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探究

2020-12-28文志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朗读阅读教学

文志卿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法都在发生着转变,对于朗读的指导也愈加的重视。因此,本文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桂花雨》为例,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价值,从给予充分的朗读时间、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注重朗读技巧指导、开展多元化朗读评价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桂花雨》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指导策略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学习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讨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以朗读的兴趣,继而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多元感悟。同时,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三阶段的阅读目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以,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具有朗读价值的优秀文章,本文以五年级《桂花雨》为例,从教学实践出发,对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指导进行了分析。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学习普通话”是新课程标准的重中之重,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语文中的朗读训练则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一大捷径。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掌握生字词,同时也可以加强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的训练,通过朗读从而感受声调的变化,掌握声母、韵母的准确发声,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培养出语感,从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的朗读并非仅是单纯的“照着读”,需要学生基于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此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听、多练、多朗读是加深词语印象,掌握词语用法,掌握句式用法的重要方法。當学生进行有感悟地朗读时便潜移默化地扩充了自己的语言宝库,进而在写作或日常谈话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积累的词汇进行表达,进而提升表达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需要朗读的辅助,为了能够透彻地理解语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朗读。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在脑海中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想象,将静态的文字组合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并配合反复的朗读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更加客观、真实地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和内容,直至理解全篇文章的情感。

(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进而为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需要学生同步调用眼、耳、口、脑等多个感观,从而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感知朗读内容的基础之上融入自己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从而以自身感悟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让其他人也可以从朗读中获得感悟。可以说,语文的朗读是对学生感知力、理解力、分析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有效锻炼,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有助益。

二、《桂花雨》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一)给予充分的朗读时间

语文教学中每节课的课时有限,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又比较重,这也就导致每堂课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较少。而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朗读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教师就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使学生能够亲近文本、把握文本。例如,在学习《桂花雨》时,教师在解词析句时可以适当地穿插朗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感情地朗读。除此之外,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课文的朗读,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地穿插朗读教学,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自由朗读,以自我积累的经验对课文进行理解、阐述,这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对学生、教师乃至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1.分角色朗读

朗读要从学生兴趣入手,而小学生又很喜欢角色扮演,所以分角色进行朗读是很好的朗读方法之一。因此,在朗读《桂花雨》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这篇课文中,虽然“我”与母亲的对白不多,但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意义,如,“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朗读时要突出“我”想摇桂花的急切,以及母亲的“不急不缓”,在短短的对话中感受作者对摇桂花的喜爱。

2.竞赛性朗读

有竞争才会有活力,所以,通过竞赛朗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而能够自觉、自主地朗读。在朗读《桂花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共读,一起体验作者童年“摇”桂花的乐趣。在朗读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声地读出你所认为作者喜爱“摇”桂花,或者可以突出作者思乡情感的句子,这样在朗读过程中便可以形成一种“竞赛”的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文朗读中,从而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引导性朗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桂花雨》时,应重点对课文中某些特殊的字词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巧妙。在《桂花雨》中作者前后用了两个“浸”字,朗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该字进行替换,对比“笼罩”“陶醉”“弥漫”等词语来体会作者运用“浸”字所要表达的“桂花香早已渗透到村子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情感,从而在朗读相关句子时可以有感而发。

4.借助信息手段情景朗读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不少风景人文性的文本,其中很多文章都内涵丰富,但不少学生局限于自身的见识,一时难以理解,在阅读文本之时有一定的难度,仅仅依靠老师的语言指导,难以有效地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多媒体手段融入阅读教学中,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音视频,使学生的视听觉互通,在脑海中浮现文中所描绘的画面。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从而与作者产出情感共鸣。融入多媒体技术辅助朗读,使得朗读教学更加立体、生动、有趣,这样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融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注重朗读技巧指导

1.语句停顿要恰当

朗读《桂花雨》时,教师应提前指导好学生语句的恰当停顿,避免出现不恰当的停顿等问题,以免影响朗读效果。例如,在朗读“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他们在结合上下文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停顿。而朗读长句子时,则需要根据主谓、动宾等等进行停顿,如,在朗读“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时要把握好各个词组间的停顿,从而以恰当的停顿来表达喜爱摇桂花的感情。

2.分清重音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作者为了突出表达的观点或情感会在一句话中添加一个或多个重要字词,在朗读过程中这些字词的重读可以直观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所以,在朗读《桂花雨》前应找出每句话中的重要字词,分清重音的变化。由于重音没有规律可循,这就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从中找出需要重读的字词。例如,“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一句话中前后两个“啊”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啊”的情感更为深厚,因此要重读,此外“香”“雨”两个看似无关的字也要重读,以此来表达“桂花雨”的特别。

3.注意朗读的语气

《桂花雨》这篇课文全文感情是比较隐晦的,作者看似在描述童年一件有趣的摇桂花事件,而在字里行间又体现了非常浓烈的思乡之情,尤其是最后妈妈所说的“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不仅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更是作者以妈妈的口吻达到了情感的“大爆发”,仅短短的一句话便能让读者感受到身在他乡之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因此,在朗读《桂花雨》时,学生紧紧围绕作者的情感基调,注重朗读的语气,体会语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品读之中朗读好这篇思乡之文,例如,在朗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时要充满急切,表达出“我”对“摇桂花”的迫切之心。

4.把握语速的快慢

学生要想学会朗读,不仅仅停顿要恰当,也要把握语速的快慢,通过调整朗读的快慢来凸显文本的节奏,或欢快、或惆怅、或激动、或悲伤的情感基调。在朗读《桂花雨》中学生要深刻体会在摇桂花这一件小事儿中蕴含的浓浓思乡之情,尤其是在朗读最后一句妈妈的话时“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要把握好朗读的语速,以气沉声缓的速度来彰显妈妈思乡的情感,从而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开展多元化朗读评价

1.多样化的评价语言

在朗读《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教师需基于学生的朗读直观地表达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如,“读得非常好”“读得很精彩”等。同时,也需要教师根据朗读内容来创新评价内容,如学生朗读完《桂花雨》后,教师可以评价“在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真的可以闻到阵阵桂花香”等,以此来表达对学生朗读的肯定。另外,对于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在进行指正的时候也需要掌握好技巧,尤其是不能够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既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如,当学生在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时语速过快,教师可以评价“呀,读完了?我们还没有品味出摇桂花的乐趣呢?”从而通过不一样的评价来进行指正。

2.多角度的评价方法

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也就是了除了语音、语调等等基本内容的评价,还可以从朗读情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等方面展开评价。而评价方法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通过生生互评来实现。通过这种形式使评价更客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评价中获得鼓励与启发,如,在朗读时《桂花雨》时其他学生会指出读错了“浸”,在读“只见到满树叶子”一句时学生互评中指出存在断句错误,在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时语气轻重把握不当无法表达出“我”的急切等问题。另外,朗读之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评,给自己的朗读表现进行“打分”,通过这种形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而且也使阅读教学更加的高效。

三、总结

一直以来,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进行不断创新,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价值,积极探讨朗读指导策略,以便对学生朗读高效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添彩”。

参考文献:

[1]张艳.探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28-30.

[2]于倩颖.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7):83.

[3]商振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學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105.

[4]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朗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