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教育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的思考和途径建议

2020-12-23李雪莲

锦绣·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其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须厚植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研究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引导研究生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心同向。通过分析新时代思政教育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的意义,从理论学习、价值观阐释、传统传承、时政分析、使命践行的角度,具体提出了新时代思政教育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教育;家国情怀;途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学联的贺信当中指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研究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佼佼学子,更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将家国情怀牢记于胸并实践于行。新时代思政教育作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培育和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中发挥着必要作用。

一、家国情怀概述

(一) 家国情怀的历史渊源

古代中国的家国情怀来源于家国同构格局,始于夏商。随着周代宗法制度的创立,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渐建立起聚居地,这种社会生活单位和社会设置形成最简单的家庭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分工的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人口的扩大,资源的有限,阶级矛盾出现并且不可调和,为了将这种矛盾控制在有序的范围以内,国家作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并日益与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应运而生。从组织结构来看,国是扩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家国同构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体现了对父权和君权的认可和保护,也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1]。

(二) 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清晰地阐释了国家与家庭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强调“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四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家国情怀作为特有的价值信仰和民族精神得以延续并创新发展,既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化而成的人格规定[2]。

家国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得以丰富和完善,其本质仍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3]。当前中国的家国情怀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家国情怀,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契合和密切统一。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深刻表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密切联系。个人之于国家,不再是历史上的臣服,而是主人翁的角色。

二、新时代思政教育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党和国家对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青年实现人生梦想、为国家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根基。研究生作为青年学者和研究者,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更应时刻牢记家国情怀,时刻不忘使命责任,时刻准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 有利于坚定研究生的使命担当意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对于责任和使命,西塞罗认为“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是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研究生不仅要思考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更应有家国情怀,牢记新时代研究生的责任,胸怀家国,不辱时代使命。

习近平曾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新时代思政教育作为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的主阵地,应承担起德行培育提升的角色,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高度认同和深厚情感,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梦的实现征途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有利于实现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思政教育承担着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一定社会和阶级发展的需求下,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地对研究生进行一定系统的影响,从而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标准和思想要求发展成个人稳定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习近平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强调立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而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基本核心要素[4]。

新时代思政教育承担着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的重任,在强化研究生民族自尊感、文化自信、家国意识,引导研究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参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孝敬父母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任务定位,是对教育“为什么培养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回答,揭示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真谛和时代价值,即新时代思政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现实愿望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不断加剧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需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上下一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無前的奋斗姿态,朝着中国梦的实现奋勇前进。

在这关键时期,急需培育和弘扬家国情怀,以坚定青年研究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增强研究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主人翁精神、民族凝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思政教育厚植研究生爱国情怀的途径建议

家国情怀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对社会的蓬勃发展都至关重要,更是评价研究生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维度。新时代思政教育培育和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还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需要从理论学习、价值观阐释、传统传承、时政分析、使命践行的角度,以丰富和完善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的途径。

(一) 强化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当前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总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思政教育要遵循研究生思想道德培养和发展成长的规律,进一步向研究生灌输社会主义理论。

新时代思政教育在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的教育过程中,首先可采取专著阅读的方式,引导研究生多阅读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书籍,并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加深对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理解、加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夯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衷心拥护,以此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家国情怀。

其次可拓宽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师培养路径,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鼓励教师进行有关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教研文章的撰写、教学课程的开发、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定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用科学真理武装研究生的头脑,正确的理念指导研究生的行为,加强思想引领,引导研究生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的实践者,将学习成果化为不可撼动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

(二) 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树立家国大义

习近平曾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5]。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家国情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诸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思潮与我国的主流价值发生冲击和碰撞,也透射出个人与家庭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利益取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详细阐述了个人价值标准和道义坚守底线,为巩固家国情怀提供了价值自觉。因此新时代思政教育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对于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显得极其重要。阐述方法首先可通过先锋模范的宣传和表彰,来加大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影响。通过先锋模范的带头和引领作用,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引领研究生正确理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体性,引导研究生向先锋模范学习,牢记并践行家国大义。

其次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拍摄校园剧、校园广告,举办歌唱比赛等文化活动形式,以新颖的角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本质,以此带动研究生做一名胸怀家国的学子,将家国利益放首位,在不断的学习中,滋养自身的家国情怀。

(三) 深入中华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宣讲,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表达了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重民本、求大同的情怀。这些优良传统体现在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中,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国为民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对激发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奋斗精神起重要作用。而革命传统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创新和发展,其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将家国情怀体现的淋淋尽致。

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开展,应充分利用并宣讲中华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首先可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开发家国情怀为主体的教育网站,全面宣講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引导研究生反思并总结优秀传统背后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全面深刻地把握革命先烈和优秀文化映射出的精神本质和对于对于当代研究生的深切期望。

其次可通过红色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研究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的方式,参观实习红色基地、传统文化博物馆、革命遗址;认真鉴别并选取体现家国情怀的影视资源;采访历史学者、革命前辈,组织红色文化宣传等志愿者活动;让研究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切身体验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公义大于私欲的浩然正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四) 加强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分析,提高忧患意识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但新时代研究生也应清楚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新时代思政教育要引导研究生深刻明晰自身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理性认识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全面知晓家事、国事、天下事,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做好万足准备,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在加大对当前中国国情和形式政策分析的教育中,首先可设立和发展自媒体在线学习课程,全面把握并深刻分析时政热点,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进行科学分析,准确剖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并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

其次可以通过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和考核机制,帮助研究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形势和政策观,引导研究生以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对于家国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提高研究生以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形势的能力。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带领研究生正确审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政策,认清现阶段政策和共产主义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从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 夏益娴.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理和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02):2.

[2] 王东云.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家国情怀[J].长白学刊,2009(03):5.

[3] 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2-1-20(4).

[4] 蔡志文.面向高校教学创新实践的大数据服务平台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04):117-123.

[5] 习近平.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2-5(1).

作者简介:李雪莲,女,1997.04,汉,四川简阳,本科,重庆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思想,因“家国情怀”而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论穆旦诗歌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