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儿童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分析

2021-01-08李铨朱彩荣马宏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叶状肿物腺瘤

李铨,朱彩荣,马宏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乳腺外科,广东 广州 510623)

0 引言

儿童乳腺疾病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及诊治不同于成人乳腺疾病。因此对儿童常见乳腺疾病的临床特征的了解及熟悉,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诊治儿童乳腺疾病。儿童和青少年乳腺疾病主要包括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儿童乳腺肿瘤多为良性病变,乳腺恶性肿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非常罕见[1-2],青少年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0.1%,占所有儿科恶性肿瘤不到1%[3-4]。儿童和青少年乳腺组织处于发育阶段,乳腺致密具有丰富的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少,对电离辐射较敏感,并且鉴于儿童和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罕见,因此其临床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和治疗方式与成人不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7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乳腺外科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14岁,肿块最大直径1.5~11.0 cm,其中直径≥5 cm共1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组:6例)与对照组(传统开刀手术组:2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组肿块直径均≤3 cm。

1.2 方法。传统开刀手术组:采用传统的乳腺病灶切除术进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组:患者仰卧位,全麻成功后,超声定位乳房肿物并做好体表标记定位。选择穿刺口,做一个3~5 mm切口,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头置入肿物下方,根据肿物大小调整刀槽大小,对病灶进行扇形旋切,直至超声检查肿物切除无残留,拔出旋切刀头。切除组织常规行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使用百分率(%)表示,予以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29例儿童乳腺肿块均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幼年型纤维腺瘤16例,纤维腺瘤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管状腺瘤1例,叶状肿瘤3例。术后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无局部血肿发生,对照组皮下淤血1例,观察组皮下淤血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高于对照组(4.3%),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1例(复发率4.3%),观察组无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对乳房外形满意,所有患者乳房发育正常。

3 讨论

由于儿童乳腺肿瘤多是良性病变,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物大小、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纤维腺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54%~94%[5-6]。纤维腺瘤最常见的是2~3 cm大小,当纤维腺瘤直径大于5~10 cm,称为巨大纤维腺瘤。本文肿瘤直径≥5 cm共15例,均采用传统开刀手术切除。纤维腺瘤的治疗方式具有争议。据报道约10%的纤维腺瘤可自行退化[7],对于生长缓慢、肿块体积小且超声表现比较典型的病变可定期行超声检查进行随访。如果肿块生长迅速、影像学检查提示可疑病变或伴随不适的症状,建议活检或手术切除。肿块较小的儿童纤维腺瘤可行超声引导下微创切除术,术后瘢痕小获得较好的外观。对于较大的肿块可行局部切除,术中尽可能保留正常腺体,避免过多损伤发育中的乳腺组织,维持较好的乳房外形。

本研究幼年型纤维腺瘤16例,幼年型纤维腺瘤又称作青少年纤维腺瘤,有的文献定义其为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的纤维腺瘤[8],另有文献定义其为罕见的、特殊类型的纤维腺瘤,病理学上伴有细胞间质增生,并且肿块生长迅速,据报道其发病率占病例总数的7-8%。由于肿块切除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低,一般对于生长迅速的儿童和青少年乳腺肿块,即使之前穿刺提示良性,也建议手术切除。因此,对于幼年型纤维腺瘤的治疗方式,推荐手术切除。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管上皮增生性病变。在青少年中较少见,一般病变直径小于1cm,偶尔可达4~5 cm。本研究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肿块最大直径分别是24 mm和34 mm。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局部切除可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行传统开刀手术切除,术后无复发。

管状腺瘤是一种来源于上皮的乳房良性肿瘤,占乳腺良性疾病的0.13%~1.70%[9]。管状腺瘤常见于年轻妇女,文献报道多见于<40岁的女性[10]。管状腺瘤很少癌变,偶见报道其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的报道[11-12]。本研究中管状腺瘤1例,肿物大小2 cm,行彩超引导下乳房肿物微创旋切术,术后外观理想且无复发。

叶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需要与纤维腺瘤相鉴别。叶状肿瘤发病率占所有乳腺肿瘤0.3%~0.9%[13-14],叶状肿瘤多见于40~50岁妇女,占所有儿童乳腺疾病不到1%。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叶状肿瘤组织学上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所有组织学类型都可以出现复发,但是很少出现转移。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的叶状肿瘤85%是良性,但是也有发生浸润、转移或复发的报道,死亡率大约3%。叶状肿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乳房原发的恶性肿瘤。肿瘤复发率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良性叶状肿瘤复发率较低,约10%~25%,恶性叶状肿瘤复发率高达40%[15],而儿童叶状肿瘤局部复发率低于10%[16]。足够范围的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切缘是影响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目前对于手术切缘大小尚无统一的标准。尽管有学者认为1 mm切缘[17],甚至0.1 mm切缘[18]已经足够防止肿瘤复发。但大多文献报道认为不论肿瘤良性还是恶性,手术切缘至少1 cm才能获得较低的复发率。最近一篇关于叶状肿瘤的meta分析认为不论肿瘤分级情况,切缘≥10 mm时肿瘤局部复发率低于切缘<10 mm,而切缘大小不影响远处转移[19]。

儿童乳腺肿块较少见且多为良性,对疾病的评估须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及详细询问病史。协助诊断的关键因素包括肿物发现的时间长短,是否伴随疼痛、乳头溢血溢液等症状,肿块是单发还是多发,肿物生长速度以及有无乳腺疾病家族史等。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了解疾病的临床特点等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检查手段及治疗方式。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微创旋切除术手术切口小于5 mm,术后瘢痕小,能获得较好的外观。对于乳房多发肿块,微创旋切除术只需要一个小切口,较传统开刀手术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另外对于触诊阴性、传统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的微小病灶,微创旋切除术在超声指导下能实现准确定位及切除。当然,微创旋切除术术后易形成乳房内血肿、肿物残留等不足。并且,切除较大肿块存在操作时间长和难度大等缺点。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具有手术切口小、瘢痕小、美观等优点,与传统开刀手术相比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大部分儿童乳腺肿瘤是良性病变,因此可采取保守处理,治疗方式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物大小、病理类型及患者意愿等综合考虑后选择,手术应减少对发育中的乳腺组织造成损伤,避免乳腺发育不良的发生。

猜你喜欢

叶状肿物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