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平原麦油后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2021-01-08刘文江曾宪平刘雪娥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粒数株数密度

刘文江,曾宪平,邓 琳,刘雪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随着农业农村的变化和变革,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模式,也在逐步改变,机插秧、抛秧、直播等机械化、轻简高效的方式,逐渐取代人工育苗栽插复杂繁重的方式。其中,水稻直播近年来发展最快,成为成都平原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

麦油后直播又是本区域水稻直播的主要方式。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成都平原冬季一般都种植小麦、油菜或蔬菜,冬闲田很少。因此,在小麦/油菜收获后,用中迟熟的水稻直播,则生育期太长,在秋季阴雨季节时未收获,容易产生病虫害、倒伏、减产、品质降低等问题。因此,需要生育期在105~110d左右,高产宜直播的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成都平原5月中下旬播种,9有上中旬前收获的季节安排[1,6]。

川优1727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早熟水稻品种,具有结实好、适应性好、耐低温、低镉吸附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成都平原及四川盆周山区等地得到大力示范和推广。为了科学指导生产、充分发挥品种潜力、实现科学高产高效的栽培,2019年在四川省大邑县上安镇,对川优1727进行了栽培研究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地点

1.1.1 品种 川优1727(川审稻 20170010)。

1.1.2 肥料 选用四川红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兴旺露”牌复合肥,N∶P2O5∶ K2O=25∶5∶10,不再施用其他肥料。

1.1.3 试验地点 四川省大邑县上安镇乐善村。田块平整均匀,沙壤土,肥力中上水平。前作为油菜,5月中旬收获并清理秸秆等。水源很好,排灌方便,交通方便。

1.2 试验设计与操作:

试验设播种密度(A)和施肥水平(B)2个处理,各5个水平。播种密度: A1(15kg/hm2); A2(22.5kg/hm2); A3(30kg/hm2); A4(37.5kg/hm2); A5(45kg/hm2)。施肥水平(复合肥):B1(375kg/hm2); B2(600kg/hm2); B3(825kg/hm2); B4(1050kg/hm2); B5(1275kg/hm2)。

1.2.1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先按施肥水平设5个大区,每个大区内,再按播种密度5个水平、3次重复进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2.2 田块准备 田块旋耕整平后,试验田块及5个大区四周,做薄膜覆盖的0.6m宽、0.4m高的水肥隔离埂。大区同一侧留0.5m排灌口,与外面水沟相连,只灌不排。

小区面积10m2(5m× 2m),四周为0.4m宽×0.2m深的排灌通道/走道;每个大区内有15个小区,总共75个小区。

1.2.3 种子处理 种子按各小区播种量单独称好网袋装好,统一在常温水浸泡48h,在保持湿润下放置12h自然破口出芽,用“拌得乐”拌种,人工均匀撒播。

1.2.4 施肥方式 不施底肥。根据每个肥料处理水平(大区)用量,在2叶期、5叶期、拔节期,分别按30%、50%、20%分开称好并按时均匀撒施。

试验于2019年5月21播种,5月28日(2叶期)施第1次肥,6月10日(5叶期)施第2次肥,7月2日(拔节期)施第3次肥。

1.3 调查记载事项及方法

1.3.1 苗数 从播种前,各小区厢面固定一个0.5m宽×2m长的木条框, 5叶期人工统计框内植株个数。

1.3.2 株高 在收割测产前,每个小区随机依次量取20株株高。

1.3.3 各小区在10%穗抽出的时候记录始穗期 在90%籽粒黄熟时记录成熟期。

1.3.4 穗数、穗长、总粒数、千粒重及产量 在成熟测产前,将每个小区木框内全部穗收割装网袋,晒干进行拷种。对每个小区全部收割测定产量。

1.3.5 数据分析 其他指标计算和统计分析在EXCEL上面进行。

表1 不同处理下川优1727产量表现 (t/hm2)

2 结果与分析

该品种生育期较稳定,不同播种量和施肥水平下,始穗期/成熟期差异很小,因此未纳入性状分析。

2.1 各处理的产量表现

从产量来看,最高产量出现在A4B4(12.03t/hm2),其次是A2B3(11.40t/hm2)、A5B3(11.22t/hm2)、A5B1(11.20t/hm2)。平均值来看,产量随密度水平变化不大,趋势不明显;从施肥水平看,基本上随着施肥水平提高,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2.2 不同播种密度下川优1727的性状表现

从不同播种密度来看(表2),产量随播种密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A1和A5。株高与播种密度的关系不明显;穗长则随着播种密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变化最明显的是单位面积株数和株穗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显著提高,而株穗数则显著降低,两者综合作用结果:有效穗还是随着播种密度提高而逐步提高。从穗粒结构看,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播种密度提高而逐步降低,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基本上随播种密度增加而提高,单位面积总实粒数随播种密度增加,有一定提高的趋势。千粒重则随着播种密度提高,有一定降低的趋势。说明播种密度主要通过影响单位面积株数,从而一定程度提高有效穗;但随之株穗数、穗粒数、结实率降低,抵消了部分单位面积株数和有效穗数的增加效应,但是最终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和单位面积总实粒数还是得到适当提高,在千粒重适当降低的作用下,最终产量跟播种密度关系不大。这与以往研究既有共同点,又有一定差异[2-3,7-8]。

表2 不同播种密度下川优1727各性状表现

2.3 不同施肥水平下川优1727的产量等性状表现

从不同施肥水平来看(表2), 产量是一个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最高产量出现在“施肥水平-3”,达到了11.03t/hm2。从株型群体来看,株高是随着施肥水平提高而明显增加;穗长也有随施肥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变化不大、趋势不明显;单位面积株数随着施肥水平提高基本上呈降低的趋势;有效穗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值也出现在“施肥水平-3”,总体变化不大。从单株穗粒性状来看,株穗数变化不大,趋势不明显;而穗总粒数则随着施肥水平提高而显著提高,结实率则随之而降低。从群体粒数看,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基本上随着施肥水平增加而提高;单位面积总实粒数则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B3水平。千粒重随施肥水平增加而略有降低。

这与以往研究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2-4,7-8]。可以认为:在施肥水平-3,保有较高的单位面积株数、有效穗和总实粒数,中等水平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该品种实现高产的途径。

表4 不同播种密度、施肥水平下各性状平均数的相关分析

2.4 川优1727的产量等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将不同密度水平、不同施肥水平下各性状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 产量与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单位面积总实粒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达到显著正相关,其次与株高、亩株数、穗总粒数、穗长依次呈较大程度正相关;与株穗数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合总颖花数与总实粒数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与总株数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株穗数、穗总粒数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及总实粒数是提高产量的基本途径。而实现这一目标,较高的有效穗是关键,而保证有效穗的途径,是保持较高的总株数(播种密度)。虽然株穗数、穗总粒数随之降低,但在一定范围内其效应弱于总株数。高产量的外观表现则是较高的株高和穗长[3-4]。

从群体来看,总的趋势就是单位面积总株数的增加,单株穗数降低,穗总粒数降低,穗长变短;从单株来看,穗总粒数与千粒重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说明:保证总株数(播种量),适当牺牲株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使群体总穗数、总颖花数提高,是川优1727麦油后直播高产的有效途径。

3 结果与讨论

3.1 川优1727在川西平原进行麦油后直播的最佳模式

播期在5月中旬至5月底为宜;播种量在30kg/hm2[5];施肥水平:本试验所用复合肥825kg/hm2左右(相当于施纯N-200kg/hm2、P2O5-40kg/hm2、K2O-80kg/hm2)。

3.2 施肥水平一定,群体植株、穗数与个体穗数、粒数、粒重与移栽情况有很大的共同点

随着群体株数的增加,单株穗数减少,群体有效穗还是逐步增加,穗粒数、粒重的逐步减少。但也与以往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研究证明:水稻移栽或直播,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产量是随着密度(单位面积株数)增加而逐步提高,之后再降低,有一个最高值)[2,9];而本试验直播模式下,株穗数增加的效应,一直在被穗粒数、粒重降低的作用抵消,产量没有明显的规律和最高点。这有可能是该品种直播模式下具有更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需要再做进一步研究。

另一方面,施肥水平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低密度水平下,产量随施肥水平增加而提高;在较高密度水平下,产量随施肥水平先升后降,密度越高,高产施肥水平约低。这也说明了直播水稻随外在条件变化而表现出的强大群体调节和适应能力[2,7]。

3.3 本试验的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展望

从播种密度来看,各处理的最终产量水平差异不明显,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反应出在本试验中所设的播种密度下,通过株、穗、粒群体的自身调节,最终产量与播种密度关系不大;也可能与处理水平设置的范围不够宽有一定关系,以后应当进行密度水平更宽的试验加以验证。

关于施肥方面,本研究由于时间条件限制,参考川西平原土壤肥料状况和一般施肥比例,只进行了固定配比肥料、固定施肥时间的研究。未进行土壤养分测定,未进行不同养分配比试验,以及不同施肥时期试验等,所以,关于水稻直播施肥方面还需要进行很多的细致研究,以揭示更多的规律和最佳施肥方案[4]。

猜你喜欢

粒数株数密度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巧解“植树问题”
“密度”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