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体化”促“均衡化”加快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

2020-12-30海兴县教育局局长张树清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一体化县域城乡

■海兴县教育局局长 张树清

近年来,城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人口生育政策的变化,对县域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提出巨大挑战。如何破解由于人口流动所导致的“城镇大班大校”和“乡村教育质量不高”的二元矛盾,成为新时期县域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代命题。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对此都有重要论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设计上对破解义务教育“城乡二元”矛盾进行了政策安排。这是在对新时期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态势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举措,明确了县域城乡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定位和工作重点。海兴县在这个命题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

一、厘清城乡教育一体化内涵,千方百计破解县域教育改革难题

“一体化”是将部分整合为一体。城乡一体化具体定义为“城市化中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城乡经济共同得到发展,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基本在相等线上发展”。而城乡教育一体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衍生概念,主要指,城乡教育机制的一体化,城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体化以及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一体化。

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解决“乡村弱”“城镇挤”和“虹吸现象”问题,迫切需要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这是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二、探寻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路径,撸起袖子促进县域教育协调发展

近几年,海兴县实行两大改革:一是城乡一体化和中小学一体化改革,中学管理小学,统筹本学区内师资、财务、布局;二是机关机构职能改革,成立四个中心一办:救助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教育宣传中心、信访中心和综合督考办公室。

通过以上实践,我对县域“干教育、兴教育”有以下三点思考:

教育人要有格局和情怀。教育人的自信来自于终生为之追求和固守的教育情怀,来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只在此山中的坚定信念;要做“大教育”,紧扣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吃透国家相关政策,与当地的城市建设、国土规划、交通法制、人口发展、风土民情、历史传承、道德修养相融合,谋出发展思路;要努力得到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不仅要将教育工作列入每年大事实事,而且要有长远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借好三种力。一是借政策之力。要做好国家教育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人人皆知,搭建起让社会了解政策、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和环境的平台;二是借督导之力。借政府履职评价、义务教育均衡验收、省对市县党委政府的督导等一系列督导、考评之机献言献策,当好参谋,顺势而为,达到落地生根的效果;三是借专项资金之力。用好国家省市专项、改薄、营养餐计划等资金,撬动地方配套,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要尽量向农村倾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补足短板、力促均衡。

大胆探索,积极改革。一是抓紧进行区域布局调整,该保留的保留,该整合的整合,使教育资源更优化;二是尝试联盟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以破解区域间不均衡问题,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原则进行区域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去行政化,给学校松绑,放权给学校、老师;四是实行城乡一体化改革,整合城区小学统一管理,下辖十所城关镇农村小学。各乡镇教办室的取消,中学管小学九年一贯制建立,消减了学校行政管理职数,促进了区域资源合理调配等。

格局和情怀是境界,政府重视是保障,政策资金是支撑,创新发展是动力。

三、因地制宜,夯实改革成果,做好县域教育中长期规划

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我们着重做到三个“发力”:一是对城镇教育发力,同步建设城镇学校、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三项措施;二是对乡村教育发力,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通过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多种互动方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三是对城乡教育关系发力,加强综合设计,统筹推进,城乡同步发展。为此,我们积极推进“12345”行动规划:

围绕一个中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两项改革:中小学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总投资3.67 亿元的海兴中学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后,119 亩的老校区将用于筹建县第四中学,将二中、三中学生合理分流,彻底解决城区初中班容量超标、人均占地和建筑面积不足等问题;二是投资1.7 亿元的城区综合提升工程,新增校舍面积4.5 万余平方米,彻底解决城区幼儿园及小学班容量大、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三是投资1 亿元的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学校44 所,新增校舍面积3.9万余平方米。

落实四项政策:一是全面落实营养餐改善计划。自2017 年秋季开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6000 余名学生享受免费营养早餐。二是全面落实学校取暖工作。全县84所农村学校取暖设备于2018 年全部改造完成。三是全面落实教育救助政策。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困难教师、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进行了的摸底统计,做好教育救助项目的对接,打通教育救助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全面落实教师招录政策。通过实施特岗招录和自主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优化教师结构。

实现五大突破:一是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通过联合办学,为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二是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县75 所中小学开通了云平台服务,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安全管理实现新突破。在全县中小学推行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100%。四是教育管理实现新突破。对全县各学校划分区域,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领导责任体系,推动了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五是教育宣传实现新突破。借力多种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形成了社会了解教育、关注教育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均衡化创建是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初级阶段,而实现教育现代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一体化县域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