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影像检查在髋部复杂压疮中的诊断应用

2020-12-29徐芳萍吕华瑶陈宁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髋部压疮创面

徐芳萍 吕华瑶 陈宁

复杂压疮的治疗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上多根据NACAP指南的设定标准诊断,以肉眼判断及临床检查作为分期标准[1-3]制定治疗方案。由于缺乏CT影像学依据,常引起误判进而延误治疗,导致患者创面迁延不愈。作者对复杂压疮患者应用CT扫描协助诊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本院髋部压疮患者128例,有以下情形患者行局部CT扫描:(1)年老体弱患者,营养状况差;(2)长期卧床;(3)常规治疗1周无效;(4)创面经过治疗,愈合进展较慢,创面渗出较多,甚至有坏死骨质脱落,高度怀疑骨质破坏[4]。最终行CT平扫患者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 60~85岁。其中Ⅰ期压疮3例、Ⅱ期压疮7例、Ⅲ期压疮15例、Ⅳ期压疮27例。压疮分级标准:根据NAUAP压疮指南[5],将压疮分为四级:Ⅰ期压疮指压时红斑不会消失,局部组织表皮完整,出现非苍白发红。Ⅱ期压疮指部分真皮层缺损,伤口床有活力,基底面呈粉红色或红色,潮湿,可能呈现完整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Ⅲ期压疮指皮肤全层缺损,溃疡面可呈现皮下脂肪组织和肉芽组织伤口边缘卷边现象(上皮内卷),可能存在腐肉和(或)焦痂,潜行和窦道可能存在。Ⅳ期压疮指全层皮肤和组织的缺损,溃疡面暴露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溃疡[5]。

1.2 方法 创面进行规范清创,使用大量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后,加压包扎[6],行CT检查。应用HISPEED螺旋CT扫描仪,矩阵为512×512,层距5mm,层厚5mm,通过电流设置200mAs,行横断面平扫。

2 结果

52例压疮患者,压疮创面外观呈新鲜肉芽,疮面皮肤缺损较小。7例CT影像结果显示:6例疮面边缘有潜行腔隙;2例疮面基底有窦道;4例疮面深部有骨质破坏。经临床治疗采取积极措施,去除坏死骨质和软组织,抗感染治疗,以及全身的营养支持,患者创面愈合加速,病程缩短,无并发症。见图1。

图1 髋部压疮患者术前、术后CT影像

3 讨论

大部分髋部压疮患者入院时疮面呈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无法判断患者髋部骨质的破坏及周围组织病变,但疮面常迁延不愈。CT影像检查后发现,这类患者通常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破坏、关节炎症、骨质破坏。本组7例患者髋部压疮组织损伤深,局部血运差,且并发有延缓创面愈合的疾病。临床上对髋部难愈合压疮的治疗中,通常按照既定的标准,以肉眼判断及临床检查作为分期标准,而缺乏影像学依据,从而导致误判或者延误治疗,导致患者创面迁延不愈。

采取CT检查可对压疮内部予以准确判断,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变范围的显示有显著优势,可为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拟定行手术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包括病灶区域的坏死股骨头,封闭创面,留置引流管等。改善患者基础状态,补充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或白蛋白,有利于加快病情恢复,促进创面生长。髋部压疮病程较长与早期不易发现病灶,治疗不规范密切相关。使用CT影像检查评估压疮的损伤深度及骨质破坏情况,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方法,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猜你喜欢

髋部压疮创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