努力,尤其是要坚定不移走积极型、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以心理育人为根本,立足于心理建设、和谐发展,着眼于心理幸福、快乐成长,而不是心理预防和治疗矫正;

第三,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专题研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要立足校本实际挖掘教育资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回到教育原点、回归常态生活,努力建构和精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特色”和示范性“品牌”;

第五,要在巩固“心理育人、人人有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积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另外,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一方面要及时地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评价反馈给家长,并了解家长对子女、对学校工作的期望,以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任务。

同时,学校还要主动融入社区,把教育延伸到社区。一方面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教育的空间,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发挥学校在社区中的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作用,向社区开放场地、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促进社区的发展,从而反作用于学校教育。

二、家庭为主体,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心理教育导向,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其次,要洞察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善用鼓励,使孩子树立自信心;第三,注重孩子的情趣,尽量拓宽孩子的生活视野,不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第四,要正确地对待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努力培养孩子既爱自己又爱别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第五,提高家长心理素质,建立学习型家庭,树立身教意识,树立榜样形象,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心智水平。

三、社区为配合,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各职能部门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合作,各负其责,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其次,地方宣传部、综治办、文明办、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采取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特质。第三,社会各界要关注弱势人群,特别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四,社会各部门要齐抓共管,铲除“黄赌毒”,还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清净纯净干净的社会环境。

总之,既注重对全体学生预防和发展,又注重对个体同学心理干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互助支持体系,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班团活动、学科教学渗透及家校联合和社区影响的共同作用,方能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