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2021-01-03黄庆娟

考试周刊 2021年92期
关键词:吟诵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摘要:吟诵融合美学、音乐学、文学等内容,即使是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主要从吟诵的概念分析入手,明确吟诵在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要點,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吟诵的应用价值,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吟诵;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应用

一、 引言

吟诵作为一种口传文化,是传统诗词文章的重要阅读方法,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素养,从而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吟诵作为诗词文章的重要阅读方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借助吟诵这一方式来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 吟诵的概念分析

对于吟诵概念把握可以从“吟”和“诵”两个字上进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对“吟”和“诵”这两个字的解释。“吟”有吟咏之意,是古代一种读书方式;而“诵”是诵读,背诵的含义,并不包含乐音的高低。郭沫若先生曾经对吟诵做出解释,其认为吟诵与唱接近,属于一种较为自由的唱法。吟诵需要吟诵者将字句唱出来,与现代的“唱”有所区别,其更能体现音乐和诗词的融合。在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常常将吟诵简称为“吟”,人们对于吟诵的理解、解释不尽相同,大多是从传统意义和现代传承发展的角度进行赏析。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吟诵是古代文人的无乐谱自由场,借助口头传承,是一种吟诵诗文的方式,靠师生口口相传。从传承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古典乐器伴奏的加入,可以进一步体现吟诵的音乐艺术美,并且吟诵起来更加动听。吟诵是当前人们了解阅读古典诗词文章的重要方式,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要做好继承和发扬。

三、 吟诵在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

吟诵的历史较为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唐代。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有人将吟诵开始追溯到了远古时代的吟唱。其实,关于吟诵的历史我们无法精准追溯,众说纷纭的观念都表明了吟诵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体现了吟诵的历史价值。经过历史长河的打磨,吟诵流传至今,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体位,也能够为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二)文化价值

“五四运动”之前,吟诵是国人的重要读书方式,并且渗透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读书人借助吟诵来学习欣赏古典诗文作品,并且也是通过吟诵的方式来进行探讨、学习交流,是我国文化继承发扬以及创新的重要手段。同时,吟诵作文是一种口传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各个地区的民歌、戏曲相互融合,从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在较早时候就产生了所谓的音乐作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载体。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吟诵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吟诵深层的文化价值,从而更加认同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教育价值

古代教学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吟诵。通过吟诵来让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诗词,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到人生哲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出不少的诗词著作,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陶冶爱国情操具有重要价值。教育改革后,应试教育思维转变为素质教育,吟诵体现的快乐教育和美感教育观念更加适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对于发展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民族凝聚价值

吟诵也是连接中华儿女的重要纽带,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对于吟诵有着特殊的情感,也能够让大家在吟诵的过程中抒发对于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之情,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加深人们的思想情感联系。

四、 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教学应用中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并不是直接照搬,而是需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各方面特点来正确选择和整理吟诵内容,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吟诵这一方式,并且通过韵律节奏感来带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吟诵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合理选择启蒙读物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并不适合吟诵难度较高的内容。如果在吟诵资料选择上给小学生吟诵太多难度较高的诗词,那么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的畏难心理,非但不利于小学生接受吟诵,反而会造成小学生对于吟诵的抵触。选择启蒙读物时可以考虑格律的规整性,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容易朗朗上口的读物,从而降低小学生吟诵背诵的难度。举例来说,吟诵李白《静夜思》时,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吟诵的技巧,也可以深入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知识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小学生对于李白《静夜思》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已经学习过,在理解内容基础上开展吟诵教学,可更容易投入情感,吟诵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也更加充沛,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吟诵的兴趣。

(二)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限,并不能较好地感受到吟诵这种传统文化内涵。对于小学音乐老师来说,需要考虑小学生接受理解能力的高低,在基于小学生的阅读接受能力下合理调整吟诵内容以及节奏节拍。在吟诵过程中,不能过分缩减学生自由吟诵的空间,要鼓励学生将吟诵当作一种没有乐谱的音乐形式来进行自由发挥创作,这样可以降低小学生与吟诵这种古老文化艺术的距离感,帮助学生更直接感受吟诵中蕴含的传统魅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和特点来进行诗词韵律的创新改编,这样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会更加灵活。

(三)积极倡导自由唱模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有乐谱的条件下进行自由唱的发挥,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解放天性,也更加契合吟唱的内涵。吟唱提倡自由唱模式,这是一种文化内涵和精髓的体现,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可以更好地将这种传统文化保留下来。

五、 关于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要点探讨

(一)以画传情,创造诗情画意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很难从字词之间感受到诗人、词人描绘的环境、意境,反而会因为阅读过程中大量生僻字的出现而产生畏惧,更难理解诗人、词人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对于音乐老师来说,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作品中的环境意境。例如,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向小学生进行图画展示,让小学生在一幅幅图画中想象出整体意境,然后自然而然进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在学习吟诵《枫桥夜泊》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优美旋律下欣赏几幅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然后通过精美画面的串联,学生就能够对月落乌啼、霜天寒夜等景象进行深入了解,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以韵传情,诵读经典韵味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韵律和节奏感,包括速度、音调高低、节奏和力度等。帮助学生培养细致聆听的习惯,在感受音乐旋律时可以借助打节拍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音乐变化,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感受欣赏几遍旋律,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跟唱,帮助學生提高吟诵的自信心。吟诵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出唱歌和吟诵之间的区别,从而掌握吟诵技巧,陶冶自身情操,促进自身良好品格的发展。

(三)把握节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吟诵教学中,需要注意节奏的把握。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节奏是不同的。五言诗的节奏更多是“二一二”或者“一三一”,而七言诗的节奏多为“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在较为欢快的节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被点燃,整个音乐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轻松愉悦。比如,在学习吟诵《悯农》这一首古诗时,老师可以在前几遍着重让学生聆听,听过三遍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打节拍,找到这首诗吟诵的韵律,拍手或者跺脚来进行不同节奏的转换。在吟唱打节拍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也能够更加高涨,从而在一遍遍吟诵打节拍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表达,学会珍惜粮食,帮助学生形成节约的思想。

六、 吟诵欣赏教学案例分析

本教学案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论语》、声律启蒙、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学校艺术节中吟诵节目的表演内容。《古韵雅吟》作为学校艺术节吟诵节目,具有较为精彩的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串联起《论语》、声律启蒙、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部分内容。具体来说,故事开头借助穿越的镜头将人们的视线拉入到一群背诵《论语》快要昏睡过去的孩童面前。然后伴随着古琴声,孩子们学习的《论语》书中跳出了一位老先生,老先生边吟诵着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边向孩子们走来,孩子们不知不觉被老先生吟诵的《论语》所吸引。这样一个故事较为有趣地吸引人们的目光,而且采用较为神奇的人物出场画面来打动观众。

该案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知识与技能来说,需要通过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吟诵,拓展和丰富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从过程与方法来看,需要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享受精神的愉悦,同时也能够激发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文化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另外,也需要注重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做好吟诵概念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包括情境导入、欣赏吟诵以及拓展延伸。首先,需要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这里老师可以采取谈话导入的方式。通过提问“你们谁会背诵古诗”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去分析老师背诵的古诗与学生刚才背诵的古诗有什么差别,然后带学生去欣赏那位老先生“唱”古诗。其次,在欣赏吟诵《古韵雅吟》过程中,先让学生完整欣赏,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吟诵的含义。之后再进行分层聆听,让学生进行吟诵的模仿。最后,在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拓展延伸学习,可以借助徐健顺老师的《声律启蒙》完整版来帮助学生进行课本之外知识的补充。在学生吟诵的过程中注重内容为基础,而不要硬给学生固定曲调,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

七、 结语

小学低年级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音乐素养,而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吟诵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需要调动学生思维进行发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吟诵的内涵,感受到吟诵这一艺术手法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董青,张文亮.当古诗词走进音乐课[J].北方音乐,2015(16):118.

[2]张婧.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25-28.

[3]孙黎.传统吟诵中的咬字与润腔特征在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4]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2005(1):1-5.

[5]胡立华.论吟诵的音乐价值[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6]成锦仲.谈谈诗词吟诵问题[J].江苏建湖政协,2009(1):1-4.

[7]陈炳铮.吟诵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杨玫.吟诵的音乐性文献及吟诵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

[9]陈少松先生论吟诵[C]∥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2009.

作者简介:

黄庆娟,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市梅江区人民小学。

猜你喜欢

吟诵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