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军医大学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2021-01-03范晓敏张亚庆吕文静程小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制口腔医学医学教育

姜 永 范晓敏 张亚庆 吕文静 程小刚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陕西西安 710032

医学八年制长学制教育模式的开设是中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高层次、高素质临床和科研人才[1]。2001年至今,教育部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批准了18所院校开设医学八年制专业。2004年,作为全国较早一批开设医学八年制学制的院校之一,第四军医大学开始招收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等专业学员。迄今我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培养已有16年的历史,为军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但仍然存在通识教育时限过长、医学基础及口腔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紧及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提升不均衡等不足。为此,本文参照医学八年制学制设立的初心与目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及考核验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我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双向同步提升,同时为全国范围内医学八年制教育模式的完善提供参考经验。

1 医学八年制学制设立的初心与目标

1988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通知》,以此为基础国内逐渐形成了医学八年制长学制教育模式,成为中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1-2]。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了国内最早的八年制医学博士专业。现全国已有18所院校开设了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3-4],生源主要为普通高考生,个人志愿填报,与其他专业基本没有差别。其他生源还包括院校自主招生和二次招生选拔生[3]。

医学八年制学制的办学原则是“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和科研人才[5-6]。2004年教育部《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报告》中提出:医学八年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强的临床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大的发展潜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2009年,在第六届全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上通过了《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稿)》。在此基础上,全国18所院校依据自身情况又对上述标准进一步明确细化,且侧重点各有不同。

2 第四军医大学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和目标的设定

自2004年开始,第四军医大学开设了八年制长学制教育,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等专业。第四军医大学八年制学员均来自全国普通高考学生,成绩大多位居各省前列,学员的整体素质较高。同多数院校类似,我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的培养包括通识教育、基础及临床医学教育和研究生培养3个阶段[7-8]。第一阶段(第1、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为工科和人文科学等非医学类课程学习,包括大学语文、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无机化学、计算机应用和现代企业管理等共计28门课程。第二阶段学习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第3~5年完成医学基础及口腔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完成军事科目学习),第6年完成临床实习。医学基础及口腔专业课程设置与其他院校无明显差异。临床实习全部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完成。第三阶段(第7~8年)完成研究生学习,遵照双向选择原则,学生选择具有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导师指导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完成毕业论文。旨在通过八年的系统培养,在达到教育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培养综合竞争力强的“新型医学科学家”[9]。

3 第四军医大学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

3.1 现状与问题

开设八年制长学制,是中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我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入校门槛高,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经过16年(2004—2020年)的教学实践,我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逐渐完善,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潜在的问题。第一,第一阶段通识教育耗时2年,占总学制时长的四分之一,开设课程繁多,且多数结业考试之后再无涉及,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习时间。因此,通识教育的时限和内容需要改革。第二,与传统“5+3+3”型博士培养模式相比较,八年制口腔医学生要用3年时间学习完五年制学生4年时间的医学基础及口腔专业课程,时间紧、任务重,造成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由于临床与科研训练时间均被压缩,学生实习阶段三心二意,心里惦记实验进展;但迫于考勤制度,他们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实践,因而导致八年制学生的临床与科研能力均要弱于传统“5+3+3”型博士,这有悖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初衷[10-11]。

3.2 改革方向

3.2.1 培养目标“再定位” 医学八年制教育旨在培养既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临床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又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医学精英人才,应该保持这个根本性目标不动摇。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重视其临床科研潜质的培养[3]。这是培养目标新的导向,应该在保证其临床技能训练的同时提升其临床科研实践能力。

3.2.2 课程设置“再统筹” 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要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八年制医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医学精英人才。《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稿)》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医学科学书籍已知领域的革新者和未知领域的开拓者。”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是时间的合理分配。具体建议如下:第一,第一阶段通识教育时间由2年缩短至1~1.5年。为保证教学质量,结合前期经验及学生意见反馈,可精简课程门类,仅保留必需的工科和人文科学课程。第二,医学基础及口腔专业课程时限由3年延长至3.5年,八年制口腔医学生综合素质强,学习能力强,促使其提升文化课成绩和执业医师通过率。第三,为了保证八年制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及科研实践训练的效果,可以实施“临床早接触及科研早接触”方案,具体见下述。

3.2.3 培养过程及考核验收

3.2.3.1 引入“压力培养机制” 当前,我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存在一种“思想误区”。他们认为,身为军校八年制学员,毕业与就业均有保障,后半生便可“衣食无忧”。有不少学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的现象,甚至有人出现“挂科”。此外,研究发现,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要弱于五年制医学生[12]。因此,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要全程实施“淘汰机制”,文化课程、基础课程、临床技能、科研产出等任一方面不合格即将其从八年制转改为五年制,以保证医学人才社会输出的质量。

3.2.3.2 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双向同步提升 科研能力训练是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相较于传统的“5+3+3”医学培养模式,其学制大大缩短,学生实习结束后才开始科研训练,科研时间较短、课题开展较浅、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双导师制是一种可行的尝试,即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临床和研究生学习阶段分别安排基础(第1)和临床(第2)导师。上述模式已在部分院校尝试实施并取得不错的效果[13-15]。提前接触科研培养环节,基础科研经验作为支撑,将为后期临床科研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16]。同时,导师遴选也需设定一定的条件,要为学生分配“严师”,避免出现“放羊式管理”,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早期参加社区医疗等临床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患者、熟悉疾病诊疗流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可以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欲,临床与科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毕业考核阶段,要区别于传统型博士培养。八年制口腔医学生毕业考核标准要在临床技能和科研成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建议降低科研指标的占比,提高临床技能的占比。培养计划可规定学生毕业时必须集齐一定数量的完整病例。毕业考核应该包括临床病例答辩和科研成果答辩两方面内容,力求实现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双向同步提升。

医学八年制教育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和科研人才。我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培养虽然已有16年的历史,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及考核验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将有利于实现我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双向同步提升,同时可以为全国范围内医学八年制教育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猜你喜欢

学制口腔医学医学教育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征稿征订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PDCA循环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口腔医学
五行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