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差异

2021-01-01马龙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分层设计初中物理作业

马龙

摘 要:初中物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作业的分层设计,以此引导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后作业训练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作业分层设计,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热情,有助于学生良好成长。在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作业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求来完成作业,并且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作业,以此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分层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分层性原则

对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之间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的,如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可能只有少部分作业是自己能独立完成的,而对于剩下的部分,为了应付教师检查就会出现抄作业的情况,所以以往的“齐步走”方式是很难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师应该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作业难度、作业量进行适当分层,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二)少而精原则

与语数外等课程相比较,物理学科每周安排的课时相对比较少,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太多的作业,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就会出现相互抄作业的情况。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要对作业内容进行精挑细选,保证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定位于基础性知识上;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作业内容更加偏向于综合性训练;中等生的作业介于两者之间,在保持基础题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一些提高训练内容。

(三)发展性原则

对学生来说,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自主纠正错误,或者是能提出更加有效的解题方法,证明学生对于这类作业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所以教师还需要及时加强学生的作业难度,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教师需要认真地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判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指出学生学习中的进步点,引导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式。当学生可以感受到自身进步时,学习欲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初中物理分层设计作业的途径

(一)变换提问实现分层

对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计算题是难度比较大的,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都会出现不写计算题的情况。计算题中涉及的文字、数据比较多,有的计算题还有图像,这就会让学生感觉题目十分复杂。加上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没有理清知识点、忘记公式、不会变形公式、单位换算不熟悉等问题,造成了学生计算题失分严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在布置计算题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别,设计多样化的计算题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作业设置上,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大问题跨度;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问题设计上要尽量详细,并且尽量设计属于直接代入公式计算的问题。

例如:弹簧测力计下方有一个圆柱体,圓柱体从装有水的烧杯上方慢慢下降,一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图1为圆柱体下降期间,弹簧测力计读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的变化图,设g=10N/kg,求: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少?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大?

在本题中,结合图像信息可以得出,h=0,F=12N,此时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完全处于空气中,结合二力平衡,可以得出G=F=12N。h=7cm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保持不变,证明圆柱体已经完全浸在水中。对圆柱体受力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平衡关系得出F浮=G-F拉=12-4=8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可以得出,,,从而得出物体的质量为,进而求得物体密度为。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其直接解决圆柱体的密度问题;而对于中等生来说,在他们练习时,教师可以为其增加一个铺垫问题: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便于学生解决后续问题。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很有可能出现不会求圆柱体密度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让这一层次的学生求圆柱体的重力、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圆柱体的体积,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逐步缩短自己与其他层次学生的差距。

(二)修改数据实现分层

在初中物理中,习题给出的数据都处于适量范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有可能使计算量改变,并且题目中各已知量的意义也会发生改变,这就会造成习题难度发生变化。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还可以针对同一类题目,适当地改变数据,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训练。

例如:(1)某正方体的重量为5N,其边长是0.1m,将其一个水平桌面上,水平桌面的面积是10cm2,试求该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2)某正方体的重量为5N,其边长是1cm,将其置于一个水平桌面上,水平桌面的面积是10cm2,该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在这两个练习题中,看起来题目十分相似,但是有一个是大物体放在小物体上,另一个是小物体放在大物体上,解题时会涉及接触面积的知识,公式中的S只是接触面积。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考虑的点是有所不同的。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解题时,大多会直接对照公式,通过5N÷10cm2得出结果,他们会觉得这两个题并没有区别。中等生思维相对比较严谨,在解题时想象出来的场景是小的物体放在大物体上面,认为S是物体底面积,会利用正方体的边长求出其底面积,然后再用5N除以物体底面积得出结论。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解题时,会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认真思考,反复考虑物体底面积、接触面积哪个用于解题更合适。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地修改题目中的数据,这样就能将一道习题变成另一个题目,就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引导全体学生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情况,对学生合理分层,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趣味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作业完成中,实现学生物理知识、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琪.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践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123.

[2]孙涛.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9):657.

[3]崔忠元.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方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84.

猜你喜欢

分层设计初中物理作业
快来写作业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教学分层设计与反思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业
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