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背景下小学美术书画教学策略分析

2021-01-03张凤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美育小学美术

张凤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普及,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追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是素质教育当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小学美术学科落实美育的优势和价值,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本文就美育背景下小学美术书画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育;小学美术;书画教学

美育目前成為了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开展美术教学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让学生可以获得美的感受,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全面的提升美育的效果。但是目前小学美术书画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希望可以探索出新的教学策略,提升美术书画教学美育效果,实现学生美术素养进一步的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美术教学缺乏一定的情感

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也会形成不同的特色。美好的事物能够打动人心,而我们必须要用心对待和感受,才能真正的领悟这些美的元素,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循环。通过观察当前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发现,在落实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投入还不是特别的理想和积极。学生在课堂中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完全得到发挥,教师缺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的重视。在这个教学环境下,学生也就无法主动投入情感,所以教学的活动相对按部就班,学生不能真正的体验感受,美术美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方式相对陈旧落后

就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的陈旧和落后。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单一的进行知识的灌输,或者教师一笔,学生一画的进行模仿,这样影响到了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感知,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禁锢,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自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也无法独立地进行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也就影响到了美育的效果。

二、美育背景下小学美术书画教学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蕴含了很多美的元素,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有着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美的展示不够充分,所以学生无法很好地获得美的感知和理解,美育效果自然不够理想。但是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声音和图像整合的特点,为学生打造一个相对逼真的情境,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充满画面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进一步感受美,从而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有效地实现美育的效果。[1]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一课时,本节课以引导学生欣赏水墨画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水墨画作品,认识水墨画创作工具,了解水墨画运笔、用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作品,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实践环节打好基础。那么在授课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些水墨画作品,在多媒体声音和图像的融合下引导学生欣赏水墨画,比如让学生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还有齐白石的《虾》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之处,体会国画的美,从而让学生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感染,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进一步达到美育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教师为了提高授课的效果,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研究,找到教材中落实美育的有效元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去感受美好的事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各种审美元素,多方面地进行资源的开发,进行大胆的审美预设。为学生设计精彩的欣赏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彩墨世界》一课时,本节课学生学习彩墨画的艺术特点为。[2]知道中国画的用色、用墨、用水等方法,并能加以运用,创作表现生活中所见的美丽的风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大千先生的水山作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幅作品有什么感觉?这样山雨朦胧的感觉是用什么墨色表现的?这些山石呢?小船和房屋是中锋画好,还是侧锋?山的体积呢?借助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于书画作品的鉴赏,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三)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效引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熟记欣赏的作品,或者一味地完成知识技能训练,而是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独立的对艺术进行理解和感受,这样才能获得美育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把生活和艺术经典融合,让学生感受美的多元化和时代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当代社会中一些建筑或者装饰品蕴含的书画元素,引导学生去鉴赏和感受,拉近艺术和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获得更深刻地体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让学生多欣赏、多参与,就能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伟.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分析[J].文渊(中学版).2019(10).

[2]林晶.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20(5).

猜你喜欢

美育小学美术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美育教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