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素养类竞赛组织体系研究

2020-12-28符静

科技风 2020年35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

符静

摘 要:目的/意义:基于高校图书馆对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将信息素养类竞赛的组织架构、工作模块、业务流程做出系统的梳理,以提升工作效率。方法/过程:通过调研分析,实践总结等方式,提出信息素养类竞赛组织体系中营销、培训、保障三大功能模块构成的模型,提出可行性组织策略。结果/结论:通过以上模型的构建可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类竞赛中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竞赛组织

1992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要求通过信息检索课程让学生掌握若干种基本的综合性和专业性中外文检索工具及参考工具书,并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及初步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1]随着多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创新,竞赛成为系统教学课程的有力补充。教学与竞赛互促互补的培养模式已被多数高校采用。[2]信息素养类竞赛越来越得到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图书馆以及数据库公司的大力支持。

高校图书馆在这类竞赛的组织、培训、选送中如何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有效将读者培训、课程教学与资源推广融入其中,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近3年组织全国财经类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的实践探索,按工作模块构建了业务流程模型,以期为今后工作的实操和评估奠定基础。

1 信息素养类竞赛的读者需求分析

信息素养类竞赛是否得到读者的响应,怎样的形式和内容是读者需要的,我们通过前期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读者的参赛意愿与动机、信息素养知识储备与学科背景。调查发现,研究生的参与意愿最高,这跟他们的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需求相关,高年级本科生虽也有毕业论文要求但被就业升学深造等其他的目标分散了,但他们的获奖意愿最为明显。大部分研究生对于论文写作很有信心。学科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学院的参赛人数和重视程度,从而为后期的推广与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2 信息素养类竞赛组织实践

2.1 图书馆层面工作模块

2.1.1 宣传推广组

宣传推广的工作流程为:素材采集-稿件编辑-内容审核-信息发布-信息反馈。在优化流程方面,我们会将信息反馈后的内容同时分享给素材采集、稿件编辑和内容审核的馆员,进一步提高推广效果,同时广泛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拓展工作平台。不仅是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QQ微信群、朋友圈,同时也将其推送给教务平台、学生管理平台、团委活动平台等。

2.1.2 培训测试组

培训测试的内容是竞赛的核心所在。竞赛中,选手全神贯注于我们设定的目标,并锲而不舍的向目标迈进,所以只有当个人面对的挑战与自身能力(能完成的任务)完美平衡时,学习效果才最佳。这要求该组的馆员设计出合理的任务目标供选手训练。

培训内容上,我们将系统课程内容精选、专家主题讲座与各类交流分享活动有机结合。以期在选手的课余时间以高效的方式达到能力提升。在选手体验方面,我们参考了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優体验心理学》)提出的让心流梦想成真的因素,设计了一个可操作性量表及时修正我们的工作。我们选取了目标清晰且有挑战、反馈及时有效、操作与支配的自我感觉、自我消失的专注及忘却时间等考量指标来设计和安排训练任务。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没有系统教学的充足时间和必须完成的强制性。我们在需要保持选手兴趣的持久度、获得感和竞赛的适度压力中找到平衡。

2.1.3 后勤保障组

后勤保障工作有报销经费、购买奖品耗材、安排活动场地,设备与技术保障等。竞赛组织活动的保障要素有:财务支持、后勤保障、技术支持来组织实施。首先需积极对话充分讨论,列出问题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及参与人员的困惑、困难与意愿。其次,共识式决策,花一些时间,确保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最终支持且行动。[4]最后,高效执行中我们会明确:执行人、程序、目标、时间与检查方法。

2.2 学生层面的培训活动

2.2.1 信息素养课程嵌入

信息意识、获取能力、信息道德、管理、评价与利用,以及批判性思维是这类比赛考察的重点。所以学生的培训活动在信息素养课程的嵌入环节将信息息伦理的内容作为前提与基础。将信息分析、评价和利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激发与引学生导获取信息知识、生成内在的信息能力和内化的经验;并且能够探究、发现、验证知识,为培训目标。[5]

2.2.2 多元化专题讲座

结合学科要求和专业特色展开专题讲座,可将信息素养落实到专业学习和研究之中,这个环节很多参赛者都非常看重,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拓宽学术视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术分析能力及科研能力。讲座内容一般分为3类:信息素养、专业学术、综合素质。对于讲座的绩效评价我们以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大类的考量和反馈。

以“乐研杯”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为例。根据大赛的宗旨、目标和要求,设计了如下表的多元专题讲座组织体系[6]。

2.2.3 各类交流分享会

非正式交流往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化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间相互学习的方法,以社交场合为背景并通过观察来实现,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行为并通过其强化结果反馈而习得新行为或对已有行为进行矫正。(Bandura,1977)。

非正式交流活动,一般是穿插在正式课程与讲座之间。学长分享会,请有经验的选手分享参赛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和收获等。团队交流会,是同组成员之间的切磋与磨合,及选手之间评价建议等。

2.3 行业角度的影响力

比赛组委会会在正式决赛之前做培训说明,过程中有专家讲座与同行交流,结束之后有论文征集,评选和专家讲座等活动。这样既促进了行业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影响力,达到图书馆、数据库商和教育主管部门三方的合作共赢。就图书馆而言,能够得到数据库商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共享他们的智力成果,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与重视,为将来建设投入奠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数据库商而言,获得图书馆这个最大客户群体的认可是他们继续发展的基石,同时能够明确将来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为将来公司发展做参考。就主管部门而言,能够深入基层,了解实践,贴近前沿也是工作扎实开展的基础。

3 信息素养类竞赛组织体系模型

通过前文对信息素养类大赛的组织实践阐述,工作内容模块的分析,构建了三大工作模块:宣传推广营销模块、内容测试培训模块、技术后勤保障模块。模块之间的连接构成了信息素养类竞赛组织工作流模型。如右图。

信息素养类竞赛组织体系模型图

4 总结与展望

信息素养类竞赛,为信息素养高效学习创造了的条件,给信息素养培养提升创造了新的驱动力。本文从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实践出发,构建了信息素养大赛组织体系模型,梳理了工作开展得思路,期望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实现可复制、可拓展的一个开放式的工作业务模型。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颁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2(04):1-2.

[2]冯君,赵乃瑄.教学竞赛一体化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情报探索,2014(03):36-38.

[3]清华摘取国际信息检索比赛两项桂冠Untitled Document[EB/OL].[2020-2-15].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1/20110225231324671906118/20110225231324671906118_.html.

[4]科里·帕特森.关键对话 如何高效能沟通 营造无往不利的事业和人生[M].

[5]龚芙蓉.基于文献调研的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与模式趋势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02):88-95.

[6]温树凡.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6,38(09):53-56.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