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1-06王玉娟武九龙徐天舒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调神神经功能针刺

汪 洋,王玉娟,武九龙,徐天舒

(南京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持续心境低落,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力减退、兴趣丧失以及睡眠障碍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等[1]。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该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该药长期使用易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依赖,影响预后[2-3]。中医将脑卒中后抑郁归属于“中风”“郁证”等范畴,且中医学认为气机不畅、脏腑亏虚为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宁心安神和调理阴阳为主[4]。原络调神针刺法是一种以原络配穴理论为基础的针刺手法,该疗法可通过针刺神门、太冲穴位达到疏肝、益肾和养心的治疗目的。近年来,该疗法多应用于脑窍郁闭、肾阴亏虚等证的治疗[5]。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通过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3.88±4.35)岁;体质量指数(BMI)值19~22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0.25±0.53)kg/m2;脑梗死部位:右侧18例,左侧16例,双侧6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93±4.31)岁;BMI值18~21 kg/m2,平均BMI值(20.20±0.37)kg/m2;脑梗死部位:右侧19例,左侧16例,双侧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6];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关于“中风”“郁证”等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55~75岁;②抑郁单次发作者;③脑卒中前无精神病史者;④积极配合治疗者;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等。

1.4 排除标准

①酒精依赖史及服用镇静、精神药品者;②伴有重度失语、耳聋、老年痴呆及癫痫等疾病者;③伴有严重恶性肿瘤者;④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异常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等。

1.5 研究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14,规格:20 mg)口服治疗,20 mg/次,1次/d,连续治疗8周。

1.5.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方法:取心俞、肝俞、肾俞、神门、太冲、太溪、膻中、百会与神庭等穴,针具选择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30 mm×40.00 mm);取心俞、肝俞、肾俞穴向内侧斜刺20 mm,均捻转1 min后出针;取太冲、太溪穴均直刺20 mm;取膻中穴平刺15 mm;取神门穴直刺15 mm;取百会、神庭穴由前向后刺入20 mm,各穴快速捻转30 s后出针,隔15 min捻转1次。头针按头皮针捻转方法,其余各穴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8周。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参照《临床疾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8],其中显效为患者精力减退、兴趣丧失以及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为患者精力减退、兴趣丧失以及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无效为以上症状均无改善。

1.6.2 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HAMD)评估两组抑郁程度,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10](MES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5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11](ADL)评估两组生活质量,ADL量表总分范围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6.3 炎症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抽取静脉血3 mL并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介素-6、1β(IL-6、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1.6.4 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 血清制备同炎症因子水平测定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8周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ADL评分均升高,且治疗8周后,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

2.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的两组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治疗8周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的两组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均升高,且治疗8周后,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为常见精神障碍并发症,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上20%~50%的脑卒中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并发症[12]。现今,临床多采用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其中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该病虽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但其具有起效慢、疗效滞后等缺点,常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13]。因此,本研究在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脑卒中后抑郁为“中风”“郁证”之合病范畴,患者多表现为“神”的异常,脑是主宰神的器官,张锡纯提出:“神明之体藏于脑”,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均说明脑为神之所在,故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当从脑论治。患者脑卒中后情志不畅,导致气机紊乱、肝失疏泄,进而出现虚火妄动、心神不宁,脑得不到正常濡养,导致精神情志异常,故脑窍郁闭、肾阴亏虚为脑卒中后抑郁主要病机[14]。《灵枢·海论》中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懈怠安卧”,指出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脑神为主,安五脏为辅[15]。原络调神针刺法是根据张道宗教授“病变在脑,首取督脉”的学术思想发展而来,通过针刺神门、太冲和太溪3个原穴可调节阴阳平衡、调畅脏腑气血;针刺心俞、肝俞和肾俞3个背俞穴亦可调节所属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发挥养心、疏肝和益肾之效;针刺膻中可宽胸理气、协调阴阳;针刺百会穴可发挥调理脑神的作用;针刺神庭穴具有宁神醒脑之功,故通过针刺心、肝、肾的原穴及背俞穴再配合任脉、督脉穴位,达到安神解郁、醒脑开窍的良好功效[16]。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HAMD、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程度,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孙培养等[17]研究发现,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IGF-1是由肝脏合成并且可通过血脑屏障的一种促生长细胞因子,其水平升高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并改善神经功能;BDNF和NGF是作用于神经元的细胞因子,其高表达可营养神经,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再生和分化,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情[18]。炎性因子也可参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展进程,IL-6、IL-1β和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可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进而加重病情。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8周后,研究组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针刺心俞、肝俞与肾俞等穴,可通过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可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有助于提高BDNF、NGF等神经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减轻抑郁症状[19];同时针刺神门、太冲与百会等穴能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卒中时的脑组织损伤,同时调节脑组织内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从而保护脑缺血后脑神经元,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20]。

综上,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和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调神神经功能针刺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调神”类针法内涵初探
清明的雨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