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述评

2021-01-03杨莹莹曹晔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发展路径人才培养

杨莹莹 曹晔

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基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文献,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人才培养、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有的研究存在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不系统、理论研究不深入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从加强理论研究深度、加强实证性和应用性研究以及对国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路径;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5727(2021)12-0011-0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已不能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培养出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同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建设规划》)提出“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构建起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提质培优行动》)提出“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本文对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献加以述评,以期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

在中国知网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截止到2021年10月,共检索出519篇相关文献。我国第一篇主题涉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文献出现于1994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都有少量的研究成果。从2013年开始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研究逐年递增,2015年达到研究的第一个高峰,这与2014年颁布《决定》和《建设规划》有很大的关系。政策的相继出台意味着国家重视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16—2018年,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大量减少,回落到了2013年的水平,这期间国家未颁布更多相关的政策文件。2019年,“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批准了27所学校独立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研究剧增(见图1),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研究成果发表的文献来源来看,发表在职业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占总数的60.08%,发表在普通期刊的占总数的39.92%。

从文献发布的类型来看,分布在职业教育类期刊、高等职业教育类期刊以及各学院的学报等,范围分布较广,但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专门期刊。研究涉及了多个学科种类,其中大部分集中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

从研究内容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集中于发展必要性、发展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领域。

本研究基于所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将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价值、实施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述评。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价值

随着我国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原有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迈进,新兴产业不断崛起,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高技能的知识型产业工人和高端技能型人才[1]。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不匹配,难以满足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现代化的全面开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已不能满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数量短缺和能力短缺两个方面[2]。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 000万人,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3],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40%,德国则达到了50%[4]。且我国的大部分都是操作型技能人才,不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突破口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存在着“学历至上”的观念。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有同等的地位,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层次,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成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突破口。

(四)顺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一些国家在20世纪末相继尝试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如德国双元制大学将职业教育从本科层次推进到硕、博层次,成为培养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5];英国硕士层次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培养层级不断完善是国际化发展趋势[6]。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就是我国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尝试。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

目前,很多学者已经就“什么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行了阐释。马燕认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为使受教育者达到本科层次人才规格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主要在本科高校实施[7]。方泽强将其定义为: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技术应用和初步研究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8]。吴学敏基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职业属性和本科属性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出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9]。庄西真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认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致力于培養在较为宽广的职业领域具有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工艺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工作过程中复杂实践问题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10]。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性:从教育类型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于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服务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从教育层次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根据《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提质培优行动》,笔者认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学士学位、拥有技能等级证书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弥补普通本科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本位”、轻视技能训练及职业教育过于注重“技能本位”、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点

根据以往学者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点的论述,笔者将从高层次性、技术性和区域性对其特点进行述评[11-13]。

1.高层次性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是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简单延伸,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的要求上更要体现本科教育的高层次性。学生必须掌握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

2.技术性

技术性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性很强的教育,它直接指向岗位职业技术,培养人的高端技术能力,提高人的技术本领,从而实现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14]。

3.区域性

区域性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举办和发展的重要特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根据地方特色产业,结合经济、文化等因素,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并安排课程,进而培养出所需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施路径分析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形式

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联办”“试办”“创办”三种运作模式。

1.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联合培养

专科和本科联合培养是我国试点最常用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有“3+2”“5+2”等模式,普通本科院校面向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定向招生,进行人才培养。例如,江苏省2012年启动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有7所本科院校参与,对接11所高职院校。二是高职院校联合本科院校开展四年制本科试点。例如,天津市从2012年开始,6所高职院校与天津市遴选的几所优秀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四年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三是由高职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进行联合培养。其中,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普通本科院校进行学籍管理并颁发与本校学生相同的学历学位证书,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

2.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职业大学

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有两种形式:一是高职院校直接升格为本科学校。2019年,教育部遴选22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改革试点工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教育类型。高职升本保持了其原有的职业教育培养特色,同时也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宽了空间[15]。二是高职与独立学院合并举办公办本科职业大学。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方案》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合并转设”是独立学院整合办学水平高的高职或高等专科学校成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例如,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转设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等。

3.“双高计划”学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

《提质培优行动》明确规定“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双高计划院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例如,山东省教育厅牵头组织了15所“双高计划”院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双高计划”学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办学,一定要把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入口关,新增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一定要有较强的办学实力,能够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专业建设。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实现青年个人发展提供了途径,因此,如何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是研究的重点。基于检索到的文献,目前关于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当前人才培养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定位的核心,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当前,学者们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16]”由“‘技术人’‘职业人’向‘完整人’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7]”“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8]”“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19]”等。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目标指向性相同,强调人才培养要兼具本科教育的高层次性和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本科教育的高层次性主要体现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区别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较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

笔者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突出技术技能创新特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基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服务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就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课程体系构建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

我国传统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属于本科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类型,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应以职业为起点。德国双元制大学和英国本硕层次的现代学徒制作为世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培养模式,其课程体系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德国双元制大学采取大学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高等教育模式,实行大学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相互整合的课程模式,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锻炼实践能力[20]。英国本硕层次现代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紧密结合,通过关键技能课程、国家职业资格课程、技术证书课程等课程开设,形成了以专项能力培养展开、综合能力形成告终的教学模式[21]。我国课程体系建设应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并重的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设置,以模块为单位进行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程目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课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中,为课程实施提供实训场所、设备等支持;学校则充分发挥师资等教学资源的优势,将相应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给予充足的人力、財力等各方面的支持[22-23]。

总体来看,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且研究内容相对分散。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大部分内容还是基于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相关研究。人才培养规格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缺乏,且很多研究内容过于宽泛,可操作性不强。

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定位认识模糊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模式,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实际办学中,很多院校不管是在办学定位、培养定位,还是模式定位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还需进一步厘清院校定位,坚持特色办学,办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历上升通道狭窄

我国对职业教育层次的合理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贯通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3.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存在弱势

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吸引力不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还倾向于普通院校,致使职业院校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且我国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较少,很多职教教师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缺乏职业教育情怀,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4.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师资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处于试点阶段,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没有完善的政策指引,缺乏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规定。师资队伍建设学术化取向严重,过于注重学历水平,疏于对工程师等技术技能教师的引进。很多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缺,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能力不足[24],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实践技能,致使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且当前我国高校职称评审制度也不合理,多以论文、著作、科研项目为评审标准,忽略了教师其他方面的评审(如教学等),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出现错位[25]。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1.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顶层设计

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尤为重要。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教育部等相关部委能尽快出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基础性规定、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积极营造发展的生态系统,从而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起点、高质量发展[26]。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顶层设计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支撑产业的发展能力。

2.厘清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办学定位

厘清办学定位,是办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首要内容,同时也是一所学校正确配置资源、发挥优势和办出特色的前提。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必须打破固有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需要和学科优势等方面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从而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

3.重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历通道畅通

有效的上升通道是确保职业教育体系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体系,打通中职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升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一贯相连的培养体系,有利于构建纵向贯通、协调一致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使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4.重视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应以职业为导向,并制定与企业具体要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保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开设的比重大致相同,甚至更偏重实践教学的原则,让理论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必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理论深厚、技术技能强的师资队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以教师能力提升为核心,打破现有高等教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在准入、培养和考核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应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同时要提升教师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并依据对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构建出教师特色评价体系[27],进而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是初步的,存在论述性研究偏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研究内容较分散,缺乏体系化、系统化;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差异还未厘清等问题。未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可从以下方面拓展和深入: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聚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人才评价体系、专业学位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加强实证性和应用性研究,深化实证调查和个案研究等。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三是加强对国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国际比较借鉴,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本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阙明坤.本科層次职业教育:继承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3(30):53-55.

[2]王亚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审视、学理逻辑及制度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2):59-66.

[3]人社部.中国高技能人才超过5 000万,比例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EB/OL].[2020-12-18].http://k.sina.com.

cn/article_1887344341_707e96d502000zygj.html.

[4]孙琳.高技能人才培养,我们仍然在路上[EB/OL].(2019-06-20).http://www.rmzxb.com.cn/c/2019-06-20/2368319.shtml.

[5]任君庆,王琪.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3(4):52-55.

[6]郭福春,徐伶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23-26.

[7]马燕.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8]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概念、发展动力与改革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19(13):18-23.

[9]吴学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5-13.

[10]庄西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制度需求、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21(7):98-102,108.

[11-12]古光甫,邹吉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发展需求与推进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6):15-20.

[13]王军,黄玲青.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方向、目标特征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6):20-26.

[14]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

[15]宗诚,聂伟.试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37-141.

[16]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现实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9(34):6-11.

[17]王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标定位与路径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0(34):6-11.

[18]沙鑫美.类型目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指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14-19.

[19]陈群.新时期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7):19-25.

[20]陈莹.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体系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5(6):119-128.

[21]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2]汪自兰.台湾地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23]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七个着眼点——基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21-27.

[24-25]张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及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43-48.

[26]中国青年报.本科职教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EB/OL].[2021-03-15].http://zqb.cyol.com/html/2021-03/15/nw.D110000zgqnb_20210315_3-08.htm.

[27]贾俊礼,唐振华,郝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Z1):72-78.

(责任编辑:张维佳)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发展路径人才培养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