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壮族族群岛的壮剧传入与创新

2021-01-01黄凌智黄家信

歌海 2021年5期

黄凌智 黄家信

[摘 要]田林县浪平镇香维屯是桂西罕见的汉族汪洋中的壮族族群岛。20世纪80年代,北路壮剧传承人闭克坚到香维屯传戏,并以此地著名风景点创作武剧《三打三川洞》等剧本。近年,香维屯壮族以当地真实人物创作《岑王老山下的爱情故事》等壮剧,并积极排练,参加会演,完成了从学习到创新的转变。壮剧艺术成为香维屯壮族维持族群边界的新民俗。

[关键词]壮剧;闭克坚;族群岛

关于族群岛的研究,周耀明以贵州屯堡人为例,从生活、信仰、社交研究其文化策略。章卫玲探讨广西兴业县山心镇的壮族群群岛形成过程。王晖研究桂西环岑王老山族群岛现象。吴和培、罗志发、黄家信在专著《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中,对田林县浪平高山汉物质习俗、人生礼仪、岁时风俗、社会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等有专章论述。2020年1月,笔者到广西田林县浪平镇香维屯调查,对该屯如何在“汉进壮退”历史进程中形成高山汉族群岛中的“壮族岛”有专门论述。同年7—8月,再次前往香维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田野调查,对该屯壮族族群岛的形成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是筆者壮族族群岛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闭克坚,1938年出生于今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百达屯(乡政府驻地),1958年到今凌云县朝里瑶族乡那巴屯入赘,婚后一直在百达、那巴两地间生活,其8个子女亦分布两地居住。2017年逝世。他是北路壮剧第十代继承人,可以说一生都奉献给了北路壮剧的传承和发展。闭克坚的同龄人说,他的一生除了演戏、传戏、创戏,“几乎都不干农活”。2008年,廖明君主编的《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收录了闭克坚个人自述性质的《我的壮剧艺术生涯》。后来,许多研究者在讲述闭克坚身世的时候,大多数以此文为主要参考材料。李富强长期、连续地在利周瑶族乡那善屯做田野调查,较早认识闭克坚,2014年,他从家乡、家世和艺术人生三大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闭克坚的坎坷人生与事业成就。2015年,韦爵真、杨东从口述史的视角,研究闭克坚个人、家人对其艺术生涯的影响。同年,王阳对北路壮剧师承方式变迁有专门的研究,其中重点介绍了闭克坚。2016年,张迎春通过调研,认为闭克坚以极大的热情和持续的努力,在表演、教学、创编、撰著方面卓有成就,通过严格考察已确定他为第十一代壮剧传承人。2017年,黄寿恒调查闭克坚传承壮剧的人文环境、具体经历、主要特点、传承活动等。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偏重于闭克坚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主要贡献等方面。关于他在某一个具体的地点进行特别的创作,尚未有专门的调查与研究。笔者在田林县香维屯进行较长时间的考察,收集到不少与闭克坚、北路壮剧有关的第一手资料,把闭克坚与香维屯壮族族群岛、壮剧传播和壮剧创新联系起来,以推动北路壮剧更深入地研究。

一、闭克坚在壮族族群岛传播壮剧

民国《田西县县志》记载,从县城潞城到三傜60里(30公里),从三傜到香维40里,相当于从潞城到香维100里(50公里)。从香维到大防(今瑶弯)30里,大防到平山10里,相当于香维到平山40里(20公里)。从央村到浪平20里,浪平到坳亭60里,坳亭到香维20里,央村到香维100里。从板干到香维65里(32公里)。1930年5月3日,红八军400多人经今利州瑶族乡的爱善、渭为到文屯。4日,沿启文河行进,不久分两路,一路由文屯潘安详做向导,翻过老山原始森林,经巴设到香维,再由香维屯罗明辉、黄清辉带路,下到板干。另一路经小渭平、瑶帮、龙车、百华、那燕到板干,两路在板干会合。从这些记载,不难看出香维屯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出,都要走较远路程(超过20公里)方能到达。1970年底,河口至利周、浪平修通公路。1977年,浪平至平山通公路。20世纪80年代,从利周过浪平到平山约70公里,当时已修通泥土公路,每天有客车在县城乐里与平山之间往返,交通还算方便。从平山到香维17公里为山区人行小道,不通公路,全靠步行,肩挑马驮,交通不便。20世纪90年代通机耕路。近年通水泥路,行车30分钟。2019年,潞城到香维屯水泥路正式铺通,全程40公里,行车近2小时。通往香维的道路,至此才终于有了明显改善。

1984年,田林县分设浪平乡、平山乡。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浪平乡有13179人,其中汉族占98.56%;平山乡16045人,汉族占80.90%。2005年,两乡合并为浪平乡,2017年撤乡建镇。浪平镇境内有壮、汉、瑶3个民族居住,是桂西百色、崇左2市范围内,汉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乡镇,汉族约占89%。据浪平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2020年1月提供的数据,迄2019年10月15日,全镇人口33523人。其中,香维村984人,壮族居住在香维上屯、香维下屯和渭进屯,共708人,占全村人口71.95%。其他人口分别为瑶族和汉族。这是全镇壮族最集中居住的区域,也是全浪平镇范围内,唯一连片居住的、最大的壮族聚居区。在浪平镇范围内,随机访问行人问:“浪平镇哪里有壮族居住?”十有八九都会说“香维”。所以,香维屯是镶嵌在浪平镇汉族人群中的壮族族群岛,居住此地的壮族将其民族文化保留至今,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必有特别之处。

2006年,壮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闭克坚担任田林县北路壮剧艺术学校校长,直至2017年逝世。他在百色市北部的田林、凌云、乐业、隆林、西林等县(自治县)传授壮剧,为北路壮剧普及和推广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壮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闭克坚便在香维屯传过戏。

闭克坚把北路壮剧传播到香维屯,并使之生根、发芽和发展。闭克坚自己回忆,20世纪80年代他“先后在乐里、潞城、六隆、八桂、八渡、旧州、百达、香维、那巴、黄兰等地演出”。那巴属凌云县朝里瑶族乡管辖,黄兰属右江区汪甸瑶族乡辖区,其他地方都在田林县境内。香维分上屯、下屯,下屯是区域中心点,一般官方、民间所称“香维”指下屯,民国时期是香维乡政府驻地,当代是香维村民委驻地,距离田林县著名景点三川洞的头川约200米。闭克坚应香维村民邀请来此传戏,时间约1个月,除了教授壮剧基本功以及一些经典剧本,还特别以当地名胜三川洞为题材创作武剧《三打三川洞》。2018年正月,闭克坚的儿子闭祖宝与其兄长翻过岑王老山,经平山到香维屯指导当地的业余壮剧团排练壮剧,以承父志。

近半个世纪以来,从香维屯的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出来,要到达大一点的壮族居民点,几乎都要走1天的路程,香维屯成为不折不扣的族群岛。改革开放之后,村民经济条件稍有改善,马上积极主动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邀请闭克坚传戏。从那时候开始,壮剧在香维屯逐渐生根发芽。田林县境内壮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居民点和村民委驻地,几乎都建有戏台,组织有1支以上的壮剧队伍,平时排练节目,每年组织参加全县的壮剧艺术节。2019年,香维屯戏台落成,村民邀请本县那比、板劳,凌云县那巴、右江区汪甸等9支业余壮剧团200多人同台演出庆祝。这时,水泥路从潞城经三瑶可直达香维,从二级路边的百昂屯到香维38公里,全为水泥路面,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为了表演成功,本屯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外嫁女都回来参加活动。因全程公路岔路太多,香维群众在各路口设置明显指路牌,以方便各地来宾行进。2020年笔者调查期间,还看到一些保留下来的指路牌。聚餐设有台签,方便所有来宾都能品尝美食。因组织得力,颇受好评。

20世紀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农村百废待兴,各种实践勃兴,人们精神昂扬,积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适合个体的精神生活方式。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壮族族群岛香维屯的群众,渴望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以加强族群边界的维持。正因如此,闭克坚把北路壮剧传播到了香维屯,使之逐渐成为当地壮族有特点的新民俗。由于浪平镇的民族人口分布特点,香维屯也就成了全镇唯一的壮剧传播点。

1990年11月,田林县普查全县农村业余壮剧团(队)共有104个,者苗、旧州分别有15个、14个团(队),平山乡有香维团、老寨队,浪平乡一个都没有。2020年左右,田林县境内有业余壮剧团109个,能正常演出的有70多个,其中利周瑶族乡分布最多。利周瑶族乡与浪平镇毗邻,利周是全县业余壮剧团最多的乡;浪平镇是在2005年合并平山乡之后,才有保留下来的原平乡山的1个香维业余壮剧团。两个乡镇对比反差强烈,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香维屯壮剧传入之不易。

二、闭克坚以壮族族群岛景点创作壮剧

田林县浪平镇三川洞,有时写成“三穿洞”,百乐河流经此地,3次潜流,形成奇异景观。其中,第三次潜流,在上面约50米处形成三川洞,可容万人。清代,今浪平镇属凌云县管辖。从清代到当代,凌云县的文人将全县美景命名为前八景、后八景、新八景、续八景共32景,其中新八景之首为“三穿古洞”,即三川洞。1895年,与香维屯毗邻的大保屯汉族吴幸麟在三川洞创建云帘寺,设立普渡道道场,在当地和周边影响较大。当代,三川洞风景区是田林县重要的名胜点之一。

罗泽从,1969年出生,现任香维业余壮剧团团长。他收藏有1部壮剧手抄本,封面正中竖写《三打三川洞》,上方横写“古装(北路)壮剧新编剧目”,下方横写两行字,一行“壮族民间传说岑王老山故事”,另一行“编剧,闭克坚,2003.2.”2007年3、4月,闭克坚在田林县乐里镇新昌业余壮剧团排练《三川洞的故事》,其实就是改编自《三打三川洞》,两剧名异实同。《三打三川洞》不知是闭克坚20世纪80年代在香维传戏的时候创作还是因为传戏获得灵感于2003年创作,如今已无法求证。可以肯定的是,该壮剧取材于香维三川洞,并与闭克坚20世纪80年代在香维传戏有很大关系。在正文开头,有剧情简介。

本剧内容简介1

相传唐代[朝]时期,有岑氏家族在此地镇守开辟,故得山名。本剧是岑昂之子岑努、岑利,兄弟自幼伶俐,武艺精通。一日外出打猎,路过板干时,遇见黄翠玉姐妹于河边捞虾捕鱼,发生对歌,情投意合,并带回家,得到父亲允许订婚。次日清明节,翠玉姐妹奉父命带岑努上山扫母坟,不幸被三川洞妖王南蛇精喷放迷魂圈,驾作飞沙走石,把翠玉姐妹吹入洞中,逼迫为妻,二女不从,关进黑洞受苦。岑努被打死半路,幸得百花仙老搭救,上山学法。

岑利为救出哥嫂,自行报仇,也被妖王打死,又得百花仙老搭救,收为徒弟学艺。二月后,百花仙老打发岑努兄弟下山,第一、二次攻打不破,妖王隐躲洞中,无法征服。第三次幸得百花仙老赠送两把天斧,兄弟各砍长洞,崩去两处缺口,变成“三川”,妖王无处躲身,终被杀死。救出二女,为民除害,百姓心欢,岑努和翠玉成婚后,一家团圆剧终。

板干离香维约30公里,是田林县最大的自然屯之一,因建设龙滩水电站,形成较大水库,百乐乡人民政府已搬迁到板干屯。板干屯及周边屯的壮族是香维屯壮族重要婚姻圈之一。

剧中人物有老汉黄大伯1人,小旦黄翠玉1人、黄翠合1人,村姑6人,猎人岑亚努1人、岑亚利1人,村男2人。妖王男蛇精1人,小妖4人。神仙百花仙老1人。小旦白蛇精1人、青蛇精1人。第一场打山,第二场对歌,第三场定亲,第四场圈套,第五场搭救,第六场一打,第七场逼婚,第八场出走,第九场二打,第十场三打。除了内容简介使用汉字,剧本正文全用古壮字书写,共20页。最后几句原文:

意译:哪嗨呀哈!我家好又好,难过终好转,子孙得团圆,大家都开心。

剧情取材于自然景观三川洞,并与区域人文英雄、明清时期的泗城土司岑氏相联系,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闭克坚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剧中人物有名有姓的有黄、岑2姓,黄姓是一家人,岑姓是2勇士,暗合当地黄家大姓和“岑家主”1的历史背景。所以,闭克坚可能把历史传说与当地的部分区域历史事实相结合,创作了《三打三川洞》。

2016年,闭克坚根据田林、凌云两县壮族民间传说,编成《岑王老山爱情》,剧本上方写有2行字“继承传统  发展武戏  练秀[就]工[功]夫  提高艺术”。以下为原文:

故事来源——根据国营老山林场兽医师罗兆光老人常年在老山护理马帮工作至退休所述,这是本地早前流行的民间传说,笔者于青年时期听后,如雷灌[贯]耳的记忆,至今于县壮艺校编写壮剧本,倘能得到领导和群众支持,是可进行排演。

岑王老山林场总部在利周瑶族乡百达屯对面,与闭克坚出生的地方僅隔着利周河,因他长期在利周、那巴居住,对这一带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都很熟悉,创作题材自然而然地具有地域特征。

《岑王老山传奇》剧情简介

古时,在杜鹃花开放的岑王老山,有周围的村寨壮汉瑶姑娘们上山采笋,遇虎冲散,一女黄秀云(凌云县玉洪乡那利[力]村人)将被虎吃,幸得岑亚利谢中虎走,秀云得救,愿意与岑定终身,相送回归。

山贼赖仁威遇见岑黄相送,欲杀岑夺小姐,反被岑打败,后假意拜岑为师,宴中灌与岑醉,捆岑抛于深林自灭,赖送黄回家,强迫成亲。被黄老认为是山贼,不愿嫁女,借备嫁妆为由,推后七天。

亚利将死于林中,幸得赵玉怀夫妇向天皇[王]庙求神相救,为治好亚利伤病,必用野灵芝为药,赵玉怀之妻带众人爬上高峰去采灵芝草。

秀云不愿嫁强人,与其妹逃出家门寻找亚利不见,宁愿自尽,遇见采药人带回家中与亚利相见。七天后,山贼迎不得小姐,将黄老绑架,幸得亚利之兄岑亚努赶到,打败山贼,救出黄老,亚利秀云结为夫妻,一家团圆。

剧中人物:武生岑亚努,猎人岑亚利,老汉黄正君,安人赵氏,大女黄秀云,二女黄秀雨,村女6人,山王赖仁威,女将赖祖英,部将2人,喽罗2人,中生赵玉怀,中旦黄以仙。第一场打猎,第二场采笋,第三场谋害,第四场冒充,第五场遇救,第六场相遇,第七场杀贼,第八场完婚。写在印有“中共田林县委党史办稿纸”文字的稿纸上,规格20×15字,正文23页。其中,正文之间有许多的小字补充。

该剧将当地岑捕虎的传说、岑土王的传说揉为一体,剧情俗套。最值得注意的是该剧提到的一些地名,那利当为那力,原力洪瑶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也是明清时期泗城州(府)南安亭中心区;天皇(王)庙是当地著名地标之一,是那洪河和香维河分水岭,香维河向北流,注入南盘江、红水河,那洪河向南流,最终亦注入红水河。这二水南、北分流,最后汇合,时常被当地人附会。比如,那洪寨、香维寨是该区域著名2大壮族寨,两寨世代交好,互为婚姻圈,就被附会两寨男女“姻缘天定”。岑亚努、岑亚利两兄弟,与《三打三川洞》猎人岑努、岑利兄弟是什么关系?创作上有何考虑?随着闭克坚离去,如今已经不可得知了。

三、当代壮族族群岛壮剧团的创新

浪平镇香维村民委管辖的渭进屯,有一个壮族小伙罗泽生,天生健壮,曾一天以3头水牛轮流耕田,他都不觉得累。邻近根标村瑶族邓秀花仰慕他,两人相恋,欲结夫妻。但是,当地壮族有俗语“熟米不成苗,瑶族不成妻”,意思是煮熟了的米不能留做种子,壮族不能娶瑶族女子为妻,两族历来实行族内婚,罕见有跨族婚姻。罗、邓两人征求父母意见,想结为夫妻,都遭到各自家长的强烈反对,最终做不成夫妻。罗、邓两人的交往及结局,被当地人认为是爱情悲剧。2018年,香维壮剧团以2人的真实经历创作《岑王老山下的爱情故事》,多次在县城乐里镇的戏台演出,成为香维业余壮剧团近年经常表演的节目。

香维人自已创作的《香维嫩一初一斗吼敢》(《香维一月初一来进洞》),“吼敢”直译是“进洞”,实际意思是到歌圩唱歌。

(一)比侬而!香维嫩一斗吼敢!比侬而!补近补远斗统学,四拜八方斗统汉,迷僚脏洋斗吼敢,肮洋斗吼敢!

汉译:兄弟1哎!香维一月来进洞!兄弟哎!远近人们来相会,四面八方来相问,婶娘高兴来进洞,高兴来进洞!

(二)比侬而!香维嫩一斗吼敢,比侬而!补支劝一统肮逢,弟里肮逢统梯斗,迷巴创浪统汉,创浪斗统汉!

汉译:兄弟哎!香维一月来进洞!兄弟哎!老人小孩都高兴,小弟高兴跟随来,伯娘打扮相见,打扮来相见!

(三)比侬而!香维嫩一斗吼敢,比侬而!补貌劝造斗统汉,丈坡敢姑涣统对,丈板丈笼涣统耐,涣统耐!

汉译:兄弟哎!香维一月来进洞!兄弟哎!少男少女来相见,山坡岩墙唱对歌,寨里巷里唱赞歌2,唱赞歌!

(四)比侬而!香维嫩一斗吼敢,比侬而!客瓶容远斗堂你,穷辉无理茂鲁耐,贝倒祝路顺风,祝一路顺风!

汉译:兄弟哎!香维一月来进洞,兄弟哎!贵客从远来到这,我们学浅不懂赞,来去祝一路顺风,一路顺风!3

歌词简单,接近口语,音调悠长,情真意切。“比侬而”颇具香维壮语特色,很难找出对应的汉字。据田野调查期间观察,剧团表演节目大多类此,就几句歌词,几个音调,几个动作,几件道具,几个演员,合成一台壮剧。2005年,闭克坚编成《北路壮剧古今音乐集》,分传统的人过场、梳妆调、杀鸡调、正调、升堂调、甫牙调、八仙调、怒调、喊板等,发展的冷台调、过河调、夜摸调、向阳花、正调中板、正调连板、正调慢板、正调高板、正调反板、大哭板、迷魂板、唐皇调……非常丰富,对于各业余剧团,正好可以用来排练、表演和创作。罗泽从说,他既是团长,又是导演、编剧、演员、伴奏,“几乎样样都要学会”。如果没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像罗泽从这样的业余壮剧团团长身份可能很难长期坚持。从闭克坚被当地人评论认为一生“几乎都不干农活”,到罗泽从声称的“几乎样样都要学会”,不难看到壮剧传承的艰辛,更让人们看到了壮剧艺师的献身精神。

2015年8月26日,韦懿真、杨东在凌云县那巴屯采访闭克坚。闭克坚认为田林县有80多个壮剧团,但是他们表演的壮剧“已经走样”,演员们平时不练戏,艺术节临近“就练个三五晚,出来县里面表演骗得一万块钱”,对此现象表示出苦恼与无奈。2020年1月,笔者调研期间,每天晚上都较冷,罗泽从准时出现在戏台,开通设备,自己拉二胡,只有他1个人伴奏,声音从大功率音箱中传出,在香维峒上空飘荡,几乎每个角落都可听到。一群妇女穿着白天劳动服装,个别人穿解放胶鞋,手持大扇子,在戏台排练,从不间断,与闭克坚所批评的个别剧团偷懒耍滑不同,香维剧团非常勤奋努力,这一点给人印象深刻。

2016年3月10—14日,田林县“‘吼敢’壮剧节”分为旧州、六隆、利周、乐里4个片区举行。其中利周片区由浪平乡(今镇)和利周瑶族乡16个剧团表演,每个剧团表演1个剧目。浪平乡彩调剧团(汉族)演出《四老汉逛乐里》,浪平乡香维壮剧团演出《三打三川洞》。

从闭克坚传戏,创作《三打三川洞》《岑王老山傳奇》,到香维人自己创作《岑王老山下的爱情故事》《香维嫩一初一斗吼敢》,香维壮族完成了学习、模仿和创新。如今,《三打三川洞》成为香维业余剧团常演剧本,三川洞与香维屯紧密联系在一起,外面的人讲三川洞就想到香维屯,讲香维屯就知道附近有个三川洞。这一特点,使香维业余壮剧团在田林县100多个壮剧团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是特点鲜明的一席。

四、结语

王瑞芳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之后,伴随着恶风陋俗的革除,婚姻自由、劳动光荣、崇敬人民领袖的农村新民俗形成,指出了社会制度变革与新民俗形成之间的内在关系。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社会变革,同样催生出不少新民俗,香维壮族主动邀请闭克坚传戏,形成文艺新民俗,除了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在浪平镇汉族汪洋之中的香维壮族族群岛,新民俗还具有特别的维持族群边界作用。

香维特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壮族族群岛性质,迫使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族群边界维持。随着壮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田林县有壮族聚居的村民委都建有戏台,香维屯是全浪平镇唯一比较大的壮族聚居点,也是全镇唯一组织有业余壮剧团的居民点。香维壮族原来依靠语言、婚姻、习俗等传统文化维持族群边界,如今他们增加了新民俗壮剧。壮剧既是族群符号,也是维系族群内部团结的重要方式。

香维人在短期内不仅学习到了壮剧表演艺术,还积极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创作属于自己的新剧作,既满足自己表演需要,也是对壮剧艺术的贡献。处在汉族汪洋中的香维壮族族群岛,人们忧患意识强烈,只要有机会,可能就会激发出不一样的创造力,壮剧的传入与创新正是如此。

鸣谢:感谢罗泽从、黄永康、罗杏开、黄一荷等人员提供材料和考察帮助。

作者简介:黄凌智,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黄家信,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罗泽从提供原件,原文照抄。本文录有一些壮剧文献,为保证真实,原文照录。对个别地方不得不进行校勘,以“[  ]”表示。下文的引文同此处理。

1 元、明、清时期,今百色市北部一带为岑氏土司领地,“尺寸土地,悉属官基”,岑氏名义上是领地上的主人。

1壮语“比侬”有兄弟、姐妹之意,对话、对歌为男子时就是兄弟之意,为女子时就是姐妹。

2指夸、赞对方的歌。

3古壮字文本由罗泽从提供,汉译为笔者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