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研究方案架构

2021-01-07郭汉丁张印贤韩新娜焦江辉

科技和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承包商建筑节能外墙

郭汉丁,张印贤,窦 媛,韩新娜,焦江辉

(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天津 300384)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强国富民梦想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同时,更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是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解决资源、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需要科学战略规划,更需要全面扎实地持续推进。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建设成就辉煌,我国建设规模之大,建筑存量增长之快,前所未有,成为世界之最。但由于粗放型增长,使得建筑能耗攀升高达全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能源消费大户[1]。因此,建筑节能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从建筑业整体状况来看,建筑节能基本途径包括新建建筑绿色化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两个阶段。新建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筑外墙节能工程,提高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是新建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2]。近10年,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以政府主导为推动模式,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和全社会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市场机制欠完善、主体驱动乏力、政策匹配性不够等,造成节能改造功能效果、节能效益和市场发展进程都不明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效果整体欠佳。因此,基于实施主体治理视角,开展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治理和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改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手段和理念,都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值得深化探讨的课题。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是建设行业永恒主题,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也不例外。建筑节能的两阶段论决定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的两阶段性,建筑节能工程形成的系统复杂性决定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体系与治理过程的复杂性,建设工程质量生产者负责制是国际惯例,它内在规定了承包商实施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的基础性作用[3]。因此,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形成的生产实践过程来看,强化承包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是保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基础。正因如此,本成果在上篇规划了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在中篇中规划了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依据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两阶段各自不同特点,架构了承包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的重点与思路。同时,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监管,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改善视角,本成果着重阐述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改善—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和政府监督理念改善—多层次激励体系架构,形成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承包商治理与政府监管改善互动的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4]。本成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场治理视角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多主体动力演化与耦合机理研究”(71872122)的阶段性成果,是在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机理协同机理研究”(71171141)之后的部分后期成果以及3篇硕士学位论文(“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与评价研究”、“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和“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基础上,经过整体系统架构和多次充实修改形成的。包括了总括、承包商质量治理、ESCO质量风险管理、政府质量监管改善、总结等五大模块,聚焦于“承包商建筑外墙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机理与激励体系架构”等上、中、下三大篇,从核心主体治理与政府监管互动视角,初步形成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的理论体系。

1 研究方法

本成果研究总体上是采用“总-分-合”的实施研究过程,首先开展研究的总体设计;其次,采用分三个子课题开展专题分工研究;再次,对三个子课题研究,按照总体系统构成要求,进行集成、补充与整合,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实施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借鉴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广泛收集国内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时了解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实践新问题,学习借鉴多学科理论方法和国外先进经验,促进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视角下的理论研究深化,提出适应我国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的实施对策与建议[5]。

2)资料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以资料分析、专家咨询为手段,分析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工程质量政府监管运行实践过程,结合建筑节能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与实践分析,研究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形成特征、发展规律、影响机理及其治理政策体系构建策略。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定性分析入手,探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基本特征、风险因素、信息平台、信息系统构成与设计、及其有效性评价内容,建立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平台运行绩效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用多层次模糊法、综合评价法、ANP法等实施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量化,保证评价的科学性[6]。

4)交叉学科方法借鉴与应用。本书研究涉及工程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综合运用了政府管制、管理学、系统工程和管理信息系统等理论探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内涵与信息化平台构建,分析信息化时代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动力机制、动态控制机制、技术支持架构等问题,构建平台体系模型,架构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

2 研究思路

本成果研究思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规划与实施,本成果采用的基本研究思路模式为 “总-分-合”,即以“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的课题总体规划为先导,开展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与论证,确定总体研究目标和主要分块研究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解规划子课题研究方向与内容;按照课题总体研究目标要求,按照分解的三个子课题“承包商建筑外墙机理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研究、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分别以硕士学位论文为单元开展专题研究,形成子课题相对完整的研究成果体系;在完成三个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的总课题研究的逻辑内涵要求,来调整、补充、整合已完成的三个子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系统体系完整、内容逻辑严谨的成果架构,推敲修改研究内容,形成系统研究的最终成果[7]。

第二层次是勾画课题研究统一视角:基于承包商治理与政府监管互动视角,本书基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生产者负责制理念,以承包商实施质量为视角,开展建筑外墙机理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研究、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以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为切入点,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及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协同体系架构[8]。本成果研究的基准视角是基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其实现的基本思路是承包商工程质量治理与政府监管改善互动发展,体现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基本要求。最后,整合与集成三个子课题研究成果,补充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协同体系架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协同激励研究”的后期部分成果),同样,以建筑节能工程治理有效性为主线,从建筑节能工程治理承包商治理与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两个互动视角,形成“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的最终成果,构筑了研究视角与理念的独特性与新颖性。

第三个层次是各个子课题研究过程的学理逻辑,子课题研究都遵循要素构成、影响机理、治理实践、机制模型、评价体系、改善策略的研究逻辑,揭示子课题研究的内在规律与关联关系,探索三个子课题承包商建筑外墙机理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研究、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的本质特征,实现研究内容的深化与提升,提高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与学术价值[2]。

3 体系架构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研究,从系统整体概况实施全面研究规划着手,构架了总括、承包商工程质量治理、ESCO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总结等五大模块、上中下三大篇共12章的层次体系。总括以总体研究体系架构为核心要素,是对本书研究内容的总体设计;承包商工程质量治理以建筑外墙节能工程为对象,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以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实践、质量管理效果度量为核心要素,是实现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的实施基础;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以EPC模式下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特征分析为切入点,以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识别、改造质量风险治理为核心要素,是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治理的运行基础;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以手段信息化和协同激励理念优先为基点,以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监管平台模型构建与设计、监管网站规划与绩效评价、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体系架构,是实现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有效性的实现途径;总结以揭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研究规律为导向,以研究结论与发展趋势为核心要素,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探索的方向标[9]。

本成果形成的学术著作构建了五大模块、上中下三大篇共12章的基本架构,第1模块为总括,即第1章,绪论;第2模块即上篇(承包商工程质量治理),为承包商建筑外墙机理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由第2-4章组成,包括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影响分析与原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与实证等3章内容;第3模块即中篇(ESCO工程质量治理),为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由第5-7章组成,包括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特征与风险识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等3章内容[10];第4模块即下篇(政府治理监管),为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包含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与协同激励体系架构两大方面,由第8-11章组成,包括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模型构建与设计、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网站规划与绩效评价、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体系架构等4章内容[11];第5模块为总结,即第12章,结论与展望,分别从承包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等三个视角归纳研究成果与结论,探讨研究发展与展望。

模块1即概括,对应学术著作第1章,绪论。主要分析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勾画本书核心内容与目标,提出学术著作关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揭示学术著作研究的基本思路,形成学术著作的整体内容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模块2即上篇(承包商工程质量治理),由三大要素构成。要素之一――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现状,对应学术著作第2章“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概述了国内外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流量与实践现状,阐述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剖析了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实践问题与致因。要素之二――全面质量管理实践,对应学术著作第3章“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影响分析与全面质量管理探析”,解析了建筑外墙节能系统分类与技术要点,分析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影响因素,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理论,探讨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原理,架构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规划与有效控制过程[12]。要素之三――质量管理效果度量,对应学术著作第4章“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架构与实证”,从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评价的价值分析入手,探讨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设计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评价量化实施步骤,开展了实证案例评价实践,提出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改进对策。

图1 内容体系构架

模块3即中篇(ESCO工程质量治理),由三大要素构成。要素之一——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现状,对应学术著作第5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概述了国内外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现状,阐明了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剖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实践。要素之二——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对应学术著作第6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特征与风险识别”,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分析入手,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揭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特征,剖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问题与原因,剖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及其特征,基于支持向量识别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因素[13]。要素之三——节能改造治理风险治理实践,对应学术著作第7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的意义与内容,构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实施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量化过程,提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应对实施策略。

模块4即下篇(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由两大要素构成。要素之一——手段改善:信息化平台,由学术著作第8章、9章、10章共3章构成,第8章“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综述与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界定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内涵与特征,梳理了国内外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研究现状,阐述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制与工作流程,揭示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化平台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动态控制机制,架构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技术支持体系;第9章“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模型构建与设计”,分析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体系结构,构建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化平台的总体模型、内容模型、功能模型、控制模型与技术集成模型,提出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设计原则,从系统构成、决策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监管业务系统、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安全保障与系统维护等方面,开展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详细设计[14];第10章“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门户网站规划设计与信息化绩效评价”,基于典型省市分析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门户网站,揭示了省(市)级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门户网站运行问题与发展出路,阐述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门户网站规划原理与互动接口设计,论述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化绩效评价内涵与内容,构建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与框架,设计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评价方法,拟定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化绩效评价报告[15]。要素之二——理念改善:协同激励,对应本书第11章“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架构”从建设主体及其支流形成特征分析入手,构建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委托代理链,基于监督代理链博弈分析,提出了完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策略;基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方利益分配理论与利益分配机制构建,阐述了两阶段希望不要策略,架构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调机制与实施策略;基于建设工程质量形成与产品交易特征分析,揭示了声誉激励成为实现监管目标的有效手段,提出了完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声誉激励机制的策略[16]。

模块5即总结,对应学术著作即第12章,结论与展望。按照研究三个子课题划分,梳理了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研究成果与结论包括承包商建筑外墙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机理与激励体系架构等三个方面,基于承包商工程质量治理、ESCO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和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等三个视角,揭示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承包商治理与政府监管改善的研究动态与展望。

猜你喜欢

承包商建筑节能外墙
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施工工艺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基于CONS的项目各阶段承包商风险研究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判断:哪位洗得快
国内外企业承包商管理与实践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及其建筑节能检测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初探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