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篇章

2020-12-30秦皇岛市教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刘红军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德办学育人

■秦皇岛市教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刘红军

近年来,秦皇岛市坚持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不懈追求,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扩增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备,解决发展瓶颈,努力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质优促进公平:夯实均衡发展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从点上攻坚、到重点突破、再到全面深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以高考改革带动和倒逼学校办学、依法治教、教学改革等,有效激发了教育发展的动力、活力,为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支持。河北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的发展战略,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清晰定位,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向高位均衡迈进。

2019 年,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给予力度空前的关心和支持,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性举措,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教育、财政、人社等多部门在《秦皇岛日报》公开承诺支持教育举措,各县区党委、政府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积极响应,全市上下聚力同心、目标同向,为深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政策撬动变革:高位统筹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我市在全面检验已有改革措施落地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破除利益固化的格局,破除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9 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行动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中小学管理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和用地保障,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校长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学校自主聘任中层干部;教师市域统筹、动态调整,设立周转编,及时补充、调整紧缺学科教师;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岗位设置比例动态调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 万元奖励优秀教研成果;减轻学校和教师非教学负担,充分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软硬同步升级: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我市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举,通过教育资源优化提升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三大举措,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二元矛盾,有力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均衡。

2019 年,市、县两级投入资金4 亿元,将主城区8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纳入教育资源优化提升工程,通过优化新建、资源整合、改建扩建拓展人口密集区域内办学空间,有效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努力吸引企业捐赠办学,合计投资超过5 亿元的宏兴实验中学和安丰中学已经高标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持续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在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基础上,实施学校清洁取暖改造、农村学校旱厕改造、学生营养餐供餐环境改善等工程,逐步改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环境。2019年重点实施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2000 万元,建设改造16 所学校,全市182 所小规模学校和74 所乡镇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配备均已达到国家标准;实施土操场改造工程,投入1.6亿元,惠及学生4万多人。

兴教必先强师:打造优质师资团队

近年来,我市下大力度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的硬件差距不断缩小,师资的不均衡不充分已经成为限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积极实施强师兴教行动,为均衡补充优秀师资作了最大努力。探索建立编制配备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教师补充机制并实现同工同酬,破解编制天花板。设立教师周转编,对确需补充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通过特岗计划、三支一扶、银龄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等渠道,解决教师不足问题,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试点实施县管校聘,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为均衡教师资源配置创造了制度条件。坚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制定了倾向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乡村补贴、周转宿舍、定期体检、荣誉制度”等惠师政策。

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指引,强化师德规范、名师培养、教师流动三项强师工程。制定校长行为规范、教师行为规范,划定底线红线,端正办学行为。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师德演讲等活动发挥师德典型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有偿补课整治行动等加大师德规范力度。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合格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名师、港城教坛名家“五步培养法”,以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骨干教师培养,培育学科专家型名师队伍。加大县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力度,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教育集团内成员学校间定期开展教师和校长交流。

发展回归本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我市以课程延伸推动全面育人、丰富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认识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引擎,把“丰富经历”作为体现育人为本、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美育提升行动、综合实践活动、组建学生社团、推动科技教育等渠道,整体推进课程育人、学科育人。开展经典诵读、非遗文化、长城文化、本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开展创客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建立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机制,开展夏季帆船帆板、冬季冰雪体验活动,定期举办体育节;新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利用好柳江盆地地质学博物馆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劳动和实践育人。整体推进“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创建活动,开创错位发展、互补互利的发展局面,全市涌现出海文化、石文化、长城文化等一大批成型的特色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师德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