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进展

2021-01-08银剑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经皮抑制剂血小板

银剑斌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6)

0 引言

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诱发因素较多,患者发病后的危害较大,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的患者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患者治疗方案[1]。通过介入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对患者疾病干预有一定帮助,同时在介入治疗辅助下也能够展示出患者疾病治疗特色,对患者自身疾病的控制有一定帮助[2]。而在患者术后干预过程中,抗血小板治疗也是同等重要的,通过抗血小板治疗能够帮助患者降低病症,对患者自身的疾病有一定帮助,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将上述治疗重视起来。

1 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

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作为经皮冠状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比较重要的治疗内容之一[3]。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而这种情况下应该做好患者的治疗用药。该类药物用药过程中是通过调节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水平、磷酸化血管舒张继刺激磷蛋白等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4]。并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过程中能够与氯吡格雷同时作用,且可以抑制血小板激活与聚集。该类药物用药过程中能够具有以下特点,即用药后能够起效快、作用强等优势[5]。并且在患者用药后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尤其是在血管不良事件的干预控制上更是具有明显优势。有相关研究分析发现,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主要体现在氯吡格雷、普拉格雷以及替格瑞洛等症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以该项治疗为主做好患者的治疗评价。同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改进患者治疗方案,加强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研究,进而保障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突出患者疾病治疗优势[6]。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的最佳时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开展过程中,人们发现该术能够对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进行血运重建,然后能够缓解患者病情。但是在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治疗的时长的控制和选择也是尤为关键的,当治疗过程中用药时长不够以及用药时长过长时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做好治疗最佳时长选择[7]。

2.1 延长治疗时长。有相关研究表明在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其有既往心梗时出现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有相关研究指出,心梗患者发病后其出现的概率会有所增加,因而这种情况下的患者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患者治疗时长控制[8]。通过延长治疗时长形式能够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自身的病情控制有一定帮助。如当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等级较高时,给予患者延长治疗能够突出患者治疗优势,对患者自身的病情控制及管理有重要意义[9]。一般情况下,延长治疗过程中可以给予患者替格瑞洛、安慰剂等联合用药,经联合用药后可以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10]。同时在延长治疗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其他并发症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如糖尿病、肾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等病症的发病率也会有所降低[11]。

2.2 缩短治疗时长。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对于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研究越来越重视[12]。如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就是在新时期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治疗技术,在该项治疗技术处置过程中提升了患者治疗有效性,患者治疗后出现血栓的风险明显降低[13]。所以在该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缩短患者治疗时长,这样才能确保在患者治疗干预过程中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水平[14]。一般情况下,该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其治疗时长要相比于传统治疗患者时长缩短3个月左右。由此可见,在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应该合理的控制治疗时长,以此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质量控制提供帮助[15]。

3 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抗栓治疗

P2Y12受体抑制剂是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调节起到抗血小板作用,在该项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血小板作用[16]。但是在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于替格瑞洛以及普拉格雷等用药有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给予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通过新型制剂帮助患者做好用药干预[17]。例如,2018年ESC会议中指出,P2Y12受体抑制剂单抗溶栓治疗在患者病情干预控制上有一定帮助,且能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缓解患者血小板作用[18]。一般情况下,患者治疗用药指导过程,应该完善单抗溶栓治疗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更为有效的突出患者治疗优势[19]。在以受体抑制剂单抗治疗过程中,应该做好高危筛查分析,降低患者高危因素发生率,同时应该科学的预防出血事件,这样才能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支持,突出患者治疗干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临床研究中患有冠脉综合征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后会表现出比较显著的临床症状。在给予患者治疗过程中,以介入手术治疗为主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症,但是患者术后干预过程中,应该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这样才能确保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提高其治疗水平。经本文综述分析后得出,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应该合理的选择用药,并且在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用药时长控制上应该作出分析,且要加强药物的溶栓治疗研究,从而提高患者治疗能力。

猜你喜欢

经皮抑制剂血小板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