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1-07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民联镇复兴小学李玉俭

天津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慢车数学教师思维能力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民联镇复兴小学 李玉俭

创新思维可谓是一个人思维的高级形态,它可激活一个人内部的自我激励机制,促使其积极自主地展开创新思考。若他的思维活动达到了某个高点,就会迸发创新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充足的养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教育的瓶颈

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就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的创新思维教育遇到了某些瓶颈。首先,教师的重视度问题。数学教师将许多教学精力都放在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而在创新思维训练这方面实施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归根到底是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意识比较薄弱,认为只需要将新课程教学方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即可,没能对创新思维训练给予针对性的改进与优化。其次,创新思维训练方法问题。教师推进创新思维训练是不可避免的教学举措,但是目前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比较单调,学生开始对创新思维训练内容丧失兴趣。这些教学瓶颈的存在,显然阻碍了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步伐。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可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数学学习潜能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潜能的作用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容易被激发。因为学生在接受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一般处于思维的高度活跃状态,能够满足激活学生潜能的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应注重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二)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学生展开创新思维活动时,一般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学生获得一种创新想法时,心里会产生一定的愉悦感与成就感。这种积极情绪能够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与心理需要,更乐于接受创新思维训练,让自己掌握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可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目前有不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学习意识也比较薄弱。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所提高,探究学习意识也会出现强化的趋势。这意味着良好的创新思维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需要教师对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训练方法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思维训练效果,让学生从中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疑问,引导学生转换思维

疑问是学生产生创新想法的源泉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引发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产生疑问,然后根据自己的疑问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转换自己的思维,寻求一种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的问题,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如果让你求解2018年有多少天数,那么你会如何算?”在学生的固式思维下,普遍会想到将12个月的天数直接相加的计算方法。但是这种计算方法不够简便,教师可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寻求新的解题方法。于是学生在学习了简便运算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寻求简便运算的创新解题方法。经过讨论之后,学生提出了以下创新解法:第一步,先假设12个月均为30天,列出算式12×30;第二步,将2018年有31天的月份圈出来,发现有7个月,则可在上述算式基础上,列出算式12×30+7;第三步,找出不足30天的月份,发现只有2月份为28天,此时学生可在第二步的算式基础上减去2,即为2018年的全部天数:12×30+7-2。在这一创新思维训练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学会了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想法、新解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二)启发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可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大胆创新,提出新见解,旨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只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教师设置有效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自觉地发展想象力。例如,在“平移和旋转”这节课中,教师可在信息化设备上先为学生放映几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若是对这些图形进行平移或者旋转,那么你会如何去将它们平移或者旋转?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图案?”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展开想象,联想自己如何才能经过平移和旋转的手法,得出一个与他人不同的图案。此时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力会得到有效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三)激活思维,增强学生的求异意识

在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在求异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对数学课堂的创新思维训练进行优化,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尝试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尤其是小学生的求异意识比较薄弱,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使其发自内心地想要求异,迸发出创新教学的活力。例如,在“相遇问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出了这样的题目:“已知甲地和乙地相距180km,此时一辆快车与另一头的慢车分别从各自的出发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是快车的速度是50km/h,在2个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遇,那么请问慢车的速度是多少?”在这一数学习题训练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展开思考,分别提出不同的解法。在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思考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有效发展。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先求解快车行程,然后根据甲地和乙地之间的距离,减去快车的路程,得出慢车的路程,此时可以将慢车的路程除以2,即可求出慢车的速度。还有学生认为可以运用甲乙两地的距离与快慢车相遇的时间相除,然后得出它们速度的总和,然后用这一总和与快车速度相减,即可得到答案。不同的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显然是在求异,有利于落实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育与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注重从不同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获得创新思维发展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创新思维训练,能够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慢车数学教师思维能力
小慢车“寻鲜记”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高铁时代的“小慢车”
航空浮子式汽化器慢车系统工作原理与典型故障分析
广州地铁14号线“快、慢车”运行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